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千年大计书香浓!雄安图书馆正式开馆

千年大计书香浓!雄安图书馆正式开馆

图片

图片

秋日胜景,书香满城

9月27日

由中铁建工集团承建的

雄安图书馆

正式对外开放

作为雄安新区启动区

首个大型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

雄安图书馆

将成为服务雄安新区

高校群、科研机构及广大市民

的重要文化阵地

为新区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活力

雄安图书馆

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

设计藏书容量150万

设有阅览座位3500

是雄安新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象征

建筑构思完美诠释

“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理念

建筑外立面以古代简牍为设计灵感

通过创新的双层表皮设计

既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又实现了现代建筑的功能需求

建筑外立面采用3100块特制铝板

通过数字化加工和精准安装

形成富有韵律感的建筑肌理

建筑整体采用三段式构图

水平延展的屋顶

敦实的基座和挺拔的屋身

彰显出古典建筑的庄重与大气

在施工过程中

中铁建工

注重对传统建筑精髓进行现代化表达

运用多项创新技术

特别是建筑屋顶

通过精确的钢结构施工

实现毫米级的精度控制

项目所有钢构件均采用

工厂化预制、现场装配式施工

确保施工精度和质量

室内空间布置更是别具一格

五层通高的中庭空间

通过精心设计的光影效果

营造出“知识之光”的意境

中庭施工是整个项目的难点之一

中铁建工通过BIM技术建立完整的数字模型

提前预演施工全过程

确保标志性空间的完美呈现

中庭顶部

采用跨度达45米的钢结构采光顶

使用超白玻璃确保光线均匀柔和

营造出舒适自然的阅读环境

雄安图书馆建设过程中

中铁建工以创新驱动发展

通过多项技术创新确保工程质量

面对10.82米的深基坑

项目团队创新采用

“钻孔灌注桩+预应力锚索”复合支护技术

通过引入智能监测系统

对基坑变形进行实时监控

确保施工安全

针对大空间需求

使用“主梁+大跨度楼板体系”

在密肋楼板施工中研发免拼缝技术

将密肋楼板的施工平整度与观感质量

提升至全新标准

已获得国家专利

并在雄安新区推广应用

在抗震方面

项目团队运用连梁阻尼器

作为消能减震装置

这一技术有效提高

建筑在8度抗震设防烈度下的安全性能

同时,建立“智慧工地平台”

整合了智能监控、质量追溯

安全管理等12个子系统

实现从施工过程模拟

到质量安全管理的全方位数字化管控

平台接入各类传感器

实时采集分析施工数据

为项目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雄安图书馆的可调节外遮阳系统

是中铁建工与设计单位

共同研发的创新成果

该系统可以根据日照角度自动调节

既节约能源

又为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

可调节遮阳设施面积

占外窗透明部分的比例不低于55%

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

雄安图书馆

不仅是一座建筑精品

更是一个科技赋能的文化综合体

图书馆构建了完整的数字资源体系

通过开放式信息服务平台

实现与全国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共建共享

打造的不仅是一个藏书场所

更是一个智慧知识生态系统

通过数字化技术

推动传统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转型升级

馆内布局匠心独运

将城市客厅与学术殿堂完美融合

首层设有综合服务大厅、幼儿及少儿阅览区

爱心阅览室等多功能空间

二层涵盖新发展理念主题区

综合阅览区与休闲阅览区

三至六层以综合阅览为主

营造安静研读氛围

七层设置书香会客厅、空中花园

这种“和而不同”的分区理念

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精神

又满足了现代社会的多元需求

通过精准的功能分区与智能流线设计

为未来城市文化建筑的数字化运营

提供了创新范式

千年大计书香浓

踔厉奋发建新功

作为这座文化地标的铸造者

中铁建工集团

将继续秉持工匠精神

以更大担当、更高标准

投身雄安新区建设

在绿色建造、数字化转型等领域

持续贡献智慧与力量

为“未来之城”的美好蓝图添砖加瓦

END

执行主编丨李元、沈苏

责任编辑丨朱恩蓉 侯嘉宝(建工)

内容来源丨中铁建工

中国中铁融媒体中心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