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的反内卷行动
国家发改委持续推进的反内卷工作,在钢铁产业领域已引发广泛关注和行业自律行动。
2025年8月份数据显示部分产品产量同比有所增长,但结合行业近期动态,钢铁行业的“反内卷”努力正从产能自律、技术升级和产业链协同等多维度展开,其效果在当期产量数据上可能尚未完全体现,但行业内部已发生深刻变化。
1. 产能控制与行业自律面对供给强、需求弱的挑战,钢铁行业正努力通过自律控产来稳定市场。2025年上半年,粗钢产量同比下降了3.0%。
主要的自律措施包括:
践行“三定三不要”原则:即“以销定产、以效定产、以现定产;没有订单不生产、没有效益不生产、没有现金不生产”。多数企业开始通过控制生产节奏来适应减量发展阶段。
探索产量调控机制: 包括将超低排放水平(如环保绩效A级企业)、能效等级等作为差异化产量调控的依据,让环保投入大的企业获得更多生产间,从而实现“扶优汰劣”。同时也有人呼吁政府出台更有约束力的措施,与企业自律形成合力。
2. 破解“内卷”的路径
行业认识到,“内卷”的本质是同质化低价竞争,破解需多管齐下:
产品差异化与技术创新: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发展高端产品(如高强镀锌汽车板、取向电工钢),以满足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高端领域需求,避免在普通材料领域低价竞争。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也被应用于提升智能化生产和运营效率,技术领先的企业有望获得显著竞争优势。
产业链协同合作:钢铁企业正加强与汽车、造船、家电等下游行业的沟通协作,通过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协商价格和合作模式,减少因下游压价带来的压力,追求产业链整体利益的平衡。例如,钢铁与汽车、船舶行业已召开供需座谈会,探讨协同治理。
提升产业集中度:通过兼并重组,提高市场集中度,使大型龙头企业在稳定市场价格、控制产能和推动技术创新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3. 绿色化与智能化转型
钢铁行业正将绿色化、智能化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这也是跳出传统竞争、提升效益的重要途径:
绿色低碳转型:截至2025年6月底,全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投入已超3000亿元。许多企业发布了低碳排放钢产品,并积极研发应用氢冶金等低碳技术。鼓励增加废钢使用也是降碳的重要方向。
智能化赋能:企业积极拥抱智能化,如中国宝武、湖南钢铁、河钢等相继发布了钢铁行业大模型,利用AI优化生产流程、提升效率。数字化与AI的结合正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4. 政策与监管的引导作用
政策层面也在积极引导和推动行业反内卷、治理产能:
产能置换暂停与新政酝酿:自2024年8月23日起,工信部暂停了钢铁产能置换工作,正在修订新的产能置换办法,旨在促进行业减量提质发展。
纳入碳市场与标准引领:钢铁行业将被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并计划在2025年底前完成首次履约。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了“低碳排放钢评价方法”团体标准,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标准依据。
反内卷政策部署:国家多次会议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并将“反内卷”作为重要任务。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优化出口服务管理、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等政策,间接帮助减少内卷。
尽管8月份部分产量数据同比增长,但行业的自律努力和反内卷行动已初步显现一些积极迹象:
2025年上半年,在粗钢产量下降的同时,重点会员钢铁企业的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了63.26%,销售利润率也有所提升。这表明控产自律对经济效益的改善产生了积极作用。
7月份PPI环比降幅收窄,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降幅收窄1.5个百分点,反映出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带来的积极变化。
当然,行业依然面临长期挑战: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的矛盾仍是主要矛盾。房地产用钢需求下滑是长期趋势,而高端制造业、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用钢需求仍有增长空间,但需要行业持续提升产品结构和供给质量。
结论钢铁产业的“反内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并非追求简单的产量下降,而是推动行业从 “以量取胜”转向“以质取胜”,从同质化低价竞争转向差异化、高质量的价值竞争。
当前的许多努力,其深层效果可能需要时间才能在宏观产量数据上完全显现。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正在形成的合力,旨在通过自律控产、技术革新、绿色智能转型和产业链协同,逐步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可持续的钢铁产业新生态。
为什么钢铁业的“反内卷”
造成铁矿石价格趋向稳定
钢铁行业的“反内卷”行动通过多重路径,最终指向铁矿石价格的稳定。
1. 行业自律与供需平衡:稳定价格的基石钢铁行业“内卷”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无序扩张、盲目生产,导致钢材供给严重过剩,钢材价格暴跌。这种情况下,即便成本再高,企业为了现金流和市场份额,也往往选择继续生产。
反内卷前:行业分散,企业为生存各自为战,陷入“生产越多 -> 钢价越低 -> 为保利润生产更多”的死亡循环。对铁矿石的需求表现为刚性且无序,即便矿价高企,也只能被动接受,成为国际矿业巨头(如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的“提款机”。
反内卷后:通过 “三定三不要” 等行业自律,企业以需求定生产,有效减少了无效供给。当钢材供给得到控制,钢材价格就能稳定在合理区间,行业整体利润得以修复。一个盈利的、健康的钢铁业才能有底气和能力去应对上游的铁矿石定价,而不是恐慌性地不计成本采购。
议价能力的基础是财务健康和战略定力。
内卷时代:行业普遍微利甚至亏损,现金流紧张。企业没有库存空间,也无法承受生产中断的风险,因此在铁矿石采购上极其被动,往往在价格高点也不得不买入,无形中推高了矿石价格
反内卷后:行业整体利润改善,企业现金流充沛。这使得企业可以:
建立战略库存:在矿价低点时加大采购,在高点时减少采购,通过库存调节平抑需求波动,从而反制矿商的“挺价”行为
敢于谈判:有底气拒绝不合理的超高报价,联合进行更长时间的谈判,改变以往“唯恐买不到”的恐慌心理。
中国钢铁行业过去的一个关键问题是集中度太低,数百家企业分散对外采购,容易被各个击破。
反内卷的重要举措就是推动兼并重组(如中国宝武的系列整合),形成若干区域性或专业化的巨头。
行业集中度提高后,可以:
统一采购渠道和定价:由大型集团牵头,代表国内钢厂进行谈判,形成“一个声音说话”,大幅提升买方话语权。
协调采购节奏:避免在短期内一窝蜂地集中采购,从而被矿商利用并推高价格。
“反内卷”不仅仅是市场行为的自律,也与国家战略层面的资源安全息息相关。
废钢循环利用:反内卷鼓励发展短流程电炉炼钢(使用废钢为主原料)。电炉炼钢的扩张会降低对铁矿石的依赖,从长期结构上改变需求基本盘,给铁矿石价格带来下行压力。
国内矿开发:一个盈利的钢铁行业才有资金和意愿去投资开发国内低品位的铁矿资源。虽然成本较高,但一旦钢价稳定在利润空间内,开发国内矿就成为可行的战略选择,从而提高资源自给率,削弱进口矿的垄断地位。
海外权益矿开发:大型钢铁集团可以利用 improved 的盈利能力,更有力地投资和开发海外权益铁矿,将部分外购资源变为自有资源,稳定供应并降低价格波动风险。
总而言之,钢铁行业的“反内卷”是通过稳定下游产品(钢材)的市场,来获得应对上游原材料(铁矿石)的主动权。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钢铁业反内卷 → 行业自律、集中度提升、盈利改善 → 钢材价格稳定 → 采购铁矿石的策略更理性、议价能力增强 → 促进铁矿石价格趋于稳定
反之,一个持续内卷、亏损的钢铁行业,永远会是铁矿石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其利润会持续被上游矿商攫取,形成“价值外流”的恶性循环。因此,推动钢铁行业反内卷,对于维护国家钢铁产业安全和宏观经济稳定都具有深远意义。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