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看,这家煤企如何以改革突破塑造发展新优势?

看,这家煤企如何以改革突破塑造发展新优势?

作为陕西省属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如何在转型升级中抢占先机、赢得未来?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陕煤集团)以持续深化国企改革为抓手,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

自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以来,陕煤集团紧紧围绕陕西省委“三个年”活动部署,积极践行“四种经营理念”,聚焦增强企业核心功能与核心竞争力,在产业转型、创新驱动、公司治理和风险防控等领域推出一系列突破性举措,实现了经营质效与改革创新的“同频共振”,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优化布局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升级

近年来,陕煤集团坚持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驱动力,在煤炭、电力、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中不断深化技术革新与模式创新,通过全面植入创新基因、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壁垒,推动产业体系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低碳化加速转型,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支撑。

走进陕煤集团榆林化学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现场,现代化工装置巍然耸立、管线纵横,一派繁忙而有序的建设景象。作为陕西省重点打造的煤化工领域的标杆项目之一,这项总投资达2315亿元的“超级工程”全面建成后,可将原煤高效转化为可降解材料、电池电解液溶剂等45种高附加值化工产品,极大提升资源利用价值和产业韧性。其中,一期18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创下“当年投产、当年达标达效”的行业纪录。截至目前,已连续安全稳定运行超过1070天,累计实现利润近21亿元——以全国煤制乙二醇五分之一的产能,贡献了三分之一的产量、二分之一的利润,彰显出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二期项目正在全力推进:27个基础设计已交付26个,详细设计全面启动;长周期设备采购基本结束,关键设备制造按计划推进,已签订合同总额144亿元;全场土方强夯已完成,主要装置土建工程全面开工。据最新统计,二期项目年度完成投资75.1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03.36亿元。

这一切,正是陕煤集团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生动写照。

“二期项目全面建成后,不仅可提供超过5000个就业岗位,更将构建现代煤化工与新材料融合发展的产业新格局,持续推动产业链向下游高附加值领域延伸,有力助推全省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为陕煤集团早日建成世界一流能源化工企业注入强劲动力,也为陕西省打造现代能源万亿级产业集群提供重要支撑。”榆林化学公司副总工程师、项目管理部经理蔡永宏介绍道。

除了榆林化学项目,陕煤集团还围绕煤炭高效开采与分质清洁转化,稳步推进新疆煤化一体化、6个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等一批重大项目,并积极布局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通过实施“北上中扩西进”资源战略,陕煤集团在煤炭资源储备和产能核增方面实现多项突破。中能袁大滩煤矿产能成功核增至1000万吨/年,资源储备与产能释放形成良性互动。在绿色低碳领域,小保当矿业建成了全国最大规模的智能化矸石充填系统,年处理矸石能力达200万吨,创下多项行业纪录。此外,陕煤集团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合作共建“陕西省固废循环利用研发中心”,推进5个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项目,真正实现煤矸石、粉煤灰等“变废为宝”。

在新能源赛道,陕煤集团积极探索瓦斯清洁利用新路径,累计建成100余口地面瓦斯抽采井,抽采瓦斯超2亿立方米,推动大佛寺矿成为全国首个瓦斯“零排放”示范矿井。青海西台20万千瓦“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已顺利并网发电,每年可节约标煤13.6万吨,减排温室气体45万吨。

2025年,陕煤集团计划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49个,占年度投资项目总数的49.5%。仅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完成投资72.61亿元,占比45.44%,同比大幅增长83.36%,绿色转型步伐持续加快。

创新引领 以“智”赋能破解“卡脖子”难题

“为实现工作面的智能、高效、集约、安全开采,我们联合专业团队研发了先进监测系统,在采煤机、刮板机、液压支架等关键设备的轴承、电机、减速器等核心部位,部署了振动、温度、压力、油液分析等数百个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并动态优化生产工艺,为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曹家滩矿业综采一队技术员宋号号介绍道。

深入曹家滩矿业井下工作面,10米超大采高智能化综采设备正有序运转。这套由陕煤集团自主研制的“巨无霸”装备,创造了装机功率、装备总重量、一次采全高和单面年产能四项世界第一。

“面对国外长期的技术垄断,我们组织技术人员协同攻坚,仅用一年时间就成功攻克了采煤机过煤空间小、煤流易堵塞等15项制约产量的关键技术难题,探索出超远运距高负荷煤流运输从‘分段控速’到‘智能控速’的新工艺。”小保当矿业二号煤矿副矿长刘超回顾国产化改造历程时感慨道。

目前,小保当矿业450米超长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成套装备已全部实现国产化。该工作面煤炭年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1300万吨以上。

如今,陕煤集团已累计建成33处智能化矿井、5个智慧矿区,煤炭智能化产能占比达99%,绿色安全智能高效开采整体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科技创新已成为驱动陕煤改革发展的“核心引擎”。陕煤集团构建了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在高端聚烯烃、煤焦油基航空航天油品、高强高模碳纤维等领域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其中,恒神股份的干喷湿纺12K高强中模碳纤维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二;煤基航天煤油已累计供应1500吨,成功应用于国家多项航天工程;以乙烯为原料的新型聚烯烃弹性体材料在全球首次实现规模化合成,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实现了从0到1的重大技术突破。

“创新链必须紧扣产业链”,陕煤研究院积极推行“揭榜挂帅”“赛马机制”,设立专项奖励基金,构建“研发—转化—创收”闭环生态,成功推动150余款产品及40余项新技术落地应用,多款电芯及电池材料进入国内龙头企业和全球供应链,POR(上位复电)技术实现全球首次规模化合成,内部协作收入达2.76亿元。今年上半年,陕煤集团科技成果转化收入8.9亿元,同比增长165%。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陕煤集团加快构建创新人才队伍,科学设定科研人员选拔标准,以项目完成质量、产业示范业绩和成果转化效益为核心依据,通过“赛马机制”汇聚和培育了一批战略型、领军型科技人才。该集团通过“双聘制”引进两院院士、高校教授,目前研发人员总数已达7920人,形成了战略领航、领军攻坚、技能支撑的立体化人才梯队。

数字化转型同样成效显著。陕煤集团联合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陕西公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等打造“西部能源云”平台;秦岭云商平台实现煤炭公路销售业务数字化率100%、年销量突破1.6亿吨;物资商城平台年交易额超524亿元,集采费用降低10%;禹龙云商平台钢材累计销售量达5733万吨、交易金额2449亿元。榆林化学煤制乙二醇产线全面采用数字化设计、交付和运维技术,建设成本降低6%以上。

陕煤集团旗下陕钢集团引入“AI+高炉布料”技术,降低高炉燃料比1.5千克/吨,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2%。西安煤机公司、北元化工集团等8家单位获评陕西省2025年度先进级智能工厂。

此外,陕煤集团自主编制的《陕西煤业数据标准》覆盖煤炭采、存、算、管、用全生命周期数据规范,在2023中国国际煤炭发展论坛上正式发布,成为行业数据治理的示范文本。

治理革新 激活国企体制机制“一池春水”

“过去‘干多干少一个样’,现在绩效工资差距最大能到1.4倍,大家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北元化工集团一名职工的感慨,道出了陕煤集团推行市场化机制改革的深刻变化。作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北元化工构建了以绩效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对经理层全面实施“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考核”,个性化指标权重达60%,并通过“360度综合评价”合理拉开薪酬差距,有效激发内生动力。2024年,北元化工成功入围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位列第53名。

在公司治理层面,陕煤集团全面深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成120家设立党委的子公司前置研究事项清单的动态优化,167家子公司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119家子公司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清晰形成“党委定方向、董事会作决策、经理层抓落实”的治理闭环。“三定”改革推动集团部门设置、人员数量、中层职数分别下降13.4%、18%和28.9%,组织架构更加精干高效。

陕煤集团同步开展制度“废改立”工作,明确权责边界和管理原则,以上率下推动制度优化、流程再造和管理提升,持续提升企业治理效能。

与此同时,陕煤集团积极推进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完成陕西煤业电力资产收购、组建新型电力投资公司、成立投资管理公司。

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全面落地。陕煤集团经理层成员100%实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绩效薪酬占比超过60%,管理人员“竞聘上岗、末等调整”成为常态。其中,开源证券作为“双百企业”,通过“差额竞聘+外部遴选”选拔优秀干部,在新三板督导、新增挂牌等多项业务中指标排名行业第一,充分展现出“改革尖兵”的活力与实力。

风险防控 筑牢高质量发展“安全屏障”

“两年多来,全集团累计完成逾期欠款清收94亿元,46个项目概算节支28.1亿元,739个项目招标节支37.1亿元,资产负债率降至64.5%,创历史新低……”这组扎实的数据,是陕煤集团构建“大监督”体系取得的显著成果。该集团制定并实施《关于构建“大监督”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整合审计、纪检、巡察等监督力量,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作用。

在投资管控方面,陕煤集团创新实施“主要负责人牵头+工作专班推进”模式,压减榆林化学二期等重大项目投资超百亿元;益阳电厂三期提前2个月建成投运,节约投资近10亿元,度电煤耗较行业平均值低15%;每半年开展在建项目概算核查,通过技术优化严控成本。今年以来,该集团已启动陕煤略电光伏发电等6个项目的竣工决算审计及海南德璟产业中心的项目专项审计。

该集团强化初设审查和招采管理,今年以来,14个项目较估算审减7.7亿元,382项招标较概算节余29.64亿元。

风险防控是改革的“底线”。陕煤集团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截至2025年6月末,集团加权融资成本降至2.83%,预计全年可减少财务费用11.56亿元。两年多来,该集团累计盘活闲置资产107.1亿元,治理亏损企业111户,清理“三无”企业58户。

在安全生产方面,该集团构建起超前预判、动态预警、专项处置的全链条安全环保风险防控体系,实现“安全稳、经营稳、队伍稳”。

改革成效 从“量的增长”到“质的跃升”

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推动陕煤集团发展迈上新台阶。2025年上半年,该集团生产煤炭1.29亿吨、化工产品860万吨、粗钢499.1万吨,发电272.7亿度;实现营业收入2275亿元,利润180.4亿元;完成投资160.3亿元,同比增长52.3%,生产经营形势总体平稳。

“过去我们主要是卖产品,如今更多转向‘卖服务’。通过常态化开展市场调研和客户回访,持续推进选煤厂智能化改造、建成煤质化验中心,成功培育出‘柠化一号’化工煤品牌,每年可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约3亿元。”柠条塔矿业煤炭销售中心经理樊甲介绍道。

陕煤集团创新商业模式,针对客户的特定需求,提供订单式服务,推进从挖煤、洗煤、卖煤的生产商向提供能源综合解决方案的服务商转变。根据客户的设备和工艺特性,积极研发品质价格最匹配的产品,提供配煤优化服务,推进从卖产品向“卖配方”模式转变。

该集团从研究客户单一产品需求升级到研究客户的分类型产品需求,向客户提供某类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推进从卖产品向“卖方案”模式转变;发挥企业人员和技术优势,组建专业化的技术服务队伍,为客户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推进从卖产品向“卖技术”模式转变;借助煤炭营销及大宗物资采购等供销渠道,集成运销、物供、金融、信息等服务功能,整合采购端与销售端资源,建立电商平台化体系,实现产融结合发展,推进从卖产品向“卖服务”模式转变。

在经济效益提升的同时,企业品牌建设也成果显著:“柠化一号”化工煤品牌价值近150亿元;“禹龙”钢材广泛应用于全运会场馆、西康高铁等重点工程;“神南服务”成为国内首个通过国家认证的煤矿生产服务品牌;陕建机股份成功签订8台新型高端塔机海外订单;煤层气公司中标蒙古国、乌兹别克斯坦钻井技术服务项目,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此外,该集团高端采煤机、核电站水处理设备出口2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从单机出口到成套输出的跨越。

目前,陕煤集团在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5项关键指标上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连续多年位居陕西省属企业营收、利润榜首。

展望未来,陕煤集团正谋划推进99项重大项目,总投资规模达4100亿元,聚焦煤矿、煤化工、电力等传统主业,积极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该集团将以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契机,持续增强企业核心功能与核心竞争力,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贡献更加坚实的“陕煤力量”。

作者:韩家盛 汪琳 版面编辑:刘冰

编辑

来源:中国煤炭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