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4500米,是氧气稀薄的 “生命禁区”,更是考验责任与担当的 “试金石”。
西藏山南市隆子县扎日乡工地的挖机突发异常,工程进度瞬间陷入停滞,客户贵觉旦巴焦急的电话划破高原的寂静。另一端,西藏服务工程师董存智深知,这通电话背后,是客户对工程按期推进的迫切期盼,更是对服务团队的信任托付。
难题远比想象中更棘手。工地地处偏远,雨后蜿蜒崎岖的山路布满碎石与沟壑,别说载重的汽车,就连普通车辆通行都困难重重。
董存智没有丝毫犹豫,放下电话便立刻在附近寻找运输工具。在高原的村镇里,摩托车成了唯一能穿梭于险路的 “坐骑”。他辗转联系,终于租借到一辆摩托车,来不及多做准备,便将沉重的破碎锤配件牢牢固定在车后,跨上摩托,向着工地疾驰而去。
董存智紧握着车把,目光紧盯着前方颠簸的路面,既要躲避随时可能出现的坑洼,又要提防一侧的悬崖峭壁。摩托车在狭窄的山路上颠簸前行,车轮碾过碎石发出 “咯吱” 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这段路程的艰险。他不敢有丝毫松懈,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快点,再快点,早一分钟到,客户就能少一分损失。”
历经数小时的艰难跋涉,董存智终于抵达工地。此时的他,脸上蒙着一层尘土,嘴唇因缺氧而泛着青紫,双手也因长时间紧握车把而微微颤抖,但他顾不上休息,立刻投入到维修工作中。他仔细检查每一个零件的磨损情况,凭借多年的维修经验,迅速找到故障根源。
高原的夜晚来得格外早,气温骤降,寒风呼啸着穿过工地。董存智打开随身携带的工作灯,借着微弱的光线继续作业。拧螺丝、换零件、调试设备,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专注。
当 “轰隆” 一声,挖机破碎锤重新启动,发出正常的运作声响时,董存智终于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疲惫却欣慰的笑容。客户紧紧握住他的手,连声道谢:“真是太感谢你了,要是没有你,我们的工程不知道要耽误多久!”
在4500米的高原上,董存智用一辆摩托车,承载起对客户的承诺;用10个小时的坚守,诠释了 “服务至上” 的初心。他就像高原上的 “铁骑” 守护者,用专业与担当,在崎岖山路上走出了一条温暖的服务之路,让客户在寒冷的高原,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安心与可靠!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