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从1600℃钢水到百米高空!看中国中冶“机器人军团” 如何智慧作战(二)

从1600℃钢水到百米高空!看中国中冶“机器人军团” 如何智慧作战(二)

当传统基建遇上硬核科技,一场静默的智能革命正在上演。中国中冶研发的多类型智能机器人,正以“毫米级精度”和“24小时在线”的硬核实力,重塑建筑领域作业模式——磁吸式焊接机器人爬上90度垂直钢柱,喷涂机器人4小时完成人工2天的墙面作业,测温取样机器人让工人彻底告别1600℃钢水旁的高危操作……这些集成了AI算法、5G传输、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的“钢铁员工”,正在用“机器替人”的精准操作,为传统产业插上智慧化翅膀。

焊接检测机器人

中冶建研院研发钢结构焊接智能检测机器人,包括钢结构焊缝外观检测机器人、相控阵超声检测机器人和TOFD超声检测机器人。外观检测机器人通过结构光视觉和图像高速采集处理的焊接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将焊接机器人、蓝色激光线扫描等技术有机融合,实现焊缝外观缺陷的自动检测、超标缺陷实时标识等功能,系统检测精度达0.1mm;相控阵超声检测机器人通过相控阵检测仪与协作机器人相融合,具有自动扫查、自动耦合、缺欠自动报警、数据云端存储等功能,实现了焊缝内部质量的相控阵智能检测和判别;TOFD超声检测机器人基于自主研发的图像快速识别处理及远程自动评价技术,实现焊缝质量的机器人TOFD智能化评价。目前,机器人已在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工程、浙江精工、云南建投等工程和单位应用。

协作焊接机器人

上海宝冶协作焊接机器人可在高空焊接作业、有限空间等复杂环境下快速部署,实现无人化干预焊接,自动检测焊道、多层多道自动排道、自动跟踪,焊接效率高,还可用于严酷的作业环境,轻松完成多种焊接作业。经现场测试,同样1米长的单道焊缝,焊接机器人只需1分45秒完成,是人工焊接效率的3至5倍。在高空焊接和有限空间施工难度大的条件下,焊接机器人能一次焊接成型,且焊缝外观质量符合规范要求,经无损检测焊缝一次合格率达100%。可有效缓解作业用工的难题,实现一人看管多机,降低人工成本。

中厚板试样剪切机器人工作站

中冶设备院研发的“中厚板试样剪切无人化生产线”,包含试样跟踪及检测对中系统、智能化试样立体缓存及转运系统、智能试样剪切系统、智能分拣及贴标系统、智能生产调度系统,旨在解决钢铁行业中厚板剪切线自动化水平低、人工劳动强度大、信息流紊乱、缓冲能力差、噪音大等问题,大大增强了试样剪切线的缓存能力,提高了试样剪切线的生产调度柔性和故障应对能力,实现了试样板的智能化缓存和黑灯工厂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

非开挖管网检测机器人

中冶华天自主创新研发的非开挖管网检测机器人,成功攻克了暗井、长距离管涵、穿河管涵等特殊工况下排水管网“难以开挖、难以检测”的行业痛点。设备集成二维激光、超声波雷达、水质与流速探头于一体,突破带水、长距离检测技术瓶颈,单次行进检测长度不少于1000米,实现水质、流量与结构形态的同步采集,为管道混接、错接和缺陷定位提供精准高效的判断依据。目前,该机器人已在中冶华天马鞍山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多个项目中应用,展现出卓越的效能,有效支撑了城市排水管网的精细化运维与管理。

管廊智能巡检机器人

中国一冶北辰管廊项目综合管廊智能巡检机器人搭载的红外热成像仪和气体传感器等设备,可以灵敏识别环境温度及气体变化等事故情况,并将事故信号经本系统上传至智慧管廊统一管理平台,起到早发现早处理的效果。通过构建管廊CIM模型+智能巡检机器人组合,赋能管廊“规、建、运、管、服”跨专业多场景应用融合与管廊业务协同,实现管廊过去可追溯、现在可感知、未来可推演“超能力”。

烧结原燃料粒度及水分检测机器人

针对烧结原燃料因粒度细、分布广且相互重叠,导致其难以实现在线精准检测的世界性难题,中冶长天自主研发了烧结原燃料粒度及水分检测机器人系统,综合采用自动取制样、多层智能筛分、微波快速干燥、机器人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可实现混合料或燃料四个粒度区间的在线检测及原燃料水分值的在线精准检测。与检化验结果数据对比,粒度累计绝对误差小于5%、水分值绝对误差小于0.15%。目前,该机器人系统已应用至宝钢湛江等大型钢铁基地,为我国钢铁行业有效推进烧结工序智能生产、打造“智慧黑灯工厂”作出积极贡献。

配重铁柔性打磨机器人

中冶设备院研制的“基于AI视觉与机器人的智能化柔性打磨技术”融合了3D激光分段测量、整体建模、智能引导、柔性仿形工装、机器人力控算法等尖端技术,旨在铸造行业中,代替人工对大型复杂铸件在初加工前期需对毛坯件进行打磨、去毛刺等清理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合格率,效率相当于人工打磨的6-8倍;生产过程高度自动化、无人化,同时,可在密闭打磨房里回收粉尘,有效解决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严重污染的问题。该技术的应用是机器人应用细分领域的一大亮点,填补了铸造业大型复杂件智能打磨技术空白,探索了“AI视觉+机器人”融合的典型应用,破解了细分领域“自动化替代人工” 的核心痛点,拓展了机器人技术的应用边界,对机器人应用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地面平整机器人

中国十九冶地面平整机器人融合了高精度激光扫描技术与智能控制系统,能自主对施工地面展开自动巡航,精准进行三维数据采集。在作业过程中,能实时分析高程与平整度数据,自动且准确地识别出高低差等状况。该机器人将传统依赖多人协作、耗时较长的人工控制工作,转变为仅需1人操作就能快速完成的自动化作业,极大提升工作效率。该机器人应用于中国十九冶界首复兴苑项目,有效提高地面验收的精准度和一致性,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极具推广价值。

阳极板、阴极铜智能转运系统机器人

阳极板水槽取板

装车桁架

环轨RGV接阴极铜

阴极铜自动装车

中国恩菲阳极板转运系统机器人通过取板桁架水槽单片取板,然后进行脱模剂冲洗、图像识别检测缺陷、拣出不合格阳极板;再将合格阳极板送出熔铸厂房外进行存储;通过重载AGV把阳极板送入车间,通过上料桁架把阳极板装入整形机组;阴极铜转运系统机器人通过环轨RGV对阴极铜产线进行接驳,送往出库输送线;经过称重、图像识别数片数、自动贴标后,送出厂房外,使用智能门机进行自动化装车。系统机器人有效提升运维效率,现已实现工程化产业应用。

国家电网换流站协作机器人

中冶设备院研发的“换流站协作机器人系统”,是一款智能化作业系统,融合了多种前沿技术,旨在实现换流站无人化的目标,包含最先进的机器人运动控制模块、高精度光电与视觉传感模块、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算法及自主移动AGV技术,可根据阀厅复杂场景进行量身设计;作业系统核心部件能够自主完成阀组外观检测、可控硅通电运行状态检测、关键部件清灰等任务,替代了90%以上的人工作业,推动阀厅检修迈入“智能化、精准化、无人化”新时代。

足式巡检机器人

中国恩菲的核心装备产品——足式巡检机器人能够系统针对各试验车间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风险,搭载红外、可见光、嗅觉和声音模块,将眼观、鼻闻、耳听、手触操作变成传感器的精准测量,通过图像处理和多维信息融合等分析方法进行设备状态数据的精准识别和判断,并在出现紧急事故时,可启动现场补光和对讲功能,引导人员快速疏散。足式巡检机器人系统的应用,能够实现现场运行数据的监控-分析预算-决策-应急疏散机制,有效建设设备运行过程中的风险识别体系,对试验车间的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为矿冶领域机器人的落地应用奠定了基础。

协作式焊接机器人

中国一冶研发应用的协作式焊接机器人(HM06-AR移动焊接工作站),是钢结构施工领域的核心科技成果设备,以自主研发“协作机器人+智能焊机”为核心架构,具备极强的灵活部署能力,可轻松进入施工工地现场、大型不可移动构件旁及狭窄半封闭空间作业。操作实现“0门槛”,无需编程基础,通过专用拖拽手柄即可完成直线、圆弧焊接轨迹设置,内置完备焊接工艺库,结合200帧/秒采集处理速度的激光视觉传感器,能精准完成焊缝跟踪、扫描与智能摆焊。在工程施工中,其可替代人工完成高危焊接作业,从源头消除安全隐患,大幅提升施工效率,保障焊接质量达一级焊缝标准,已在中原高铁港数字展贸城等项目上取得良好应用效果。

智能化钢板探伤机器人

中冶设备院研发的“智能化钢板探伤装置”,是一款多功能智能履带行走小车,全车能够实现对中厚钢板探伤检测的智能化控制,结合快速更换式钢板自动探伤装置,按照监测流程和步骤自动进行探伤监测工作,定位装置自动走行定位误差及直线性偏离误差,累加的轨迹偏差小于等于±5mm,极大提高了钢板探伤检测精度和效率;能够实现自动纠偏、向前精细逐行探伤、自动定位钢板两侧边缘、实现履带底盘快速行走、跨越障碍物及上下台阶等功能,满足客户在生产各环节中智能化操作的需求。

混凝土内墙打磨一体机器人

中国十九冶混凝土内墙打磨一体机器人是一种集成式智能施工装备,主要用于楼宇、厂房等建筑项目中混凝土墙面的大面积自动打磨作业,切削效率为9米/小时。通过打磨深度检测、自动吸尘、定位导航、路径规划等功能,可实现全自动打磨修整作业,为后续装修施工提供良好作业基面。中国十九冶攀枝花三线建设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项目通过该机器人的应用,全面提升了项目装饰装修工作质量和效率。

新一代轨道式防爆智能巡检机器人

中冶焦耐新一代轨道式防爆智能巡检机器人气体防爆及粉尘防爆等级均已达到行业最高级别,且已获得多项专利,能够适用于不同炭化室高度的顶装焦炉和捣固焦炉。防爆机器人可以实时采集、存储并传输现场的双光图像、温度、湿度、气体组份、声音等数据,并利用AI图像识别与数据分析技术精准判断焦炉加热交换系统各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判断关键设备如开闭器等的温度是否处于正常区间,从而对工况环境进行实时监测。目前该机器人已在福建三钢焦化、本钢北营焦化、宝武八钢南疆焦化、河钢邯宝焦化等多个项目中成功应用。该系统在各类复杂工况下均能稳定运行,识别准确率高,为广大焦化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在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受到市场广泛好评。

室内喷涂机器人

中国十九冶室内喷涂机器人是集成墙面腻子自动喷涂的智能施工装备。最大喷涂效率为180平方米/小时,依托精准的路径规划和恒定的作业参数,喷涂厚度均匀。中国十九冶攀枝花三线建设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项目通过该机器人的应用,极大提升了工程的整体质量和观感,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建设工期,还有效减少了灰尘和噪音。

四足巡检机器人

该机器人是一种集成高清摄像头、激光雷达的巡检机器人,可以穿越复杂场地,进行现场安全质量巡查。它能够自主识别危险源,尤其在高危、高频次、大范围、需要精确数据的场景下优势极为明显。发现异常时,会自动拍照并实时推送到安全管理人员手机端,触发即时整改指令,所有巡检数据直达指挥中心,潜在隐患无处遁形。中国十九冶攀枝花三线建设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项目通过该机器人的应用,高效排查消除了多种安全隐患,保障项目生产安全。

管道检测机器人

中国一冶在中山市中心组团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提升工程实施过程中,利用管道检测机器人对76公里的地下污水管网进行检查、清淤、修复。该机器人是一种可以沿管道内壁或管外行走的设备,整套设备包括爬行器、线缆车、专用触控终端、操作手柄、拆装工具箱等。在地面操作人员的控制下采用摄像系统和超声波系统进行检测,实时反馈管道内部情况。机器人可自动巡航,计算适应管道大小,坡度测量绘制曲线等信息,进行管道缺陷分析并生成检测结论报告,助力城市地下污水管网养护。

型钢专用码垛机器人

面向钢铁“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建设的迫切需求,中冶华天以“机器人+钢铁”为核心,全球首创“复杂断面型钢在线整理+双层间接码垛”工艺包,并研制出多系列型钢专用码垛机器人,一举攻克复杂断面型钢自动码垛难题。经国家机器人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普通型钢单次正反码节拍小于22秒,复杂断面型钢正反码节拍小于48秒,位置精度达0.5毫米;经测算,单台设备可替代30余名熟练工,年节省人工成本逾200万元。目前,该机器人已在宣钢、张家港浦项不锈钢、马钢、津西钢铁等标杆产线应用落地,累计安全运行超10万小时,还入选了2023年钢铁行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推荐项目目录。

焦炉炉头砌筑机器人

传统焦炉炉头异形砖砌筑依赖人工,不仅面临技术工人短缺、成本高问题,且人工抓取定位不准、泥浆铺设不均且饱满度低,难满足高标准施工要求。中国一冶研发自动化砌筑工作站:核心采用六自由度关节机器人,配备蜂巢式海绵真空吸盘以适配异形砖,还搭载3D视觉系统;机器人一侧设耐火泥挤浆装置,可自动搅拌输送泥浆,确保饱满度≥95%,另一侧是带砖型限位块的输送带,砌筑区另设墙体宽度控制支撑架。该技术与装备使燃烧室垂直度误差降至1mm、标高误差±2mm,砌筑效率提高30%,人力减少40%,有力推动焦炉建造智能化转型。

地表水多功能一体化监测无人船

针对当前地表水监测设备功能单一、智能化程度不高等行业痛点,中冶华天与南京理工大学联合开发出地表水多功能一体化监测无人船。该装备集成无人船平台与多类传感器模块,实现底泥测深、河底地形测绘、水质水文参数及水生态影像的一体化实时监测,具备超声波与视觉融合避障、预设航迹自主巡航、智能数据分析与预警等先进功能,支持水环境运营管理的全面智能化升级。目前,该装备已在多项重大水环境治理工程中成功应用,技术成熟、效果显著,具备广泛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高空钢结构焊接机器人

中国十七冶自主研发的高空钢结构焊接机器人,充分结合现有施工工艺,将施工现场已有的高空焊接平台、横梁本体等设施纳入装备系统,设计了可在焊接平台与横梁上自主移动的行走底盘。依托视觉焊缝搜索技术,机器人能够在焊接区域内自主行走并识别多个焊缝位置,有效解决了攀爬式机器人在复杂钢结构环境中部分焊缝无法抵达的难题。定位完成后,系统依托激光扫描引导,自主规划机械臂的多层满焊轨迹,显著提升了普通焊接机器人在随机焊缝焊接中的质量稳定性。视觉搜索与激光引导等感知技术均以智能大模型为驱动内核,确保了识别过程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该机器人使焊接质量达标率较普通焊接机器人提高30%以上,焊接效率提升50%以上。

玻璃安装机器人

在五矿二十三冶中国电科48所半导体装备创新大楼项目现场,洁净区窗户参观走廊需安装20片800斤重的3000X1500X35mm厚防火玻璃,传统玻璃安装不但需要大量人力协作,且效率低、风险高、精度差。项目团队在施工时应用玻璃安装机器人,通过远程遥控微调功能,2d显示屏辅助展示,可在毫米级范围内精准控制机器人的3D动作,包括吸盘的吸附释放、大臂的伸缩位移、吸盘架的旋转侧摆移动等,极大提升了便携性与施工效率。

室内涂料装饰类机器人

在五矿二十三冶长沙金源府MOMΛ精装修项目中,五矿二十三冶依托多台室内涂料装饰类机器人(含腻子涂敷、腻子打磨、室内喷涂机器人)推进施工升级,同步结合自研BIM+FMS+WMS系统,构建材料与机器人施工管理的双闭环机制,实现建造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精益管控。其中,腻子涂敷机器人可对建筑内墙、飘窗、天花板腻子展开全自动涂敷作业;腻子打磨机器人能精准定位不平区域进行针对性打磨,施工综合工效达传统人工的1.5倍以上;室内喷涂机器人则可覆盖室内墙面、飘窗、横梁、天花板及石膏线等结构,全自动完成一遍底漆与两遍面漆的乳胶漆喷涂,相比纯人工辊涂效率提升近4倍,有效助推项目建设效率升级。

高空智能喷涂机器人

中国十七冶自主研发的高空智能喷涂机器人,在建筑施工领域大显身手。高空钢结构搭建后,关键节点区域需进行焊接加固以及防锈漆补喷处理。传统人工喷涂存在作业位置抵达困难、效率低、安全风险高、喷涂质量难以稳定保障等问题。中国十七冶通过研究三维SLAM智能无人机飞行控制、基于深度学习的喷涂目标视觉识别、超轻自适应无气喷涂系统及5G云边协同计算等关键技术,将无人机与喷涂机械臂集成为成套装备,实现了在预设数字孪生场景中智能搜寻喷涂位置、自主识别处理区域、视觉引导精准喷涂,从而显著提升作业效率、保障喷涂质量并有效降低安全风险。

腻子涂敷和室内喷涂机器人

中国华冶博智林腻子涂敷机器人、室内喷涂机器人及配套自动供料系统搭载高精度激光定位系统,具备智能自动导航、自动路径规划、可自动识别扫描作业面,结合高压无气喷涂技术,实现腻子涂层的毫米级均匀喷涂,其自动拌料供料系统更实现了从原料调配到喷涂施工的全流程自动化。目前,该设备已在邯郸经开区职业教育中心、邯郸市经开区实验中学等项目成功应用,为项目高效履约注入科技新动能。

地砖铺贴和铺浆机器人

地砖铺贴与铺浆机器人深度参与五矿二十三冶平度技师学院精装修项目建设,以自动化作业模式提升地砖铺贴效率与质量。其中,地砖铺贴机器人搭载六轴机械臂与视觉识别定位系统,可动态捕捉现场环境信息,实时调整铺贴高度并精准定位自身位置,实现地砖自动化快速铺贴与完美贴合,作业效率较人工铺贴提升3倍;铺浆机器人则能精确控制铺浆厚度与均匀度,与地砖铺贴机器人形成高效协作,从前期基础处理到后期地砖铺贴,全方位保障每一块地砖的贴合度,推动项目施工精度与效率双向提升。

智能渣缓冷场系统机器人

重载RGV运送渣包

冶金门机吊运渣包

冶金门机翻包

中国恩菲智能渣缓冷系统机器人由RGV、移轨车、智能冶金门机、智能喷淋系统组成,通过上位机软件进行设备调度和渣包状态管理,实现全流程无人化作业;现已应用在广西金川智能渣缓冷场项目,此项目是全行业首个完成渣缓冷场场景的无人化作业模式,为行业提供成熟解决方案,应用效果获得广泛好评。

建筑钢结构智能模型驱动装焊联合工作岛

室内喷涂机器人

建筑清扫机器人

地面整平机器人

地库抹光机器人

测量机器人

中国十七冶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发展浪潮,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针对工程建设场景需求探索引入多款先进智能机器人与技术,全面提升工程品质和产业效益。其中室内喷涂机器人高效且精准,一站三喷提升效率,交叠厚度误差小,还能覆盖死角;测量机器人测速快、精度高,单人操作降成本,AI识别适配多场景;建筑清扫机器人效率是人工2.5倍,清洁彻底且环保;地库抹光机器人省人工、效率高,施工质量优,可无人化作业;地面整平机器人工效高、控标高准,能省工降本,支持多机调度;智能施工升降机运行高效,安全保护全,具备自动化与远程监控功能,整体助力施工提质增效。

基于三维点云的机器人自动拆袋装置

传统建筑施工中,水泥、耐火泥等袋装不定形材料需人工搬运、拆袋并倾倒进搅拌机,过程产生大量粉尘,既危害健康又效率低下。针对此问题,中国一冶研发基于三维点云的机器人自动拆袋装置:通过点云预处理与分割确定料包位置,用紧凑包围盒解算料包中心点及姿态,排序后机器人可顺序抓取,完成拆袋-倒料-脱袋-复位流程,料包处理平均速度45秒/包。该技术适配施工现场复杂环境,满足智能自动拆袋需求,实现搅拌机区域上料、拆袋、倒料无人化,既降低人员职业健康风险,又大幅提升施工效率。

悬臂式焊接机器人

中国一冶悬臂式焊接机器人,已落地应用于钢结构部件生产场景,是其智能制造体系的核心装备之一。该机器人搭载全数字化控制系统,通过“一脉一滴”专有技术降低热输入、减少工件变形,实现无飞溅焊接。设备内置自主构建的焊接专家数据库,参数调节灵活,焊机配备多类型通讯接口,模拟接口支持即插即用。核心功能上,具备自主研发的电弧跟踪技术,可通过电流变化实时校正焊枪位置与轨迹;支持多层多道焊作业,结合电弧跟踪自动纠偏,大幅减少示教工作量;还能依据预设参数精准自动起弧,确保焊接质量稳定。目前,该机器人广泛适配钢结构加工等领域大规模焊接生产需求,与生产线其他设备协同,进一步提升焊接效率与精度,推动生产自动化升级。

皮带机智能巡检机器人

中国恩菲皮带机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针对皮带机长期运行状态存在皮带跑偏、托辊脱落、物料堵料、异物落入等多种风险因素,采用轨道式移动机构,搭载红外、可见光、环境检测、烟雾检测及声音监测装置并结合固定安装的双光谱相机、高速监控相机、温振传感器和智能监测筒机,实现皮带机的全方位自主巡检和视听嗅诊一体的设备健康检测和故障诊断分析,有效提升运维工作质量和效率,现已实现工程化产业应用。

测量机器人

测量机器人是一款用于施工质量检测的建筑机器人,通过模拟人工测量规则,使用虚拟靠尺、角尺等完成实测实量,具备全自动测量、高精度成像、智能报表生成、多维度分析等功能,测量结果较人工更客观和准确。中国一冶已将该机器人应用在混凝土结构、高精砌块、墙板、抹灰、土建装修移交、装修、分户验收等阶段与环节,支持墙面平整度、垂直度、方正性、阴阳角、天花水平度、地面水平度、天花平整度、地面平整度、开间进深与极差等测量项测量,极大提高了现场施工检查效率,确保施工质量。

基于数字孪生的大型转炉本体智能安装系统

中国十七冶自主研发的基于数字孪生的大型转炉本体智能安装系统,旨在解决传统炼钢转炉安装模式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多、施工难度大、工作效率低等行业痛点。该系统通过融合数字孪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针对不同型号转炉开发自适应配套机械设备,系统分析转炉安装全过程的力学特性,研发了安装环境的智能场景感知与异常识别技术,实现吊装前设备智能就位、吊装过程智能感知与辅助决策、吊装完成后一键就位与施工质量智能检测等功能。它具备转炉安装少人化作业、全流程智能感知及高效、高精准自动就位等特点,与传统工艺相比,工期缩短50%,人工减少80%,安装精度优于现行国家标准,显著提升施工安全性及智能化水平。

中冶钢构智能生产线

中冶钢构智能生产线包括智能数控火焰切割机、平板智能激光切割机、智能分拣、智能程控行车、智能大件打磨工作站、收息弧自动装焊机器人工作站、智能H型钢组焊矫工作站、智能小件打磨工作站(含1套小件自动抓取机器人)、智能AGV转运工作站。通过应用智能群体决策控制技术、边缘计算、预测控制等技术,构建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生产现场设备中控系统,实现全生产过程高效协作。同时,依托应用智能物流控制系统,结合人工智能调度技术实现上、下料自动化,借助机器视觉技术实现分拣任务精准执行,并构建WMS智能仓储控制系统实现物流仓储全流程数据归集控制,保障钢板原材料、零件及构件流转的精准无误。

黄土隧道低净空干作业灌注桩智能钻孔装备

中国十七冶自主研发的黄土隧道低净空干作业灌注桩智能钻孔装备,填补了建筑业低净空环境下黄土隧道基底桩基加固的技术装备空白,而且在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周期的同时,大幅度提升隧道施工安全性。与传统旋喷桩设备相比,能够快速完成钻进、搅拌和浇灌等工序,相较于传统旋喷桩设备成孔的2小时降低至1.5小时,可以在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下进行施工,适应性强。设备采用电能替代燃油,有利于节能减排,极大排除在隧道狭窄空间作业过程中燃油产生的有害气体。设备配置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准确控制施工参数,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风险,使用高效、灵活、环保,可以降低整体的施工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优势。

2025218428

来源丨中冶建研院 中冶设备院 中国恩菲 中冶华天 中冶焦耐 中冶长天 中国一冶 中国十七冶 中国十九冶 五矿二十三冶 上海宝冶 中国华冶 中冶钢构

在这里

美好中冶

第2487期

5879篇

与您相遇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