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全国煤矿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增加到1930处

全国煤矿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增加到1930处

  9月24日,国新办举行了“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本次发布会邀请了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介绍“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改革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出席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国家消防救援局局长周天,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国家矿山安监局局长黄锦生,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中国地震局局长王昆。

王祥喜介绍:

  “十四五”时期,我国应急管理走过了一段很不平凡的历程。面对安全生产新旧风险交织叠加、极端性灾害趋多趋强的严峻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带领我们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抢险救灾的大仗硬仗,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

  从统计数据来看,“十四五”规划应急管理的主要指标提前完成,部分指标呈现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些变化。安全生产方面,2024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比“十三五”期末下降28.4%,重特大事故起数首次降到个位数,这也比“十三五”期末下降43.8%,而且今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还在持续下降。自然灾害方面,主要表现为“三个下降”,也就是2021年至2024年平均受灾人次、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比,分别比“十三五”时期下降了31.3%、23%和34.3%。这里我简要向大家介绍四个方面的情况。

一是事前预防更加严密。“十四五”时期我国应急管理在理念和实践上的一个重大提升,就是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我们把“防得住”作为硬道理,全面加强了“防”的工作,有两项工作尤其值得一提:一项就是实施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九项重点工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题、亲自部署的重大任务,各级针对防灾减灾救灾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建成了一批基础性、标志性、骨干性工程,带动我国自然灾害防治水平全面提升。另一项就是开展了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我们扎实推进畅通“生命通道”、提高煤炭深部开采安全水平、推动化工老旧装置淘汰退出和更新改造、加强民航飞行安全4项重点任务,并且紧盯群众身边风险,有力地开展了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深入开展了燃气、电动自行车、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建筑保温材料、危化品等“一件事”全链条整治,有效堵塞安全漏洞。以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为例,我们进行专项整治以后,伤亡人数比整治前下降了86%。

二是应急处置更加高效。我们建成国家应急指挥总部,与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部保持24小时音视频联通,构建起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应急指挥体系。我们加强自然灾害防抗救一体化应对,主动预置应急力量,打好防大灾抢大险总体战。“十四五”时期累计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85次,有效应对四川泸定地震、重庆山火、京津冀特大暴雨洪涝、甘肃榆中山洪等重大灾害。今年年初西藏定日发生6.8级地震,震中海拔4500多米,当时最低气温达到零下17度,我们高效开展了人员搜救、群众安置等工作,受灾群众当晚就住进了棉帐篷、烤上了火炉,藏历新年前又全部搬入了活动板房。现在,灾区高标准重建的住房已经陆续建成,很多受灾群众搬进新家,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三是队伍能力更加过硬。中央安排国债资金近600亿元实施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规模现在增至近22万人,基本建成了6个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成113支国家安全生产和18支国家工程救援专业队伍,社会应急力量实现规范发展。高质量开展“应急使命”系列实战化演习,极端复杂条件下的救援能力有效提升。今年缅甸发生了7.9级地震,我国是派出救援人员最多、到达灾区最快、营救幸存者最多的国家,这充分展现了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

四是支撑保障更加有力。我们坚持依法治安,推动修订《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法》等一批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各类专项预案,将安全生产的强制性标准占比提升到90%,以硬标准来倒逼安全水平提升。坚持科技兴安,实施装备创新发展行动,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新质战斗力,一批先进装备投入实用,比如2架新舟60灭火飞机交付列装,实现我国大中型固定翼灭火飞机零的突破。坚持人才强安,组织实施“应急科技领军人才”等人才计划,全国已经有几十所高校都设立了应急管理学院或相关专业,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懂应急、会应急的优秀人才。

  “十四五”时期,我们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坚定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之路,实现了应急管理的体制之变、机制之变、力量之变、成效之变。“十五五”时期,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保持战略定力,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新闻社记者:刚才发布人提到了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作为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的治本之举,请问该行动目前进展如何?主要开展了哪些重点工作?

王祥喜: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方面都高度关注。我们主要围绕“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个总目标,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今年是开展的第二年,落实落地了一批治本举措,取得显著效果。

  第一,抓源头治本。我们把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作为防范重特大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推动出台了64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行动开展以来,各地累计排查重大隐患116万多项,整改率达到98.4%,其中企业自查占比从行动之初的37.1%提高到了目前的52.5%,反映出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正在由“他律”向“自律”转变。我们坚持从准入条件、产品质量、生产工艺等方面深挖事故源头病根,推动出台了电动自行车、燃气、危化品、充电宝等一批强制性标准,通过标准引领,促进了本质安全水平提升。

  第二,抓责任治本。责任制是安全生产的“牛鼻子”。我们坚持系统观念,围绕“一件事”全链条来明确各个环节责任,逐一落实责任措施,推动了各方齐抓共管;动真碰硬开展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加大明查暗访力度,“点名道姓”曝光问题,有力压实了相关方面责任。我在企业工作过,深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一方面严格规范安全生产执法,一方面热情指导服务,对一些重点地区重点行业企业开展帮扶,多办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支持企业安全发展。

  第三,抓科技治本。我们加强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实现了对全国7600余家危化品企业、3300余处煤矿、3800余家工贸企业、1200余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在线监测。加快高危行业“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现在全国煤矿有1900多个工作面实现了智能化开采,2500多台无人驾驶车辆在各类矿山推广使用,1400多套化工老旧装置实行分级分类处置,90%的化工园区建成封闭化管理、智能化管控平台,科技在治本中的作用愈加凸显。

  第四,抓人员素质治本。我们开展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能力提升行动,联合中央党校等单位,对全国近2万名危化企业、1.85万名燃气企业、1.3万名矿山企业,以及近2万名金属冶炼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不分所有制性质,也不分企业规模大小,先后集中起来进行安全专题培训,此外还对8万余名重点企业消防安全有关人员和3万余名旅游业从业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这样的规模和力度可以说前所未有,有力推动了有关从业人员明责履责尽责。

  实践证明,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抓准了安全生产的主要矛盾,符合安全生产规律。我国安全生产基础总体薄弱,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力度,深化治本攻坚,努力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

海报新闻记者:去年,包括国家矿山安监局在内的七部门联合发布了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请问在提升矿山安全科技支撑保障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有什么进展?谢谢。

黄锦生:“十四五”期间,我们坚持科技兴安、科技强安,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关键抓手,大力推进发展矿山安全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在推进关键技术攻关方面,我们共推进实施15项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发布241项矿山安全科研项目,推广44项先进技术装备,淘汰10项落后工艺装备。同时,我们组织开展10场“矿山安全科技进矿区”活动,累计组织389名知名专家到现场授课,展示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为全国线上线下290万人次送科技、送服务,推动产学研用精准对接。

在矿山智能化建设方面,联合六部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 促进矿山安全发展的指导意见》,系统规划矿山智能化建设;联合有关部门推出两批矿山机器人应用场景,全面推动了高风险、脏苦累岗位机器人替代;联合有关部门培育发布两批智能化示范煤矿,组织开展两届“数字矿山提升本质安全”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比如与2020年相比,全国煤矿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由494处增加到1930处。

  在执法信息化方面,先后出台了36项标准规范,实现了监测预警和远程执法“从无到有”;建成矿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一张网”,建立“预警—处置—核查—反馈”全流程的监管机制,全面实施了远程监察执法方式,着力推动由“眼看手摸”向信息化远程监察执法的转变。目前,全系统累计开展远程监察执法1万余矿次,发现问题隐患4.2万余条,其中重大事故隐患480余条,及时化解消除了一大批重大安全风险隐患。

  后续,我们将在矿山安全科技政策引领、平台建设、成果推广方面持续用力,全力提升矿山本质安全水平。

全文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