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江河,巍巍长堤
治水兴邦,安澜裕国
渠通阡陌,岁稔年丰
山河锦绣,泽被千秋
在“十四五”征程中
水利人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用奋斗书写责任与担当
让水利成果滋润民生福祉
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
保障我国水安全
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流域
共同见证
治水兴水的精彩答卷
当母亲河敞开温暖博大的怀抱,以千年的深沉包容与不息脉动,与奔涌向前的时代浪潮激情相拥,将迸发出何种磅礴的生命力量?
抚平惊涛骇浪、驱逐肆虐旱魃,开工重大工程、夯实法治之基,根植节水信念、复苏河湖生态,科技全面赋能、文化焕彩增辉……新时代新征程的又一个五年,似岁月长河中腾跃的激浪,映照着时代曙光,折射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万千气象。
五年,历经了刻骨铭心的奋斗
2021年的秋天不同以往,8轮强降雨如天河倒泻,洪峰迭起、惊涛拍岸,小浪底水库出现建库以来最高水位,下游河道大流量洪水过程历时达24天。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中下游最严重秋汛,4万黄委干部职工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的目标,融汇于每一次逆风踏浪的水文测验中、每一夜灯火通明的长堤守望里,用“一个流量、一方库容、一厘米水位”的绣花功夫精细调度,成功避免了下游滩区140万人转移和399万亩耕地受淹,续写了人民治黄岁岁安澜的传奇!
自主研发的HHSW·NUG-1型光电测沙仪开展泥沙在线监测。
五年间,黄河流域还多次发生不同程度旱情。黄河人屡屡挺身而出,通过水工程精细调度、引黄供水技术指导等措施,着力保障供水安全,干流累计供水超1060亿立方米。2023年以来,启动抗旱应急响应6次,期间累计向受旱省区供水超100亿立方米,撑起了夏粮丰收的“底气”。
保障引黄供水,助力粮食丰收。
五年,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心愿
黄河重大工程建设捷报频传——新时代保护治理黄河、保障黄河长久安澜的标志性重大工程,古贤水利枢纽导流洞首层开挖顺利贯通,广大建设者以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工程,全力打造黄河流域水利枢纽新标杆。国务院明确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黄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建设通过竣工验收,1371千米标准化堤防全面建成,黄河干流3级及以上堤防长度达2468千米,工程“强筋壮骨”,系上“平安锁钥”,黄河安澜底气更足了。
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导流洞工程施工现场。
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黄河保护治理迈入全新的法治时代。两年多来,黄委“循法而治”,切实履行流域水行政监督管理职责,推动《黄河取水许可管理实施细则》等19项配套制度文件相继出台,铁腕执法、联防联治,建立健全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组织开展系列专项行动,成为强化流域治理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的务实举措,也是践行“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坚实足音。
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河口段)清三控导工程。摄影:孙东波
五年,见证了勇毅创新的突破
面对黄河水资源总量有限、时空分布不均的“先天不足”,黄委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健全覆盖全流域的取用水总量控制体系,以“用水定额”引领工业节水增效、再生水回用,奏响多措并举、区域联动的“节水协奏曲”。在加快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两手发力”新路子。2023年8月,黄河流域水权交易平台上线运行,犹如一座“水资源交易所”,助推水资源优化配置。同年11月,在水利部与黄委推动下,宁夏与四川达成流域首单跨省域水权交易,盘活“存量”水资源,破解了指标性缺水困局。
2024年10月,又一创新突破亮相——陕西绥德辛店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项目成功落地,涉及农业产品1.44万千克、水土保持碳汇1万吨,交易金额全部用于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成果提质增效。对生命脉动日益强劲的母亲河来说,“绿水青山”已不仅仅是黄河口的芦苇葳蕤、乌梁素海的飞鸟翔集,更是砒砂岩上种植的沙棘、层层梯田里的花牛苹果,是造福人民的“金山银山”。
2023年11月23日,四川宁夏黄河流域区域水权跨省交易协议签约仪式。
五年,探索了赋能铸魂的实践
信息时代,如何为黄河水安全保障插上“智慧之翼”?黄委以需求为牵引,以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为目标,积极推进数字孪生黄河建设,构建“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迭代升级水旱灾害防御“四预”等业务系统。“智能石头”“坝岸智能卫士”如同水下“哨兵”,破解了河道工程险情预警的历史难题;自主研发光电测沙仪量程突破每立方米1000千克,绘就“人工智能+黄河”的水文科技新篇;集成气象水文、工程调度、水沙演进等全链条业务的“四预”平台,构筑水旱灾害的“智慧防线”;“三条黄河”耦合联动,实现虚拟与现实镜像交互、智能决策跨越升级,打造精准高效的科学决策场,古老的黄河迸发了前所未有的智慧力量。
黄河水旱灾害防御四预系统投入使用。
“技”以赋能、“文”以铸魂;长河撷浪、寸心纳川。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水文化为主线,创新培塑“三千里长堤 五千年华夏”水文化品牌,完善黄河水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制度标准体系,编制“十五五”黄河水文化建设规划,印发黄河工程与文化融合建设指引等3个制度和标准,深耕厚植“3+3+N”水利廉洁文化研究体系,发布首批20处黄河水利遗产名录,编撰《黄河画传》《河山正气》等图书,指导豫剧《大河安澜》、纪录片《黄河安澜》、电视剧《天下长河》等文艺作品创作,全方位讲述黄河治理故事。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推动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凝聚了磅礴精神力量。
静水深流,功在长远。
大河不息,在奔流中托举国泰民安;潮涌东方,在时光里刻下复兴新章。
下一个五年,即将在炽热的期待中,劈波斩浪,浩然起航。
统筹: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
供稿: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