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质量并举 效能并进:“十四五”期公路院以标准引领助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质量并举 效能并进:“十四五”期公路院以标准引领助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图片

标准决定质量。《吕氏春秋》有云:“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标准正是交通运输领域的“准绳”。

山东零碳交通基础设施调研.jpg

山东零碳交通基础设施调研

交通运输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离不开标准的支撑与引领。“十四五”期,挂靠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简称公路院)的9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全力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推动落实《交通运输标准管理创新行动方案》《交通运输标准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及有关改革,积极履职尽责,持续加强标准供给,推动各个标委会科学公正开展所在专业技术领域标准化工作,提出政策建议、编制标准体系、组织标准制修订、宣贯培训标准、评估标准实施、分析标准一致性,不断提高标准制定质量,打造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相适应的标准体系。

常州BRT.jpg

常州BRT

以高质量标准供给支撑行业发展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产业,是重要的服务性行业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期,9个标委会紧扣《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精准衔接国家重大战略与行业实践需求,覆盖绿色低碳、安全应急、智能装备等关键领域。

今年是“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绿色低碳领域,交通运输环境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环保标委会)组织完成交通运输部首个碳排放核算相关国家标准——《公路水路营业性运输工具碳排放核算方法》起草报批工作,填补行业统一算法空白;同步推进噪声防治与水资源循环,落实《交通运输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全国汽车维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完成《汽车维修标准体系》论证与修订,新增新能源汽车维修层级;组织起草的《新能源汽车维修维护技术要求》《动力蓄电池维修竣工出厂技术条件》《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服务能力技术要求》均已实施,将有助于提升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质量和服务水平。

路网纵横经纬,串联起万家灯火。安全应急领域,“十四五”期,强制性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2、3部分的修订版陆续发布,该系列标准委托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交通工程标委会)管理,通过调整基本原则、细化设置要求,强化技术法规地位;依托该标准等12项强标建立国家强制性标准实施统计分析点,实现“研制—实施—反馈”闭环管理,落实《“十四五”全国道路交通安全规划》。为进一步提升危货运输本质安全,交通运输部提出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系列标准由行业标准上升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全国道路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道路运输标委会)全力支持该系列标准的起草工作。

部公路院支撑2019年度国家公路网技术状况ETC车道运行监测工作.jpg

部公路院支撑2019年度国家公路网技术状况ETC车道运行监测工作

此外,道路运输标委会组织修订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业务条件》《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场技术要求》两项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5月1日起实施,届时将有力支撑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为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要求,全面了解现行公路工程行业标准的实施效果,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路分会对截至2024年年底实施满2年的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开展实施效果自评估工作,该工作将实现对标准制修订和实施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提升标准管理水平。

当前,智慧交通创新实践日益活跃。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智能运输标委会)组织修订《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系统建设总体技术要求》,自2024年7月1日实施以来,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建设进一步规范,管理效率、服务水平和应急响应能力进一步提升;《电子收费专用短程通信》系列国标支撑ETC全国“一张网”,缓解省界收费站拥堵;《快速公交(BRT)智能系统》系列国标应用于20余城,推广率超70%。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挂车分技术委员会制修订《道路车辆 牵引座 互换性》等4项基础标准,配套汽车列车连接件强度标准,为双挂列车试运行筑牢根基;制定《道路车辆 旅居挂车和轻型挂车稳定装置》等4项标准,服务旅游业发展。

针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型多参数、多功能的监测检测装备衍生的计量需求,全国公路专用计量器具计量技术委员会(简称计量标委会)修订《公路专用试验检测仪器设备计量管理目录》,将31类器具整合为3板块6类别,补充了各种微波、雷达、视频检测设备,增加了相关领域的新型仪器设备,精准适配行业需求。

预应力材料、制浆设备行业标准宣贯暨预应力压浆技术交流会.jpg

预应力材料、制浆设备行业标准宣贯暨预应力压浆技术交流会

服务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490c99f83be758866a9c85246b8a8f36.jpg

宁波舟山港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2024年11月,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相关标委会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坚持标准引领,大力推进技术性降本提质增效。

高速公路上,电动货车的能耗数据实时上传至监管平台,冷藏车厢内温度记录仪每30秒自动存证;铁路货场里,公铁联运半挂车精准对接货运轨道;智慧枢纽中,电子铅封信息与多式联运单据通过系统自动匹配——这些场景的背后,都有标委会构建的技术支撑体系。

聚焦绿色与安全,筑牢运输装备标准防线。全国道路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道路运输标委会)修订行业标准《天然气营运客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国家标准《载货汽车运行燃料消耗量》等,为车辆能耗建立统一、科学的测量与评价体系,从而推动汽车节能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制定《电动营运货车选型技术要求》,规范续航与充电兼容性,加速电动货车规模化应用。冷链运输领域,道路运输标委会推动形成“服务+车辆+设备”标准体系,《道路冷链运输服务规则》规范作业流程,《冷藏保温车选型技术要求》明确车辆性能,《行驶温度记录仪技术要求》(30秒记录间隔)降低生鲜损耗。

营运挂车在长途运输、大宗货物运输中作用重大,可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2025年5月1日起,实施的行业标准《营运挂车安全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挂车分技术委员会(简称挂车分委会)归口,为从事经营性运输的挂车提供了统一的安全性能评价依据和检测规范,从源头提升营运挂车的本质安全水平。此外,挂车分委会积极参与制定《道路车辆 汽车列车多车辆间连接装置 强度要求》等4项标准,支撑双挂/多挂汽车列车试运行,提升运输效率、降低成本与能耗。“十四五”期,挂车分委会标委完成2项国家标准翻译,承担《道路车辆 牵引车与挂车之间的电气和气动连接位置》国际标准的修订工作,逐步走向国际标准我国制定、我国主导,实现了挂车领域制定国际标准的零的突破。

加快智慧物流发展已经成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内容。2024年7月成立的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慧交通物流分技术委员会,聚焦智慧交通物流发展需求,推进国际物流供应链调度信息交换、交通物流数据资源等16项国标研制,支撑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加快智慧货运枢纽、货运电子铅封、冷链运输电子运单等标准制定,提升物流供应链数字化水平;启动低空物流配送停靠点标准研究,开展干线物流电动重卡、电化学储能系统预研,为智慧物流储备标准。

加快新兴产业标准布局

山东济南东零碳服务区.jpg

山东济南东零碳服务区

近年来,交通运输新技术层出不穷,在智能网联、绿色低碳、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赛道上,以标准先行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已成破局关键。

智慧高速公路上,路侧毫米波雷达持续捕捉车流轨迹,车辆在协同调度下平稳通行;零碳高速公路服务区,屋顶连片的蓝色光伏板迎着朝阳高效发电;新能源汽车维修企业里,维修技师正依规维修,一旁的冷却液检测设备显示着导电率数据;智慧公路的沥青摊铺现场,智能系统实时传输压实数据;特殊区域工程,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填补行业空白……这些技术落地的场景,离不开标准的支撑。

智能网联领域,3月1日开始实施的《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应用集》《车路协同系统智能路侧协同控制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均为智能运输标委会组织制定的系列国家标准。前者为车辆辅助驾驶和协同驾驶提供了统一的应用场景定义、性能要求和数据交互规范;后者明确设备架构、技术指标与测试方法,支持第三方一致化评测。系列标准的发布均有利于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支撑设备规模化部署,推动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产业落地,同时助力公路院《智慧高速公路建设与运营标准化试点》入选第一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智慧交通专项)。

智能运输标委会以ETC技术为突破,践行《关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标准联通行动的实施意见》。针对基建需求旺盛国家开展标准适配性研究,助力双片式OBU(电子标签)、DSRC(专用短程通信)路侧设备等核心标准落地缅甸等国。这一成果与交通运输部“十四五”期间“发布550余项交通标准外文版、推动中国标准应用于雅万高铁等海外项目”的总体成效形成呼应,通过减少技术贸易壁垒,为中国交通装备与工程服务“走出去”提供保障。

绿色低碳领域,环保标委会支撑发布《交通运输环境保护标准体系(2024年)》,这是交通运输部首次公开印发的环保标准规划,明确节能降碳、污染防治、资源循环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修复4大板块,为社会参与标准工作提供清晰渠道。该标委会还将《近零碳交通设施技术要求》压缩至半年完成报批,支撑零碳服务区建设;制定的公路水路营业性运输工具碳排放核算方法,为《交通运输碳排放统计公报》提供数据支撑,助力省际碳排放对比与“双碳”目标拆解。

我国新能源汽车庞大产业链的背后,维修成为推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全国汽车维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构建《新能源汽车维修标准体系》,涵盖32项标准,包括通用维修标准与动力电池、电机电控专项规范;2023年修订的《汽车维修业经营业务条件》系列标准,首次纳入电动汽车维修能力要求,明确高压系统维修的人员、场地及设备要求,解决新能源汽车维修企业开业无标问题;制定《机动车冷却液》系列标准,控制电导率等关键指标,保障热管理系统安全运行。

智慧公路建设的推进,离不开标准的指导。交通工程标委会归口的《沥青路面智能摊铺与压实系统技术条件》,规范沥青路面智能建造技术及装备,推动传统施工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保障交通基础设施高品质建造。

团体标准制定周期相对较短,能及时响应新技术新产品需求,有力彰显标准先导性与“领跑者”作用。团体标准领域,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路分会推动制定《岩溶区公路桥梁桩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等近300项团体标准,聚焦特殊区域工程痛点,填补行业空白;推动《跨海桥梁养护标准》等团体标准上升为公路工程行业标准,搭建“团体—政府”标准衔接桥梁,强化标准影响力。

推动标准交流与合作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深化标准化交流合作。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需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标委会履行国际标准化组织国内技术归口职责,促进标准成果转化,彰显标准“软联通”的战略价值。

标准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各秘书处注重打通标准落地“最后一公里”,推动各标委会创新宣贯模式、深化服务效能。

计量标委会,推行“试验验证前置”机制,压缩标准制修订周期;每年开展2至3期规范宣贯,涉及百余家机构,结合设备检定演示标准应用,提升落地效果。

以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标准体系的闭环建设为例,以“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为平台,在“世界计量日”活动中解读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标准价值;每年开展2至3期专项培训,通过现场演示设备检/校流程、播放实操教学视频等方式,破解以往标准宣贯“纸上谈兵”的难题,确保标准从“制定”到“应用”的全链条贯通。

交通工程标委会在“十四五”期持续强化服务意识,累计回复百余次社会来函及网站留言提问,及时解答企业、科研机构在标准理解与应用中的困惑;针对标准起草人员需求,组织10期标准流程与编写培训,帮助提升标准编写质量与效率。

征途万里风正劲,标准引领启新程。作为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的排头兵,公路院及其支撑的各标委会秘书处,将继续以高标准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和新引擎,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系统的规划、更加务实的行动,将创新成果凝结于标准之间,将智慧力量注入行业发展血脉,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铺就“标准之路”。

相关链接

秘书处挂靠公路院的9个标委会

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1996年成立,主要负责全国公路交通工程设施等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标委会归口管理现行有效标准344项(国家标准89项,行业标准255项)。对口国际组织ISO/TC241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技术委员会,已发布3项国际标准,正在制定1项国际标准。

全国道路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012年成立,主要负责客货运输管理的运输企业、运输从业人员、运输生产组织及运输场站建设等管理方面的技术要求,道路运输装备和产品的使用要求、运输作业及监管装备要求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归口管理已发布标准139项(国家标准32项、行业标准107项),在研标准25项(国家标准18项、行业标准7项)。

全国汽车维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000年成立,主要从事汽车维修、检测、诊断领域的工艺、技术及设备等标准化工作。归口管理的现行有效、在编和拟编的国家标准40项、行业标准72项,以及与汽车维修有关的国家标准10项。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挂车分技术委员会

1989年成立,负责全国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的连接尺寸、连接件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等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对应ISO/TC22/SC40的部分技术内容,负责挂车领域现行有效标准共50项,其中国家推荐性标准38项、行业标准12项。

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003年成立,负责全国智能运输系统领域标准化工作。归口管理的现行有效标准135项,其中国家标准108项、行业标准27项,在研国家及行业标准40余项。对口国际标准化组织智能运输系统技术委员会(ISO/TC 204),中国牵头组织制定发布智能运输系统领域ISO国际标准3项。

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慧交通物流分技术委员会

2024年成立,主要负责交通运输领域与智能运输系统相关的智慧物流国家标准制修订等工作。归口管理的现行有效、在编和拟编的国家标准30余项、行业标准10余项。

交通运输环境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1993年成立,主要负责公路、水路节能降碳技术和管理,大气、水及噪声污染防治和固体废弃物处置,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环境监(检)测、统计、评价以及相关方面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及技术归口管理工作。归口管理现行有效标准40余项。

全国公路专用计量器具计量技术委员会

2016年成立,负责公路领域内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和推广应用及开展计量比对等归口管理工作。归口管理120余项交通运输部门计量检定规程及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路分会

1998年成立,从事公路工程建、管、养、运等相关标准化工作的行业性团体。归口管理行业标准174项,团体标准300余项。

2023年《桥梁减隔震装置通用技术条件》宣贯和应用调研会议.jpg

2023年《桥梁减隔震装置通用技术条件》宣贯和应用调研会议

image.png

(本文刊发于《中国交通报》2025年10月17日第3版)

来源:标准质量处

编发:办公室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