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职业化团队建设
系统实施职业化“十百千”工程
加快打造素质优良、符合时代特征的职业化团队
为工程局成为受人尊敬的世界一流企业
奠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近日
中建三局评选出20支职业化模范团队
铁投公司基础设施智能建造创新团队
被评为“科技创新类”职业化模范团队
今天我们一起倾听团队负责人
对职业化团队建设思考
自主研发“隧联网”系统
成功应用于20条高风险施工隧道
打造“基建数字平台”
高效赋能25个线性工程建设管理
在高原项目施工中
凭借超欠挖控制水平斩获全线第一
攻克15项“卡脖子”技术难题
20余项成果获评国际先进水平
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
取得发明专利25项、软件著作权30项
(受访者 铁投公司技术管理中心资深高级经理 崔贤)
你心目中理想的职业化团队是什么样的?请用三个词来描述。
我认为是担当、创新、实干担当要求我们团队在工作中要坚定践行国家战略,勇担央企使命。为了克服高原施工难题,我们在海拔3650米高原连续驻守180天,只为了关乎民生的重点项目能早日建成。创新是破解行业痛点的关键。我们自主研发“隧联网”管控高风险隧道,攻克15项“卡脖子”技术,取得20余项国际先进成果,解决了高原冻土、软弱围岩等行业施工难题,以科技创新助力工程履约。实干是确保技术落地见效的关键。像“隧联网”、“基建数字平台”这些最初是为了解决高风险隧道精准管控和线性工程高效管理难题而产生的构想,经过不断的研发、测试、验证,才能从概念变为现实。
你认为你的团队职业能力的打造能为企业带来什么价值?
我认为有三个方面。一是助力项目履约。科技创新可直接解决施工难题,保障项目顺利推进。我们团队自主研发的“隧联网”系统在20多条高风险隧道应用,实现了精准监控预警,显著降低了施工风险,有效助力项目高质量履约。二是驱动降本增效。例如我们研发的六轴钢筋弯折机器人,可将废料率降至1%以下;自主研发的“基建数字平台”,实现了对线性工程的智能化管理,大幅提升了管理效能,从而实现效益提升。三是强化竞争优势。通过科技研发和创新,让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获得先进技术成果、专利等,为企业在行业内保持领先地位提供了重要支撑。
请谈谈你的团队职业能力的打造能给业主带来什么?
我们能够为业主提供更优质、更可靠、更超值的工程服务。具备高超职业能力的团队,意味着更强的执行力、预见力和创新力。在风险控制方面,通过自主研发的“隧联网”系统,可实现对施工过程中潜在风险的精准预警,做到事前干预。在效率提升方面,团队运用数字化工期管控与智能调度算法,优化施工组织,减少工序衔接时间,实现人、机、料的最优配置,从而显著缩短工期。在质量保障方面,团队依托数字化手段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监管,通过过程控制实现一次成优。例如,在高原铁路项目中,我们采用高原草甸复绿技术,确保了生态修复的一次成活与长期稳定,为业主交付了高标准、低维护成本的精品工程。
其次,我们通过自主研发的技术与系统,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行业解决方案,与业主建立应对重大工程挑战的“创新共同体”,实现创新共赢
你认为你的团队职业能力的打造对员工有什么好处?
我认为职业能力建设是员工实现个人价值和长远发展的基石,可以实现员工个人能力跃迁与价值提升。我们团队成立初期,超半数以上是传统施工人员。通过高强度编程培训和技术实践,大家在短时间内成功转型为能融合运用传统施工经验与数字化技术的新时代基建科研人,积极投身智能系统、智能装备研发。当看到参与研发的“造墩机”在亚洲第一高墩成功应用;高原草甸复绿技术取得实效,获得项目一线人员的真诚认可……大家就能切身感受到实现个人价值、服务国家战略的巨大成就感。更为重要的是,个人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具备了复合能力,也极大地拓展了发展晋升空间。
请谈谈你是如何打造职业化团队?
我认为职业化团队建设关键在于培育职业精神、提升职业技能、养成职业行为。我们团队常面临工作环境偏远、艰苦等难题,但我们面对的是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意义重大,为了让团队成员培育职业精神,达成共识、凝聚合力,我们通过支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载体,开展理论学习与形势任务教育,不断强化团队对工程使命、任务目标的高度共识;我们还在高原等艰苦前沿阵地建立“党员创新工作室”,通过党员骨干示范引领,激发全员担当有为的家国情怀。提升职业技能方面,我们首先针对团队成员技术短板,组织高强度、靶向性的编程与专业技能专项培训,快速夯实基础;其次要求成员深入项目现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锤炼本领、积累经验,实现“学用相长”。在养成职业行为方面我们大力倡导“要比别人走得更快、做得更好”,营造持续学习、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浓厚氛围,通过宣传表彰,形成正向激励,将追求精湛技艺、卓越绩效固化为行为习惯,使持续学习、自我超越成为团队发展的内生需求和集体自觉。
请谈谈你对未来的期待吧。
未来,希望我们团队能持续突破,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一是深化智能建造应用。我们将继续开展科研攻坚,推动“基础设施数字建造平台”向更智能、协同、普适方向升级,使其进一步成为驱动基建行业转型的核心引擎,为中国基建智能化水平提升贡献新的力量。二是持续锻造顶尖人才。我们将不断完善“青蓝结对”等机制,助力更多成员完成能力提升,加强人才梯队建设,确保团队持续保持创新活力。三是向海外输出三局智慧方案。希望团队淬炼出的智能建造技术和职业化经验,未来能应用于更广阔的国际工程舞台,为解决全球基建难题提供“三局智慧方案”,展现中国建造实力。
内容来源|中建三局融媒体中心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