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展开绿色智能双翼 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山推建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高质量发展纪实

展开绿色智能双翼 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山推建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高质量发展纪实

作为中国混凝土机械领域的头部企业,山推建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推建友”)历经六十九载风雨,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在绿色发展、智能转型与国际化市场布局中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赛道。在全球产业变革与中国“双碳”战略背景下,山推建友锲而不舍以绿色发展筑牢生态根基,以智能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以全球化视野开拓海外市场,走出了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发展道路。

面对行业需求萎缩、国际竞争加剧等挑战,山推建友决策层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通过构建全产业链智慧解决方案,推动数智化升级,深化“一带一路”市场开拓,实现了逆势增长。下面从绿色发展、智能发展、国际化开拓三大维度,解析其发展逻辑与实践成果。

绿色发展:

技术驱动低碳转型,引领行业生态革命

在国家“双碳”战略指引下,山推建友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绿色制造”与“绿色应用”的双向突破。

一是技术破局,构建全链条低碳生态体系。绿色技术研发正在引领行业的转型。山推建友的研发策略专注于“高效低耗”和“循环再生”,他们推出的纯电动搅拌车,通过完善产品结构、智能能耗管理,实现了零排放运行,市场占有率在3年内增长了12%,成为新能源转型的行业标杆。针对沥青生产环节的环保需求,他们研发的L5N逆流烘干加热型沥青一体机,采用“全环保”设计理念,其热能利用率提升25%,粉尘排放降低40%。此外,L5D多功能滚筒型沥青站则通过低位再生技术,将废旧沥青的利用率提高至90%以上,显著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在生产工艺方面,山推建友引入了绿色制造标准。例如,混凝土搅拌主机的轴端密封技术,通过压缩空气密封替代了传统的黄油密封方式,避免了混凝土的黄油污染。这些技术不仅满足了我国环保法规的严格要求,还为全球客户提供了低碳解决方案。

二是模式创新,全产业链协同减碳。山推建友提出“从砂石到砂石”的循环经济模式,打造覆盖骨料破碎、制砂、混凝土生产、运输、环保处理的全链条智慧建材园。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生产流程的精准调度与能耗监控,减少物料浪费与碳排放。例如,某建材园通过智能算法优化骨料配合比,每年节约水泥用量超1.2万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万吨。此外,公司推出的“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设备”,可将建筑废料转化为再生骨料,资源化率达95%;智慧建材园的水循环系统实现节水40%,粉尘回收装置使骨料损耗率降至0.3%以下,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三是绿色标准,引领行业转型升级。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推建友积极参与制定JC/ T 2699—2022《预拌混凝土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T/SDZBZZ 009—2022《装备制造业绿色工厂评价指南》等标准,促进设备能效等级划分、碳足迹追踪系统搭建,全行业环保改造率提升至68%,推动行业从单一设备环保向全产业链低碳化转型。其研发的“精品制砂机” 通过优化破碎腔型设计,使砂石骨料粒型合格率提升至98%,减少混凝土外加剂用量,从源头降低碳排放。

山推建友还联合高校开展“氢能搅拌车”技术预研,探索零碳动力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前景。

智能升级:

数智赋能全链跃升,重塑产业效能边界

山推建友以“5G+工业互联网”为核心,构建覆盖研发、生产、施工、服务的智能生态体系,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数智化跃迁。

一是数字孪生,重构产业运行逻辑。山推建友将数字孪生技术深度融入产业各环节,在生产端,依托 “5G+工业互联网”,搭建“智慧云服务管理平台”, 实现订单交付周期显著缩短35%,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在产品端,应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产品虚拟模型,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数据追溯,故障预警准确率高达92%,预测性维护成本降低40%,其核心平台已集成多项专利技术;在服务端,智慧云平台的应用使客户响应效率提升40%,服务体验全面优化。

山推建友数字孪生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智慧建材园建设中取得了革命性突破,以山东某智慧园区为例,其三维数字孪生系统实现了生产全流程的精准映射与优化控制,从原材料进场智能过磅(效率提升80%)、AI料位精准监测(误差<3吨),到库存实时管理、智能上料(骨料)与气力输送(粉料)、搅拌主机作业、质量检测,最终实现成品智能调度。同时,双控双机系统有效减少人工50%,大幅提升园区运营智能化水平。

支撑这些智能化应用落地的,是山推建友在关键核心技术上的自主突破:山推建友自主研发的G系列高效主机,搅拌效率提升30%;创新的轴端密封技术,使设备寿命延长1.6倍;智能控制系统则将计量精度提升至超过国家标准50%的水平。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强大适应性。

二是智能生产,从离散制造到柔性智造。在济南智能制造基地,山推建友引入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生产全流程的虚拟映射与实时优化。通过AI算法动态调整焊接参数、装配精度,关键部件良品率提升至99.3%。 搭建的“智慧云管理平台”整合订单、质量、物流等五大模块,数据采集频率提升50倍,决策响应时间缩短至分钟级。例如,某搅拌站建设项目通过远程监控,施工周期压缩40%,人力成本降低30%。

三是智能产品,从单机智能到场景互联。山推建友的混凝土搅拌站搭载智能控制系统,可实时监测骨料含水率、温湿度等参数,并自动调整配合比。在混凝土生产领域,通过远程集中数智化运营平台,搭建起物料高效进场、智能上料储料、低碳高效搅拌、混凝土试块智能制养等全链条智能管控系统,降低人工成本,效率提升75%以上。在沥青生产领域,L5N一体机集成AI视觉识别技术,可自动识别物料结块并启动清理程序,减少停机时间20%。

更值得关注的是,山推建友早在2020年便着手将5G技术融入工程机械管理,通过“混凝土搅拌设备远程集中控制系统”,客户可远程操控不同区域内的站点设备,实时查看生产数据与故障预警。

四是智慧服务,从被动响应到主动运维。依托“智慧云”平台,山推建友构建“15分钟响应、2小时到达、24小时解决”的服务体系。通过设备运行数据预测性维护,故障率下降45%;智能料位监测系统将粉料库存误差控制在3吨以内,减少停工待料风险。针对海外市场,公司推出“全球服务地图”,实时追踪设备状态,累计为37个国家客户提供数万次远程诊断。

开拓海外:

差异化破局,构建全球化竞争力

面对国际工程机械巨头垄断,山推建友以“技术定制+本地化服务”为核心,构建全球化竞争力。

一是战略布局,聚焦“一带一路”高增长市场。依托国家发展红利及山东重工集团及山推股份海外网络优势,在中亚、东南亚、非洲等多个区域设立海外服务中心,实现了服务本地化,极大提升了客户满意度。例如,摩洛哥国家铁路项目所需搅拌站产品,通过模块化设计,将安装周期从30天缩短至15天,满足当地快速基建需求。2024年,公司海外营收同比增长60%,覆盖“一带一路”沿线72个国家,成为海外市场开拓“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名片。

二是产品适配,破解复杂工况挑战。针对海内外市场差异化需求,山推建友推出定制化产品。在高温干旱的非洲,E2H-75搅拌站配置耐高温电器零部件,保障设备连续运行;在潮湿多雨的东南亚,H系列搅拌站采用防锈涂层与自动排水设计,故障率降低50%。

三是服务升级,构建全球价值链生态。山推建友创新“产品+服务+运营”商业模式,从设备供应商转型为综合服务商。在沙特项目中,公司提供“设计-建设-维保”一体化服务,帮助客户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15%。

通过“智慧云”平台,海外客户可实时获取设备运行报告与节能建议,设备利用率提升20%。此外,公司联合本地经销商开展技能培训,累计培养60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强化属地化服务能力。

四是标准输出与文化融合。为推动中国技术标准走向国际,实现与不同文化的深度融合,山推建友的产品已经获得了包括欧盟CE、欧亚经济联盟EAC在内的26项国际权威认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E5L搅拌站在哈萨克斯坦风电项目中的成功应用,使中国技术标准成功纳入中亚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采购清单。此外,山推建友的产品手册已经翻译成多种语言,并且已经为当地技术人员提供了超过500人次的专业培训,有效缩小了文化差异,增强了客户对产品的信任。

核心竞争力:

技术、文化与生态的协同共振

山推建友的持续增长源于三大内核的强劲驱动与深度融合。

一是技术创新引擎。山推建友年均研发投入占比超6%,拥有429项知识产权,主导制定15项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其“高效先锋”G系列搅拌主机打破 国外技术垄断,搅拌效率达行业领先水平。

二是卓越文化基因。以“让施工更简单”“让搅拌更优 让客户无忧”为使命,形成“链合创新、勇攀高峰”的行为准则,以快速响应和极致匠心服务客户、匠心建设。例如,在川藏铁路以及川藏铁路进藏第一桥泸定大渡河特大桥建设中,山推建友率先进驻施工现场,克服极寒及高原环境影响,将30余套混凝土搅拌站应用铁路建设,彰显社会责任担当。

三是开放生态协同。依托山推股份全产业链优势,整合设计院、施工方资源,打造“研-产-用”闭环生态。例如,在长春至榆树高速公路建设中,山推建友以数字孪生技术为引擎,将智能搅拌装备和尖端控制技术相融合,搭建起骨料破碎、混凝土、沥青、砂浆生产运输、环保处理等全链条智慧建材园成套解决方案,破解现场管理难题,实现客户现场管理的数字化转型。

启示与展望:

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山推建友的探索与实践,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其绿色与智能的深度融合构成了核心路径,“智慧建材园”模式的成功(能耗降低25%,人均产值提升3倍)证明了绿色转型与智能化升级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双循环”格局增强了发展的韧性,海外收入占比从12%提升至34%,有效分散了市场风险,构建了更为稳健的发展基础;开放创新生态是持续的动力源泉,产学研深度合作(覆盖12所高校)、持续的研发投入(连续5年超过 5%)、高效的成果转化(转化率78%),共同构成了强大的创新引擎。

从绿色技术的破冰到智能生态的构建,从本土龙头到全球玩家,山推建友的实践印证了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路径。面对未来,公司将以“新质生产力”为方向,加速布局氢能机械、AI决策系统等前沿领域,持续推动中国工程机械从“出海”到“扎根”的跨越。未来,随着S5T-240智能搅拌站等新品的量产,山推建友将继续引领行业向“零碳工厂”“黑灯生产”方向演进,为全球基建贡献更多的中国方案。

正如总经理张太山所言:“山推建友以让搅拌更优为企业使命,致力于让每立方米混凝土都承载绿色智慧,让每一次建设都通向可持续未来。”这一愿景,正在驱动中国工程机械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来源:CCPA张红 徐洁

编辑:陈丽媛

审核:徐洁

推荐阅读:

快报:2025年1-8月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产量和经济指标

关于组织赴中东和北非地区开展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产业合作对接和市场考察的通知《喷射混凝土员》国家职业标准编制工作首次会议在京召开

武汉·10月22日-24日 | 首期UHPC技术培训火热报名中关于召开《水泥制品工艺技术规程 第10部分:预制混凝土检查井》行标制定第三次工作会和预制混凝土检查井生产技术工程应用交流会的通知链接国家平台,赋能行业创新——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正式成为国家科技成果登记机构日程安排 | 首期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技术培训班(10月22日-24日 · 武汉)关于申报2025年度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混凝土科学技术奖的通知(第二轮)

2025中国国际混凝土博览会开幕速写:全链集结,多场活动,一次看尽“绿色智变”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