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屋脊,攻坚正酣。在西藏玉龙铜矿,全球首个海拔5000米高原露天矿无人驾驶成果发布,中铁十九局华为公司、西部矿业强强联手,开创了国内海拔5000米高原矿山无人驾驶的先例,打造了全球领先的高原露天矿山运营标杆。
东海之滨,施工繁忙。在无锡装配式管片基地,智能机械臂在生产线间精准舞动,全国首创的“单线双走”“1+5”布局异形构件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未来,这里将成为华东最大的装配式生产基地。
赤道之国,绿装点缀。由中铁十九局全力打造的厄瓜多尔米拉多铜矿花园式矿山,探索实现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综合效益最优化,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活力,也走出一条生产和生态兼顾的绿色矿业之路。
亚洲规模最大单体露天铁矿太钢袁家村铁矿
五年来,中铁十九局强化党建引领,汇聚磅礴力量,坚定发展战略,做好布局谋篇,聚焦管理提升,强化公司治理,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加速结构优化升级,做优传统产业,做强矿业板块,经营规模持续扩大,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稳增长,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换挡提速
北方地区储量较大的钼矿床之一——内蒙古大苏计钼矿
中标世界最大高品位赤铁矿之一的几内亚西芒杜铁矿,世界海拔最高、亚洲储量最大的新疆火烧云铅锌矿,亚洲规模最大的太钢袁家村露天铁矿等矿山开采项目,创多项世界、亚洲之最。福宜高速阳宗隧道荣获第11届国际隧道协会2025年度隧道工程年度项目(投资额1亿-5亿欧元)金奖。承建成兰铁路跃龙门隧道、玉龙铜矿项目、西成铁路广州东环线城际铁路、神瓦铁路成渝中线沈白高铁、兰考至原阳高速公路、德阳中江至遂宁高速公路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重大经济社会影响意义的工程。
励精图治全力推进“矿山+”
在海拔5700米的高原无人区,由中铁十九局施工的火烧云铅锌矿正以其世界级的资源储量、高品位矿石和智能化开发模式,正成为全球矿业领域的焦点。面对高海拔、低温、缺氧、生态脆弱等极端环境,建设者全面引入北斗系统,结合5G通信技术,实现了对矿山运输、施工和勘探的精准管理,推动矿山生产向机械化、智能化和无人化迈进,这座“云端矿山”正书写着新时代矿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玉龙铜矿项目无人驾驶车队
在全面进入矿山施工的同时,中铁十九局也将视线转向矿区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他们承建的新疆磁海铁矿生态环境治理恢复工程是国内首家露天采坑回填工程,在对深度160米、占地面积约 42.2万平方米的矿坑利用采矿废石回填后,还要进行生态恢复治理,从而改善当地的动植物生存环境,以提高环境抵御灾害的能力,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的真正体现。
“赤道之国”厄瓜多尔,中国铁建最大的单体矿山投资项目、中铁十九局施工的米拉多铜矿,坐落在层层叠叠的青山绿水间,成为南美洲热带雨林特有的一道风景。建设者在矿区周边精心修建30公顷的植物园,园里配有动物救助站、有机垃圾堆肥区、喷播草种实验和晾晒区,积极收集种子和附生植物。截至目前,项目已累计完成复垦面积3万平方米,边坡排土场实现95%的复垦率。
“十四五”时期,通过持续强化矿山板块产业链的补链、延链、强链,积极打造中国铁建“矿山+”品牌,中铁十九局矿业板块营业收入五年间增长超过300%,利润率显著高于传统施工业务,真正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目前,矿业公司在股份公司年度三级公司高质量发展评价中排名第一。
数字赋能引领发展新优势
五年来,中铁十九局以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核心,推动企业从单一工程承包向“工程建设+产业运营+科技创新”的综合服务转型,积极布局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科技攻关及技术储备,开展地下空间结构渗漏水的病害机理、新材料、新装备、新技术、数字化产品创新和产业培育。新增资质41项升级资质45项,资质数量、等级“双增长”,进一步完善资质体系,为深耕、拓展市场提供强力支撑。
在公路领域,中铁十九局致力于通过做强传统业务、做大优势业务、培育新兴业务的三轮驱动策略,构建了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体系。云南昭通,大关至永善高速公路长下坡隧道路段施工现场,首次成功应用“后掺法”高性能长寿命化学改性环氧树脂沥青混凝土技术,优化3厘米混凝土铺装工艺,提升路面耐久性与行驶舒适度,也开拓了该技术在国内公路隧道领域的应用新场景。
合璧津高速公路应用3D智能摊铺工艺
在重庆合璧津高速公路,“3D路面摊铺控制系统”的引进,为传统的路面摊铺置入了科技“大脑”,借助卫星导航与激光测量,实现路面高程与平面精准控制。这项原本用于F1赛道与机场跑道的先进工艺被有效转化为高速公路建设技术,与传统施工模式相比,可减少施工作业人员约40%,提升工作效率约50%。
2020年,中铁十九局锚定“数字化系统+智慧矿山+智能硬件+无人驾驶”四大核心方向,成立北京信息技术分公司,专攻智慧矿山、数字矿山建设,开启了一场从“0到1”的探索。在太钢袁家村铁矿打造的“数字孪生系统”,将千米矿区1:1复刻到虚拟空间,卡车调度系统通过智能算法将运输效率提升20%,防碰撞系统让事故率下降60%,选厂自动化系统使回收率提高5%。
无人驾驶矿车正在作业
2025年4月,中铁十九局自主研发的“智能网联无人矿卡”在第5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从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项发明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特别大奖及发明金奖两项殊荣。这是中国矿山智能化装备行业首次获此殊荣,标志着中铁十九局矿山无人驾驶技术跻身国际领先行列。
日内瓦发明展获奖证书及奖杯
五年来,中铁十九局在高速铁路、重载铁路、轨道交通等领域打造专业品牌优势,先后在BIM、深基坑监测、无人驾驶系统、智能爆破等领域登记9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自主研发的“隧道施工信息化综合管控平台”“安全隐患报告平台“智慧隧眼V2.0”扫描设备完成功能升级,推动施工管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
聚力攻坚激发企业新活力
“十四五”期间,面对新一轮产业变革,中铁十九局向“新”而行、以“新”提质,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增添新活力。
中铁十九局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贯穿到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各个层面,以经营管理、合同管理、现场管理为抓手,加强经营、绩效、合同管理,开展全面预算、成本核算及经济运行质量分析工作。狠抓收尾项目管理,加强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策划管理及投资项目的价差收益、施工收益管理,稳步提升公司运营质量。集采方面,中铁十九局每月开展商城采购公开晾晒工作,采用抽取线下二、三项物资采购发票,对比商城采购单价,公开晾晒,通报批评采购金额较高的单位等工作手段,督促各单位实施商城采购,奋力推进“三大采”全覆盖目标。
自主研发的智能安全带
中铁十九局积极推进灯塔工厂智慧矿山场景建设,自主研发“项目穿透式作业票管理系统”,以项目经理统筹组织为核心,构建作业票全流程标准化闭环管理体系,实现现场安全管控全覆盖,确保危险作业“零违章、零事故”。自主研发“智慧安全带”,采用硬件与软件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对高处作业人员安全带使用情况进行智能监管,有效降低高处坠落事故风险。
在无锡装配式管片项目基地,中铁十九局全国首创的“单线双走”“1+5”布局异形构件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他们构建了国内首个“BIM正向设计+机器人柔性生产线”全链条体系,将构件生产误差控制在毫米级,自动化率达90%,工期压缩三分之一。
五年来,在高效连接、抗震防火、智能建造等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建成国内领先的装配式建筑智能化生产基地,年产能突破270万立方米。首创高原专用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在海拔3700米以上铁路桥梁工程实现箱梁装配效率提升40%。首个自主建设并运营的无锡中铁建新基建研发创新产业园码头,不仅是企业完善现代物流产业布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在绿色智慧水工领域实现全链条业务突破的标志性成果。
无锡中铁建新基建研发创新产业园码头
中铁十九局响应国企改革从“量”到“质”的转型需求,设立工程创新研究院,聚焦矿山领域采选矿、智能装备及尾矿库资源化高值利用,地下空间水害治理等战新产业。领航智途公司与华为公司联合研发的露天矿无人化运营方案在项目落地应用,为智慧矿山建设按下“加速键”。南昌万沃鑫公司,建成南昌总部生产基地1个,现场复配车间9个,推动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铁建工科在无锡周边地区布局6个综合性生产基地,配套5个产品堆场。公司成功入选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装配式建筑部品构件、混凝土外加剂材料等7项中国铁建战新产业细分赛道的责任单位,矿业公司、铁建工科分别入选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装配式建筑部品构件细分赛道专业化团队。
无锡装配式工厂自动化施工现场站在新起点,中铁十九局将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闯劲,为美好未来拼一个壮阔开局,以奋发革新为笔,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奋力书写新篇章,为打造专业突出、产业协同、管理精细的创新型现代化企业集团而努力奋斗
推荐阅读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