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解读┃推动高端智能煤机装备自主可控 赋能煤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

解读┃推动高端智能煤机装备自主可控 赋能煤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

推动高端智能煤机装备自主可控

赋能煤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煤炭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供给的压舱石与稳定器,高端智能煤机装备实现自主可控是支撑煤炭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高端智能煤机装备是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与传统采矿机械装备的深度融合。

高端智能煤机装备实现智能制造与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自主化发展,可进一步深化我国煤机装备产业生产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内涵,推动我国煤机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自主化和服务化升级转型。

融合数智赋能,推动煤机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指导意见》提出:“推动能源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提供坚强的装备保障。”高端化与智能化是煤机装备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建设高水平智能化无人/少人矿井的关键。

近年来,科技创新加速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煤机装备产业融合发展,煤机装备智能制造规模扩大,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大幅提升了高端智能煤机装备的创新能力。

“十三五”以来,我国成功研发10m超大采高智能综采成套装备、450m超长工作面智能开采成套装备、7m超大采高智能综放成套装备、长距离智能精准探测装备、大断面快速掘锚成套装备、远距离大运量永磁直驱运输装备、露天矿无人驾驶矿卡智能编组运行成套装备、大型高效智能洗选装备等,我国煤机装备制造业逐步由跟跑发展为并跑及局部领跑,有效支撑了我国煤炭产业开采工艺变革与生产能力的稳步提升。

虽然我国煤机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取得显著进步,但仍存在“大而不强”“小而散”的特征,关键元部件技术性能、智能化水平、稳定性等方面与国际先进企业仍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大型煤机装备关键元器件、仪器仪表与工业软件等仍依靠进口,部分煤机装备设计理念落后、产品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可靠性与稳定性不足,低端同质化产品过剩与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协同互动能力不足,高端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匮乏,制约了煤机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为顺应煤机装备高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应创新煤机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管理、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制造模式,深耕煤机智能制造,鼓励开展智慧车间、灯塔工厂建设,重点开展薄煤层、复杂难采煤层、高端智能洗选装备等研发制造,引领煤机装备智能制造发展;加大对高端化、智能化煤机装备制造的扶持力度,支持煤机装备企业通过开展技术创新发展高端煤机装备,延长产业链,打造精品装备、培育核心技术、促进内涵提升,推动企业由单一高端装备制造商向高端装备制造服务商转型。

鼓励煤机装备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企业员工的活力与创造力,打造国际知名的煤机装备企业品牌。

强化产业协同,推动煤机装备向成套化、系列化发展

《指导意见》提出:“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以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以补短板、拉长板、锻新板为基本路径,坚持创新驱动、分类施策、应用导向、融合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成套化与系列化是提升我国煤机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路径。全球煤机装备竞争正从单一产品竞争转向成套系统装备竞争,从国际视角看,德国DBT、久益环球JOY等国际煤机巨头长期主导全球高端煤机市场,其核心优势正是强大的高可靠系列成套装备、系统集成与成套解决方案能力。

我国煤机装备制造业历经数十年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但尚未形成从“基础技术—关键部件—成套装备—工程应用”的全链条创新生态,产业协同不足、成套化水平不高、系列化程度不够等问题仍制约着煤机装备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部分煤机装备企业通过外延式并购形成了“三机一架”生产能力,但由于不同设备生产基地在工艺、设备、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缺乏良好的管理和协调机制,导致成套化进展缓慢。与此同时,煤矿企业在设备使用过程中面临装备共用共备互换性差、投资运行成本高等问题。

深化产业协同,优化创新生态,推进煤机装备成套化、系列化发展。整合行业内煤机装备制造优质资源,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链条,开展智能煤机装备制造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联合创新研发与应用,推进煤机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协同创新、转型升级;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发展大型煤机装备制造集团,推动产品由单机制造向系统集成、成套服务转变。

引导煤机企业由单一设备供应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型,提供全寿命周期管理与服务。把握煤炭工业转型升级对智能成套煤机装备提出的新要求,建设智能煤机装备产业示范区,采取不同途径和方式遴选一系列技术先进、经济适用、可靠性强的智能成套煤机装备,提升煤矿智能煤机装备系列化、成套化水平。

夯实产业根基,推动煤机装备向标准化、自主化发展

《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我国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实现自主可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技术和产业体系全球领先,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标准化与自主化是实现煤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体两翼。标准化为自主化提供体系支撑,自主化为标准化注入技术内涵,二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共同推动煤机装备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制造标准化是促进煤机装备产业协作、优化产业分工、提升产品质量的基石。通过建立统一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能够有效解决当前煤机装备制造过程中存在的规格杂乱、质量参差、互换性差等问题,大幅降低设备备件库存量,有效提升设备流转使用效率。

通过实施严格统一的制造标准,有效消除了因标准差异导致的质量波动,提升了煤机装备在恶劣工况下的可靠性和适应性。统一的接口标准、性能参数和检验规范,还可以促进不同煤机装备企业设备模块的无缝对接,形成专业分工、协同制造的良好生态。

《指导意见》提出“重点突破自主可控工业控制系统、设备智能感知和智能运维、网络设施、作业机器人等数智产品,通过构建“感知—规划—决策—执行”闭环体系,推动覆盖开采、转换、存储、输送全过程的能源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关键零部件自主化是提升煤机装备附加值、保障产业链安全、掌握发展主动权的核心“命脉”。我国由煤炭生产大国向煤炭生产强国转变,其关键核心支撑在于建设世界级高端智能煤机装备产业基地,实现高端智能煤机装备全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

长期以来,我国煤机装备高精度传感器、特种密封件等核心部件依赖进口,不仅价格高昂,更存在供应中断的风险。掌握核心部件的研发制造能力,煤机装备企业才能摆脱“组装工厂”的定位,在产业链价值分配中赢得更大话语权;在攻克核心部件技术难关的过程中,煤机装备企业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底蕴,培养了专业的研发团队,建立了完善的试验平台,推动煤机装备企业实现技术跨越,掌握发展主动权。

坚持标准引领,夯实制造基础;聚焦自主可控,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制定煤机装备高端化、智能化、成套化发展系列标准,推行“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全流程融合路径,提高装备互换性与兼容性;选取基础较好的龙头企业开展标准化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带动全行业标准化水平提升;支持国内煤机装备企业参与ISO、IEC等国际标准化工作,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双向转化,助力中国煤机装备“走出去”。采用“揭榜挂帅”模式,组建产学研联合攻关团队,重点突破材料、工艺、控制等底层技术瓶颈。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政策,降低用户使用风险,为自主创新产品创造市场空间。

来源:煤科总院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期刊出版公司拥有科技期刊21种。其中,SCI收录1种,Ei收录5种、CSCD收录6种、Scopus收录7种、中文核心期刊9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1种、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4种,是煤炭行业最重要的科技窗口与学术交流阵地,也是行业最大最权威的期刊集群。

期刊简介

《智能矿山》(月刊,CN 10-1709/TN,ISSN 2096-9139)是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主办的聚焦矿山智能化领域产学研用新进展的综合性技术刊物。

主编:王国法院士

刊载栏目:企业/团队/人物专访政策解读视角·观点智能示范矿井对话革新·改造学术园地、专题报道等。

投稿网址:www.chinamai.org.cn(期刊中心-作者投稿)

👉 征稿函详见链接: 征稿┃《智能矿山》面向广大读者征稿,欢迎投稿

期刊成果:创刊5年来,策划出版了“中国煤科煤矿智能化成果”“陕煤集团智能化建设成果”“聚焦煤炭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等特刊/专题30多期。主办“煤矿智能化重大进展发布会”“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先进成果发布会”“《智能矿山》理事、特约编辑年会暨智能化建设论坛”“智能矿山零距离”“矿山智能化建设运维与技术创新高新研修班”等活动20余次。组建了理事会、特约编辑团队、卓越人物等千余人产学研用高端协同办刊团队,打造了“刊-网-号-群-库”全覆盖的1+N全媒体传播平台,全方位发布矿山智能化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经验。

👉 具体详见链接:《智能矿山》创刊4周年回顾

联系人:李编辑 010-87986441

邮发代号:82-476

👉 期刊订阅详见链接:欢迎订阅┃《智能矿山》杂志2026年订阅开始了!

往期荐读

往期特刊

中国煤科特刊

陕煤集团特刊

神东专栏

重大进展特刊

露天矿特刊

理事单位特刊

红柳林煤矿特刊

创新技术特刊

创刊号

版权声明

本刊对已出版文章持有电子版、网络版及进行网络技术交流和与各网络数据库合作的权利,稿酬一次性付清,版权归本刊与作者共同所有,如不同意,请在投稿时声明。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