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抗战文物
20余次无偿捐赠
这位铁路职工
用自己的方式
守护家国记忆
9月18日,是一个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日子。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有这样一位铁路人,用最朴实的方式,守护这段不容忘却的民族记忆。
他叫龚玺,是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南昌机务段南昌整备车间的一名外勤值班员。平日里,他负责协调机车调配、开放信号联控,保障机车运行安全有序。工作之余,他还有另一重身份——“红色收藏家”。
从阻止拍卖到开启“收藏之路”
六年前,龚玺偶然发现某拍卖行正在拍卖日军侵华时期的“从军记章”。他查阅资料后确认,这些是日军侵华的有力罪证。为防止这些证物流散于个人手中,他先联系卖家,劝其取消拍卖并移交博物馆,却遭到拒绝。龚玺随即联系拍卖行,提供证明材料,最终阻止了这场拍卖。
为避免卖家日后通过其他渠道转手,他又以高价购下“记章”,成功将这批历史证物留存下来。
随着对历史更深入的了解,龚玺逐渐将目光投向史料的收集与保护,尤其是抗战时期日军侵华的物品和罪证。军衣、报纸、器具……这些承载着民族伤痛的实物,是无声的历史教科书。
日军空袭南昌的报纸
“它们不会说话,却是最真实的见证。”龚玺说。这些实物冰冷而刺眼,却比任何文字都更加有说服力,直指那段充满苦难的民族记忆。
家庭熏陶,给予精神力量
龚玺对历史的深厚兴趣与家国情怀,源于家庭的熏陶
龚玺与外婆
他的外婆是一位党龄超50年的老党员,家中千余册藏书成为他成长的精神土壤
正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忠诚、担当与敬畏历史的种子自幼便在他心中深深扎根。
龚玺外婆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左)
光荣之家铭牌(右)
无偿捐赠,彰显责任担当
截至目前,龚玺已无偿捐赠抗战相关文物20余次,共计36件,其中包括日军军服、用具等,先后收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江西革命军事馆等机构颁发的捐赠证书或感谢信。他所做的这一切,并非为了名利,而是出于一份纯粹的历史责任感。
他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文物或许都会慢慢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我希望尽我所能,多收集一些,让它们保存在博物馆中,让后人有机会可以见证这段历史。”
记忆从未褪色
历史仍在回响
这些文物
时刻提醒着我们勿忘国耻
砥砺奋斗,珍爱和平
供稿:《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江西记者站(南昌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文图:李一民 左鸿文 沈凡一 谢鑫涛 龚玺 黎雪
编辑:李雪琪
审校:高珊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