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江河,巍巍长堤
治水兴邦,安澜裕国
渠通阡陌,岁稔年丰
山河锦绣,泽被千秋
在“十四五”征程中
水利人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用奋斗书写责任与担当
让水利成果滋润民生福祉
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
保障我国水安全
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太湖流域
共同见证
治水兴水的精彩答卷
无锡太湖鼋头渚,湖水波光粼粼,游人如织,欢声笑语;长三角核心区域——上海青浦的夏阳湖畔,青浦图书馆临湖而立,书香与湖光相伴……从都市到乡村,河湖之畔成为热门打卡地。每一帧美景的背后,碧水清波带来的幸福可观可触可感,这正是太湖流域各级水利部门携手各地各部门开展水利建设,造福人民的生动注脚。
“十四五”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科学指引下,太湖流域管理局以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流域水安全为主要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踔厉奋发,实干笃行,谱写了太湖流域片水利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彰显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水利担当与作为。
筑牢屏障 守护流域河湖安澜
太湖流域地处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交汇地带,经济发达。长期以来,太湖流域管理局始终以保障流域河湖安澜为己任,强化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有力保障“四水”安全。
太湖美景
推动流域骨干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十四五”期间,太湖流域管理局全力推进二轮治太水利工程建设,环太湖大堤后续、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等18项骨干工程先后建成并发挥效益,吴淞江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太浦河后续(一期)、望虞河拓浚工程前期工作取得实质进展,太湖流域“利用太湖调蓄、北向长江引排、东出黄浦江供排、南排杭州湾”的流域综合治理格局基本形成。
无锡鼋头渚美景
依托流域骨干工程体系,太湖流域管理局不断提升统一联合调度水平,全面落实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会同流域各地成功防御太湖五次编号洪水,有效应对了“烟花”“梅花”“贝碧嘉”等多次台风强降雨侵袭,成功实现了“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的目标。2024年,新安江流域发生持续强降雨,太湖流域管理局会同浙江省、安徽省水利厅首次启动新安江流域防洪联防联控机制,协助精准调度新安江水库泄洪,确保上下游防洪安全。
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同时,太湖流域管理局科学开展供水、水生态、水环境多目标统筹调度,深化实施望虞河、新孟河引江济太调水,有效应对长江口罕见咸潮,促进了河湖水体流动,增加了流域水资源量,成功处置多起突发水体异常事件,太湖主要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水质指标持续保持稳定,太湖流域“河安湖晏、水清鱼跃、岸绿景美、宜居宜业、人水和谐”的幸福画卷逐步实现。
联动协同 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
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十四五”期间,太湖流域管理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着力开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利顶层设计,积极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贡献水利力量。
着眼流域层面水利顶层设计,太湖流域管理局会同相关流域机构和省(市)水利厅(水务局)编制出台《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安全保障规划》《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利规划(2021—2035年)》等,绘就长三角水利发展新蓝图。围绕长三角示范区是长三角一体化先手棋和突破口的定位,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长三角示范区河湖长制 加快建设幸福河湖的指导意见》,系统推动长三角示范区河湖长制深化改革。开创性完成东太湖、太浦河、淀山湖(含元荡)等长三角示范区重点跨界河湖健康评价,协调指导地方加快实施水乡客厅蓝环工程等长三角示范区重大工程建设,不断擦亮长三角示范区生态底色。
同时,太湖流域管理局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发展,大力推进数字孪生太湖建设。数字孪生太浦河、太浦闸相继建成并投入运用,太湖流域多目标统筹调度“四预”一体化系统在实战中发挥重要作用,初步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数字孪生太湖,提升了流域治理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能力,有力支撑长三角一体化水安全保障各项工作。
统一管理 绘就流域美丽河湖
曾经乡间无人问津的小水沟,摇身一变成了“最美家乡河”;过去鲜为人知的跨界湖泊,如今成为网红打卡点、水乡客厅新门面……要问太湖流域河湖治理的成功密码,一定少不了“情绪价值”。什么是情绪价值?简而言之就是获得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人乐意把沿湖骑行、沿河走走当成一种习惯 ,主打一个“治愈系”生活,情绪价值拉满,这也对河湖治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多年来,太湖流域管理局切实强化流域统一管理,凝聚各方合力,不断强化共保联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污染防治、引江济太、蓝藻防控、生态保护修复等措施,持续改善河湖生态环境。2024年,太湖主要水质指标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和总氮浓度为2007年以来同期较低水平,连续17年实现“两个确保”目标(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水质黑臭)。如今,治理后的太湖景致更加动人,湖光山色的美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纷至沓来,太湖这颗明珠在祖国大地上更加熠熠生辉。
元荡风光
在河湖治理方面,太湖流域管理局强化河湖长制流域统筹,推动河湖长制提档升级,切实加强流域层面河湖长制统筹推进,系统推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污染防治、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河湖长制各项任务落实。积极指导推动各地加快建设具有太湖流域片特色的幸福河湖,一系列河湖治理特色成果不断涌现——江浙两省四地签署跨界河湖联合治理协议,上海金山区与浙江平湖市等设立“水事议事堂”,苏皖九市建立南京都市圈联合河湖长制。同时,积极指导建设元荡跨省幸福河湖,发布长漾、浒溪等一批幸福河湖优秀案例,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累计建成700多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完成水土保持生态产品转化交易22单,价值达21亿元,其中全国首单水土保持碳汇交易落地太湖流域。
在法制建设方面持续发力,太湖流域管理局以贯彻实施《太湖流域管理条例》为主线,不断完善水治理法律制度体系。推动流域片苏浙沪闽皖五省市水利(水务)部门联合印发《太湖流域片水行政执法协同机制》,强化水生态空间管控,推进太湖、太浦河等重要河湖“四乱”问题整改,指导退渔(田)还湖,望虞河口排泥场、三山岛国家湿地占用水域等“硬骨头”问题得到妥善处理。
望亭水利枢纽
太浦闸
创新引领 推动水资源集约利用
日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用水定额》团体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的出台为推动示范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示范区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该标准由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牵头,联合示范区两区一县(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多家单位共同编制。
无锡太湖风光
近年来,太湖流域管理局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主线,严格审查审批、高质量监督检查、创新宣传方式,进一步推进流域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为持续巩固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质量和效能,太湖流域管理局印发《推进太湖流域节水型社会高标准建设的指导意见》,积极探索太湖流域作为南方丰水、水污染较严重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流域内苏、浙、沪等地提前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目标。
制定太湖、新安江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及重点河湖生态流量(水位)保障目标,为水资源合理分配提供依据。2024年,太湖流域片用水总量638.7亿立方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25立方米,人均综合用水量397立方米,以全国10.7%的用水量支撑了全国19.1%的国内生产总值和11.4%的人口,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
同时,流域各地探索水权水市场改革,强化刚性约束:上海创新设计“水信托”产品,实现取水权市场化交易;江苏张家港设立“用水指标集中池”,推动水权有偿使用;浙江安吉打造“用水权抵押+项目贷”模式,实现水资源向资产、资本转化。截至2025年4月,流域完成用水权交易258单,交易水量3.08亿立方米,金额3010万元,促进了水资源集约节约安全利用。
站在“十四五”收官的关键节点,太湖流域管理局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持续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为保障我国水安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太湖流域的水利力量。
统筹: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
供稿: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