“报告救护队,我矿职工在106工作面回风巷贯通作业时发生冒顶,造成一名职工遇险被困,情况紧急,请求支援!”
“收到,黄陵县矿山救护队立刻组织人员出动……”
前不久的一天10时15分,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太贤乡石牛沟煤矿调度室,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陕西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曹佐勇带领监察执法三处监察员,远程联合该局救援指挥中心干部,采取“线上+线下”联合执法的形式对该矿开展应急救援保障能力突击检查,模拟该矿发生冒顶事故,要求该矿立即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检验黄陵县矿山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事故发生在何时?你矿兼职救护队是否已经集结,开展先期处置?”收到险情报告后,黄陵县矿山救护队值班员进一步了解现场情况,并第一时间按响警铃,组织全体队员紧急集结。
在获取险情现场具体信息后,值班员挂断电话,填写好接警记录单,立即向车库门口已经集合完毕的救护队飞奔而去。
以上处置情况,被远在200公里外的陕西局救援指挥中心干部通过陕西省煤矿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尽收眼底。
为充分检验黄陵县矿山事故应急救援能力,此次检查打破按剧本演练的惯例,由陕西局监察执法三处和陕西局救援指挥中心分工协作,创新采用“现场实地检查+线上远程督查”方式,实现应急救援处置全过程可视化。
从事故上报到队伍召请,再到黄陵县矿山救护队闻警出动、现场救援,全程无预警、无脚本,执法人员全程监督,查找问题短板,有效指导救护队细化优化应急响应流程,提升实战救援能力。
“从接警到全员携带装备上车,黄陵县矿山救护队用时11分钟,响应时间过长,远远超过规定的1分钟;待机小队未按规定跟随值班小队一同出动,出动人数过少,所携带的救援装备不足以应对险情。”
“该矿井下辅助运输系统存在隐患,井下人车停靠点距离106工作面回风巷过远,大大延长了救援人员和设备抵达事故现场的时间;106工作面通信系统尚未实现4G网络全覆盖,信息传递受阻,现场情况无法及时准确传至应急指挥部。在应急救援的黄金时间内,以上问题严重制约了救援效率,可能对被困人员生命安全造成更大的威胁。”
模拟救援结束后,陕西局现场通报了黄陵县矿山救护队和该矿存在的11条隐患,并一一开出整改提升良方。
陕西局要求,黄陵县矿山救护队要加强日常训练与救援规程学习,提升实战集结响应速度;强化日常战备值班,对电话值班员开展专项事故报送培训,减少报送过程中的流程错误与漏项。石牛沟煤矿要加强应急预案学习与演练,开展安全逃生、应急救援、灾情防范专项培训,提升职工自保与救援能力;强化兼职救护队伍建设,加强日常体能与业务训练,不定时开展无脚本救灾演练;完善井下通信设施,打通信息阻塞,确保井下通信全覆盖;优化辅助运输系统,确保人员能及时逃生、救援人员能快速抵达。
近年来,陕西局坚持以科技赋能强化监察执法质效提升,以建好用好陕西省煤矿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为支撑,实现实时远程开展矿山应急救援能力建设联动检查,充分检验各矿山救护队实战救援能力。
此外,陕西局已成立线上监察综合协调组,针对各矿山企业和专兼职救护队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联动专项检查,完善“督查—移交—整改—回头看”闭环监督机制,指导督促矿山企业和救护队解决共性、突出问题,推动全省矿山不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作者:肖来朋 冀浩楠 田诚 版面编辑:麻文斌
编辑
来源:中国煤炭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