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前夕
中铁建设
多项工程迎重要节点
“硬核”献礼新中国成立76周年
沈白高铁白山东站、江源东站正式投用
9月28日,沈白高铁白山东站、江源东站正式建成投用,标志着吉林白山地区首次接入全国高铁网,一举迈入“高铁时代”。白山东站以“皑皑长白下,郁郁雪林中”为设计理念,以圣地长白山为原型,融合了美人松、雪花、群峰、天池等自然风貌与地域文化。江源东站以“淳朴典雅,满城新韵”为设计理念,整体造型将满族地域文化特色与现代建筑美学结合。白山东站、江源东站均位于长白山核心腹地白山市,冬季气温低至零下40℃,为保证冬施正常进行,项目团队发挥铁军精神,踏冰雪、战严寒;同时,通过搭建全封闭保温棚、运用燃油热风机与智能温控系统等综合措施,有效保障了冬季混凝土养护与钢结构焊接质量。
襄荆铁路宜城站投用
9月28日,襄荆高铁正式开通运营,由中铁建设承建的全线唯一新建站房宜城站同步投入使用。站房以“荆风楚韵、古物新生”为设计理念,融入坡顶、飞檐、高台等楚建筑元素,候车大厅立柱柱身雕刻“楚鼎勾连纹”,柱础阳刻6种古“宜”字,吊顶中心采用软膜发光转印工艺,融合青铜纹样,四周以古铜色铝方通与铝板组合,打造精品文化客站。作为“八纵八横”呼南通道的重要节点,宜城站通车后将结束当地不通高铁的历史,宜城至襄阳仅需13分钟,加速融入襄阳“一刻钟”经济圈。
深圳地铁16号线二期工程正式开通运营
9月28日,深圳地铁16号线二期工程正式开通运营,填补了园山片区轨道交通的空白,为深圳“东进战略”落地与“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注入强劲动能。该线路全长9.54公里,共设8座车站,是深圳“东进战略”的核心地铁线路,也是国内首例“无人驾驶+全自动场段”。中铁建设负责金源、吉溪、安良、园山西坑4座车站和1个停车场的装饰装修、常规机电安装等施工任务。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实施机电装修一体化管理,推行“无线化、无焊化、无尘化”绿色施工技术,达到绿色环保建造;车站装修以“阳光+家”为主题,提炼客家围屋、半月池等元素形态,运用弧线、叠级等装饰手法,选用不同装饰色彩,打造“一站一景”特色;运用“BIM+装配式”建造技术,深化综合管线排布,用“搭积木”式的安装方式,让地铁建造更高效、更绿色、更安全;精心打造地铁智慧中枢、电客车之“家”,助力地铁安全、智能、高效运行。
广州东环城际铁路开通运营
9月29日,广州东环城际铁路(番禺-白云机场北)开通运营,助力广东城际铁路里程突破400公里,推动大湾区城际铁路从“线型布局”向“网络运营”飞跃。该线路全长57.8公里,共设13座车站,与广肇、广惠城际共同构成大湾区城际铁路“纵横主轴”,中铁建设负责白云机场东站、白云机场南站、竹料站装饰装修、常规机电安装等施工任务。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践行中铁建设“五大建造”理念,推行智能化建造,应用BIM数字化建造技术,建立车站三维空间模型,统筹站内装饰装修与常规机电安装施工,实现了空间数据和时间维度信息的全方位一体化整合,确保了数据的统一接入、统一管理和统一应用;以“文化融合、一站一景”为主题,通过车站装饰装修空间表达,展现站点文化魅力,竹料站外立面运用陶土板摹写“竹”意,融合写意色彩,与传统对话。
南沙期货产业园正式开园
9月30日,中铁建设承建的南沙期货产业园正式开园。园区位于全国首个国际金融岛广州南沙横沥岛尖,是全国首个期货金融业全要素产业园区。依靠“光伏+建筑”零碳建筑技术,园区光伏组件年发电量预计约110万度,主要为产业研发楼提供电力支持,创建“零碳建筑”示范标杆。未来园区将成为集期货金融总部、国际服务平台于一体的产业高地,助力南沙打造大湾区金融核心引擎,为打造国际性金融服务平台注入强劲动能。
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项目全面亮相
国庆前夕,中铁建设承建的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项目全面亮相。作为服务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以科技与绿色深度融合为引领,创新运用BIM+AR技术,成功克服外立面“回字形”多角度幕墙施工挑战;项目集成地源热泵系统与屋面光伏发电技术,较传统空调节能30%以上,成为北方首座单体超2万平方米超低能耗建筑。投用后,将构建起大数据“中央共享厨房”,为京津冀数据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提供关键支撑。
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学生宿舍项目封顶
9月27日,中铁建设承建的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劲松园C、D、F栋学生宿舍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标志着工程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项目建成后将更好满足学生学习及生活服务需求,提高“双一流”院校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环境质量,进一步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援巴布亚新几内亚菌草旱稻技术项目交付
国庆前夕,中铁建设承建的援巴布亚新几内亚菌草旱稻技术项目附带工程已顺利竣工并交付使用。该项目作为中国与巴新两国共识下的重点农业合作项目,位于巴新东高地省Komiufa种植园。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克服工期紧张、资源有限等困难,高标准推进室外配套设施施工,为菌草、旱稻技术示范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撑。项目投运后,将显著提升区域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并通过技术培训和产业推广带动数千户农民增收。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