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纵横交错的高速路网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脉血管”,镶嵌其间的服务区则是展示区域形象、服务民生出行、激发内需活力的“关键节点”。
在湖南省全面推进高速公路“三保三大一创”与服务区“提质创优”专项行动的引领下,一场关于服务区的深刻变革正悄然发生。它们已突破传统功能边界,从单一的休憩点,华丽转身为集政策示范高地、经济活力节点、旅游打卡热点、文化传播窗口于一体的“潇湘驿站”,为湖南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政策引领 打造转型新范式
湖南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系统性提质改造,是深入贯彻落实交通强国、乡村振兴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通过“提质创优”工作,不仅显著提升了路网综合服务保障能力,更将服务区打造为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展现现代化治理能力的“文明窗口”。这项工程超越了简单的设施升级,是优化营商环境、保障改善民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行动,彰显了服务全局的担当与智慧。
“一隅驿亭承风骨,万里通途载诗心。”以屈子祠停车区为例,创新性地以“交旅融合”为战略支点,将高速服务功能与屈原文化精神深度融合,构建“车行至此即入楚境”的文旅前哨站,实现从“单一停车区”向“多维文化体验区”的价值重构,让往来旅客于休憩间触摸千年诗,在带动当地文旅经济发展的同时,创造可持续的社会效益,提升区域文化影响力。
屈子祠停车区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G0421许广高速岳望段,与屈子文化园直线距离仅两公里,占据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项目实施以来,年接待游客量提升30%,带动周边就业增长15%,获评2025年度全国交通与旅游融合创新项目。该模式既满足了现代旅客多元化需求,又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让奔赴山海的旅程因邂逅楚辞之美而更具深度,真正践行“诗与远方,皆在途上”的交旅融合新范式。
文化注入 旅途中的湖湘盛宴
国庆中秋期间,在长沙西服务区内,一曲悠扬的《浏阳河》从围观的人群中传出,过往司乘随着节奏轻轻哼唱;花鼓戏经典曲目《刘海砍樵》让大家聆听原汁原味的非遗之声。一位开车回湖北探亲的旅客忍不住举起手机记录下这难忘的场景。
为期5天的“举国同庆日,旅途共欢时”湖湘文化展演正在长沙西服务区进行。以非遗为笔、节日为墨,服务区正化身为一座流动的“文化客厅”,将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书写进每一位旅客的行程中。服务区里飘扬的五星红旗,耳边回荡的爱国歌曲,露天汽车影院、儿童游乐园等设施与湖湘文化展演相互映衬,在放松舒适的休闲娱乐中,也让湖湘文化在服务区提质创优的背景下焕发出新活力。
“原本只是想短暂休息,没想到能看到这么精彩的非遗表演,还能了解湖南文化,这段旅途太令人惊喜了”“服务区的活动让国庆旅途更有意义”……这些真挚的反馈,正是服务区公司聚焦司乘出行体验的生动注脚。
长沙西服务区正是以“高品质交通出行服务+特色附加服务”为核心,为传统服务区提供转型升级范本,聚焦旅游信息服务中心、主题宣传形象标识、地方文旅展示体验等内容,打造集交通服务、农业展示、文化体验、商业消费、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文旅高速服务区示范标杆。
经济效益 盘活存量创造增量
2025年高速公路服务区创新应用成果发布仪式上,湖南高速服务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省界收费站改建服务区”高速公路闲置资产规划设计与活化利用项目,入选“2025高速公路服务区创新应用典型成果”。
“省界收费站改建服务区”高速公路闲置资产规划设计与活化利用项目主要以凤凰西服务区为生动案例。凤凰西服务区聚焦高速公路存量资产规划设计与活化利用领域,以全国首批省界收费站闲置土地转型开发为示范,构建“政策赋能一规划再造一价值裂变”三位一体创新模式,通过差异化定位设计、政企协作开发、低效资产动态监测三大核心技术,实现闲置73.62亩土地100%活化利用,建筑改造保留率达85%。
项目依托原划拨土地作价出资政策,在不改变公路用地性质前提下,将日均车流1.76万辆的废弃省界站转型为复合型服务区,打造全国首个“零新增用地+存量资产增值”双达标样本,为全国高速公路闲置资产的利用提供了宝贵的湖南答卷。
社会效能 从“流量”到“留量”
目前,湖南高速服务区正从“功能型场所”向“体验型空间”转变,从“行程中匆匆经过的点”,升级为能吸引旅客专程到访的“目的地”。
9月30日起,G5517长常北线资阳服务区开启了为期8天的“湘味美食节”活动,一站式解锁湖南高速服务区的烟火气与文化味。
走进资阳服务区的美食长廊,十余个特色摊位一字排开,每个摊位都是一扇通往湖南各地风味的窗口,刚出锅的老长沙臭豆腐、滚热的糖油粑粑,还有让在外游子魂牵梦绕的常德牛肉粉......除了舌尖上的满足,服务区更精心设计了许多互动环节,让司乘从“停下看看”到“留下玩玩”。
“擂茶”是益阳特色的“美食名片”,美食节现场专门设置“手工擂茶制作区”,过往司乘可以亲自参与,握住擂杵,将茶叶、芝麻、花生等原料细细研磨,感受擂茶从颗粒到浆汁的蜕变过程,“擂”一杯香气四溢手工擂茶,“喝”一口益阳的风土气息。还能免费制作非遗漆扇,从线条到晕染,司乘可以亲手打造出独一无二的专属漆扇,在指尖感受非遗文化的匠心与魅力,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工艺之美。
通过“非遗”展示和工坊体验等形式,让传统文化得以活态传承,从“博物馆里的展品”变为可参与、可体验的生活场景,达到“1+1>2”的集聚效果,相互促进与赋能,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服务区的经营业态,也为旅客提供了更加多维的出行体验,实现短途深度游的高效衔接。
从“路侧驿站”到“文旅地标”,湖南高速服务区的蜕变折射出交通与旅游融合的无限可能。通过“服务区+美食”“服务区+特产”“服务区+文化”等模式,将高速公路服务区打造成促进农产品销售、推动乡村旅游、传播地域文化的重要平台,成为了解地方文化、品尝特色味道、体验风土人情的重要窗口。
车轮驶过的不仅是里程,更是风景与人文的交响。
猜你想看
公路圆桌会
《中国公路》杂志社旗下公路交通决策类信息分享平台。公路交通领域重磅政策发布、企业改革、人事任免及热门话题讨论。
推荐阅读
长按下图识别小程序
即可订阅2025年杂志
编辑:程子研
校对:马紫璇
审核:余大鹏 苗挺节
来源:湖南高速公路
转载请在文章前面注明转载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行业资讯传播平台,《中国公路》(高速版)杂志话题交流、编读互动平台。
长按可关注并标星
觉得文章精彩,点个在看吧!↓↓↓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