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对话》| 郑津:解码工程机械出海“价值深耕”新路径

《对话》| 郑津:解码工程机械出海“价值深耕”新路径

图片

0月11日,柳工集团、柳工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郑津受邀亮相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与中国工程机械的其他领军人物共同探讨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出海的新策略与新成果。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整体出口额于2024年突破500亿美元大关,整个“十四五”期间增长超1.5倍。同时,出海模式也从产品出口转向本地化产能建设,以电动化、智能化优势拓展多元市场,实现深度全球化运营。

节目中,郑津结合柳工67年的发展积淀与23年的国际化实践,分享了柳工从“产品出海”到“产业链出海”的转型之路,为行业高质量全球化提供鲜活样本。

面对“深耕本地化”这道必答题,郑津指出,柳工在出海过程中始终秉承“因地制宜”的策略导向,通过深度本地化实现可持续价值柳工会根据当地政策,支持本地制造与产业发展,开展技术授权和本地组装,提升运营效率;积极推进文化融合与团队协作,并履行社会责任,比如在南非实施水井捐赠项目,解决当地民生问题。这些举措使柳工逐步从“走出去”迈向“融进去”,真正成为被当地认可和信赖的品牌。

随着更多企业选择出海,“内卷外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自处?郑津提到:“柳工从来没有打过价格战。对低价的企业,我们会分析,它真的是竞争力吗?它的技术、质量跟它的价格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基于客户需求的全面解决方案的整体能力提升,是柳工不断取得竞争优势的核心未来,柳工也将顺应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为全球客户创造价值,为工程机械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中国动力。

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国际化的先行者,历经23年的出海之路,柳工已在全球建立了12个研发基地,拥有近30家海外子公司及机构,联合500多家经销商,为180多个国家提供设备与解决方案。

面向“十五五”,柳工锚定“营收 600 亿元、国际占比超 60%” 的战略目标,将通过本土化营运、技术创新和全面价值创造,加速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重塑 “中国价值”!

文图|综合整理

编辑|韦斯敏

审核|王曙光图片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