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2条新城际开通!助力大湾区城际铁路“连线成网”

2条新城际开通!助力大湾区城际铁路“连线成网”

9月29日,广州东环城际铁路(番禺-白云机场北)、琶莲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与广肇、广惠等4条城际铁路贯通,串联广州、佛山、东莞等6座城市,助力广东城际铁路里程突破400公里,推动大湾区城际铁路从“线型布局”向“网络运营”飞跃。

广州东环城际铁路(番禺-白云机场北)全长57.8公里,共设13座车站,与广肇、广惠城际共同构成大湾区城际铁路“纵横主轴”;琶莲城际铁路全长18.2公里,设4座车站,进一步强化琶洲“会展+文旅”综合枢纽功能。两条线50%以上的线路由中国铁建华南建设总承包管理,铁四院设计,中铁十四局、中铁十六局、中铁二十二局、中铁二十五局、中铁建设、中国铁建电气化局参与建设。

图片

广东城际线网示意图

攻坚克难破解复杂地质

广州东环城际铁路(番禺-白云机场北)需穿越多种复杂地层及城市核心区,施工难度极高,被誉为“地下穿针”。面对高压线交错、建筑密集、水文复杂等多重挑战,项目建设团队积极开展多项技术攻坚。

帽峰山站是全线体量最大、结构最复杂且与220KV高压线平行重叠距离最近的地下双层明挖车站。项目建设团队创新研制“侧墙中板一体式衬砌台车”,实现侧墙与中层板混凝土同步浇筑,将单次浇筑周期从7天压缩至2天,效率提升3.5倍。岑村站是在“螺蛳壳”里建车站,面对场地极窄、交通极忙等挑战,项目建设团队通过“半盖挖+跳仓法”等精细化协同施工,建成324米地下车站,实现道路不断、居民不扰、管线不爆目标。

图片

帽峰山区间

在龙大、智龙盾构区间,项目建设团队累计开仓392次零失误,突破9.6公里花岗岩区,实现建筑零沉降、隧道零渗漏。采用自行式液压仰拱栈桥,将隧道划分为上下同步作业区间,实现运渣进料与仰拱施工并行,成功完成断面超800平方米、深达65米的超深盾构竖井,创造了国内超深盾构竖井施工新纪录。

琶莲城际铁路同样面临高水压、复杂地层及密集环境挑战。明经村至莲花站盾构区间需克服2.98米超浅覆土、800米小曲线半径及30‰大坡度始发,并连续侧穿高压铁塔、下穿37处鱼塘。项目建设团队通过强化监测、注浆加固、优化盾构参数和刀具管理等手段,有效控制施工风险,保障盾构平稳推进。

图片

琶莲城际铁路

此外,项目建设团队首次应用9米级双模盾构,实现软硬交替地层的高效掘进。设计团队创新提出基于气动效应的城际铁路隧道净空断面标准,并构建“站隧一体”防灾体系,大幅节约建设与运营成本。

智能建造赋能工程建设

项目建设团队大力推行智能化施工,自主研发的“轨道交通施工管理平台”整合了12个子系统,实现人员、机械、材料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

在人员管理方面,通过人脸识别与定位技术,实时掌握施工现场工人的分布情况,一旦进入危险区域,系统会自动发出声光报警。在机械管理上,盾构机等大型设备安装传感器,实时传输转速、压力等参数。材料管理方面,所有钢筋、混凝土等主材进场前,通过“二维码溯源系统”登记生产厂家、批次、检测报告等信息,验收合格后才能生成“电子身份证”。此外,项目建设团队通过AI算法预测故障风险,累计提前预警17次设备隐患,减少停机时间超300小时。

针对隧道内45公里超长距离铺轨、30‰最大坡度施工难题,项目建设团队依托“五小”创新活动,开展“大长隧道长轨铺设有限空间通风散气”技术攻关,并采用智能化轨道综合检测车,借助非接触式激光技术、“AI辅助”视觉巡检系统等数字化手段,实现对钢轨状态、铁路周边设施动态检测,确保线路满足试验时速176公里时所需的高平顺性标准。

图片

应用BIM数字化技术建立三维模型

在站后四电工程建设中,BIM技术应用也是一大亮点。项目建设团队通过构建车站三维模型与电缆敷设数字化模拟,提前识别并解决空间冲突与路径不合理问题,显著提升施工准确性与效率,实现从“数字孪生”到实体的高质量还原。

一站一景塑造站域新体验

在保障高效出行的基础上,两条线路的车站深度融合地域文化与城市综合开发功能,以“一站一景”设计理念,打造出兼具辨识度与人文气息的公共空间。

白云机场东站站厅层

岑村站以“村口即站口”融入田园风光,站内白色铝格天花如起伏琴键,光影流转间奏响岭南韵律。大石东站提取水乡建筑精髓,以现代手法重构坡屋顶与格栅细节。广州大学城站借流线造型与光影互动,营造浓郁科技氛围。竹料站外立面运用陶土板摹写“竹”意,融合写意色彩,与传统对话。白云机场东站通过造型灯光、“丝绸”文化墙等元素强化门户的文化识别。琶洲站以“海上明珠”为概念,融入“珠水环玉”意境,结合“双环双厅”结构与高阔站厅,塑造开放灵动的艺术体验。

图片

竹料站外立面造型

图片

琶洲站站厅层

各站还统筹预留了总计超1800平方米的地下商业空间,在提升旅客出行体验的同时,为站城融合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图片

列车行驶在白沙特大桥上

新线全面采用“站站停+大站快车+特快+直达”公交化运营模式,并支持广州地铁APP城际码、全国交通一卡通、岭南通、羊城通等多种支付方式,便利旅客出行。

开通运营后,两条线路与多条高铁、地铁实现高效换乘,串联起广州南站、广州北站、白云机场等核心交通枢纽,使广州至佛山、东莞中心城区仅需30分钟,至肇庆、惠州约60分钟,至清远约90分钟,推动构建“306090”交通圈,惠及约128万跨城通勤人群,特别是广佛间37.5万日常通勤者,助力形成“轨道上的CBD”,进一步提升大湾区整体竞争力。

推荐阅读

图片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