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十四五”水利高质量发展,看珠江!

“十四五”水利高质量发展,看珠江!

浩浩江河,巍巍长堤

治水兴邦,安澜裕国

渠通阡陌,岁稔年丰

山河锦绣,泽被千秋

在“十四五”征程中

水利人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用奋斗书写责任与担当

让水利成果滋润民生福祉

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

保障我国水安全

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珠江流域

共同见证

治水兴水的精彩答卷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全景。

珠江,从马雄山蜿蜒而下、穿山绕城,犹如一条碧绿的丝带串联起南国大地勃勃生机。从兴水利、除水害到统筹解决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广袤的华南大地上,千峰输秀、绿水旖旎、湖库衔翠,无不映衬着时光锦缎耀眼夺目的崭新篇章。

回眸“十四五”,珠江委以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引,在水利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奋楫扬帆、逐浪前行,锚定水利高质量发展“六条实施路径”,强化流域治理管理“四个统一”,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障珠江水安全”的流域水利工作总体目标,防御大洪水、规划大水网、推进大项目、实施大治理、谋划大发展,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筑牢防线 守护安澜

水利基础设施是守护江河安澜、增强民生福祉的重要依托。“十四五”以来,珠江委持续贯彻落实国家“江河战略”,全力推进珠江流域防洪规划修编,不断夯实流域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基本形成以堤防为基础,防洪控制性枢纽为骨干,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分洪水道、河道整治等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洪减灾体系。“十四五”期间,珠江流域片新增防洪库容约20.5亿立方米,特别是大藤峡水利枢纽、潖江蓄滞洪区等全面建成,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再添硬核“王牌”“底牌”。

近年来,流域经历多次历史罕见水旱灾害大战大考,珠江委充分发挥珠江防总办公室作用,统筹全局、关口前移,强化“四预”措施,贯通“四情”防御,科学精细开展水工程调度,最大限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成功防御北江、韩江特大洪水,科学应对“摩羯”“桦加沙”等35个台风袭击及2024年突破历史记录的13次编号洪水,有效化解东江韩江60年来和西江1950年以来最严重旱情,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西江干流治理工程—广东肇庆段。

擘画蓝图 织密水网

舟行江河,方向为本。“十四五”以来,珠江委坚持以规划为引领,立足流域整体,不断完善流域水利规划顶层设计,在全国七大江河中率先全面建立流域综合规划体系,为强化流域治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规划》正式印发,珠江委聚焦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纵深推进规划重点任务,构建大湾区高标准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如今,一张兼容东西、贯通南北的流域水网图逐步清晰明朗——水网之“纲”加快构建,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正式通水,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平陆运河如火如荼推进,闽西南水资源配置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水网之“目”逐步织密,桂西北治旱百色水库灌区工程已发挥灌溉和供水效益、深汕合作区引水工程可研已批复;水网之“结”持续打牢,大藤峡工程建成发挥重要作用,百色、飞来峡、新丰江等已建水库持续发挥效益,流域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逐步提升,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粤港澳大湾区所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河网交错,潮水往复涨落,咸潮上溯复杂多变。为全面保障大湾区供水安全,珠江委筑牢流域当地、‌近地、‌远地梯次供水保障“三道防线”,连续多年成功组织实施珠江“压咸补淡”应急水量调度,精心实施东江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为保障香港、澳门地区长期繁荣稳定和“一国两制”方针行稳致远提供了坚实保障。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高新沙水库。

攻坚项目 刷新进度

“十四五”期间,流域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捷报频传。2023年9月2日,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最后一台机组正式投产运行,标志着主体工程较国家批复的建设工期提前四个月完工。广西长塘水库、海南昌化江水资源配置、广东黄茅峡等相继开工建设,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滇中引水等重大工程全面提速,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实现关键节点目标。“十四五”期间,纳入国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12项重大项目基本完工,力争开工的11项已开工建设,推进前期工作的4项已开工建设,刷新流域重大水利工程“进度条”。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前期论证,珠江委统筹全局、合力攻坚,协调广西启动龙滩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前期论证、开展洋溪水库移民迁安线优化及南盘江—郁江引水工程前期论证,推动粤闽两省签订长潭水库协调机制备忘录,指导云南清水河水库、贵州英武水库可研报告通过国家发改委评估等,一批关系流域长远发展的水利项目取得关键突破。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向南输水的接点站——湛江市徐闻县大水桥水库。

系统治理 生态修复

“十四五”期间,珠江委坚持系统观念,推动构建流域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的管理格局,统筹抓好水资源管理与节约保护、河湖水域岸线管理、河湖生态环境等各项工作。

强化流域水资源刚性约束,流域片12条跨省河流水量分配全部完成,108个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全部印发,249个县区达到节水型社会标准,流域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了22%、31%。

加强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牵头建立珠江流域省际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指导流域各地清理整治“四乱”问题、碍洪突出问题5.5万个。持续改善江河湖泊生态环境,省界及重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达标率均在90%以上,持续开展云南抚仙湖、杞麓湖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广东南岗河等14条(个)河(湖)入选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流域水土保持率达85.6%,绿水青山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抚仙湖修复与治理。

数字赋能 科技引领

“十四五”期间,珠江委坚持“技术立委、人才强委”,汇聚创新合力,技术成果和人才队伍取得长足进步。

数字孪生珠江在运用中完善、实战中升级,率先上线集防洪、抗旱、压咸于一体的水旱灾害防御“四预”平台,30秒内生成单站预报结果,1分钟内完成全流域联合调度方案计算,显著提升调度效率与决策科学性。“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夯基提能见成效,覆盖全流域的卫星遥感开启高空监测“天空之眼”,无人机群、车载移动式与固定式测雨雷达组网织密中低空巡测“空中之网”,雨量站、水文站及多功能智慧水文监测微基站成为“地面哨兵”。

珠江水旱灾害防御“四预”平台。

打造“水利部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重点实验室”等十余个科技创新平台,牵头或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11项、基金类项目45项,获得国家级勘察设计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31项、参编国家标准35项、主编或参编行业标准33项等。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谋划“两支队伍”建设,推动“六以六进”实施方案落地,为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夯基提能见成效。

回望“十四五”,珠江委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阔步前进、勇毅前行,不断谱写珠江水利大美华章。展望“十五五”,珠江委将坚定不移当好流域“代言人”,全面推进珠江保护治理,为奋力推动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统筹: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

供稿: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