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双线齐发!中国铁建助力成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700公里

双线齐发!中国铁建助力成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700公里

9月17日,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二期、10号线三期武侯祠站-太平园站开通初期运营,成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正式突破700公里,稳居全国轨道交通“第一方阵”。

由中国铁建昆仑投资集团联合中铁十一局、中铁十二局、中国铁建大桥局、中铁十四局、中铁十六局、中铁十七局、中铁十九局、中铁二十局、中铁二十四局、中铁建设、中国铁建电气化局等单位参与建设的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二期工程全长24.76公里,共有18座车站,最高运行时速可达140公里,自西南至东北方向贯穿成都中心城区,串联起成都市多个客流密集区,与6条线路实现便捷换乘,服务10余个老旧小区和城市更新片区,惠及沿线30多万居民,是名副其实的“闹市快线”。由中铁上海院勘察设计总承包的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三期武侯祠站-太平园站工程含3站3区间,本次开通里程全长3.57公里。

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二期路线图

毫厘之间的极限穿越

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二期工程穿越复杂的城市管网和地下空间,面临富水砂卵石地层、低瓦斯区间、铁路及运营地铁线路极限近接施工等多重复杂地质、环境风险和严苛条件,中国铁建项目团队创新设置地下铺轨基地,在有限作业空间内科学组织施工布局,先后完成230余处管线迁改和上百次交通导改,为工程顺利推进奠定基础。针对全线交通导改面积最大、体量最大、次数最多的清水河大桥站,项目建设团队创新提出S形导改方案,通过动态打围思路,采用分段分幅、多次倒边施工等系列措施,顺利实现了分区施工,全力保障城市有序运行。

最小曲线半径400米盾构穿越示意图

在中心城区施工中,项目建设团队以精准管控成功攻克盾构最小埋深7米、隧道最小转弯半径400米、最深基坑46.8米、距离临街建筑群不足1米等高难度挑战,安全平稳极小净距穿越12条河流、26次铁路及既有地铁线路,确保工程高效安全推进。

定义标准的数智革新

红星桥站的基坑深达36米,是全线最深基坑。开挖作业中,项目建设团队采用“轴力液压自动伺服系统”,通过钢支撑轴力的自动实时补偿实现了基坑开挖变形数据的动态监测和风险预警,有效管控超深基坑的安全风险。

浣省区间下穿既有5号线时,最近垂直距离仅1.7米,盾构隧道周边建(构)筑物极度密集。项目建设团队为盾构机装上“智能防控系统”,利用精准控制掘进参数、有效防范安全风险的“透视眼”,以“微创手术”级的精准控制实现安全穿越,并推动多项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接触网架设精细化作业一次成型

项目建设团队还引进高铁级接触网可视化平台和高精度算法,以及轨道CPIII精密测量方法,在攻克地质、环境、工期和有效空间作业的难点和风险中,获得9项国家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省级以上工法和创新成果。

由表及里的品质基底

作为成都市构建地下艺术空间的重要线路之一,17号线二期途经二仙桥、少城、建设路等富含“成都记忆”的区域。项目建设团队将车站设计与沿线文化呼应融合,运用大量承载群体记忆的历史建筑元素,以黑、白、灰、棕等色调体现儒雅大气的城市底蕴。同时,建设团队将工业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手法相融合,打造出“可阅读、可体验”的地下艺术长廊,形成“一站一景”的艺术空间。

四川省首座河下地铁站城隍庙站

机车厂站无柱段弧形顶板结构设计

在参与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三期工程勘察设计时,中国铁建项目团队以文景融合打造蓉城特色,在武侯祠站、高升桥站、红牌楼站中融入传统文化“基因”,将竹纹、祥云纹、茶马古道、飘扬经幡等元素转化为建筑符号,实现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相生相融。同时秉持“尊重历史、传承文脉、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理念,专注保护重点文物,制定保护武侯祠系列措施,形成富水砂卵石地层保护文物建筑技术体系,打造绿色环保智慧车站。

红牌楼站

极富工业美学的“表”之下,项目建设团队用品质施工填充项目建设的民生基底。

建设过程中,全线严格执行“无烟、无焊、无尘”绿色施工标准,创新采用深基坑防尘幕系统,从源头控制扬尘与噪声;结合BIM深化应用与多轮打样,达成弧形吊顶流畅、墙面肌理精准还原及灯具与天花无缝融合,确保弱电系统52025个测试点一次性通过率达99.3%,实现接口“零误差”。

8A编组列车

此外,该线采用8A编组,容量更大,列车也引入部分新技术,车辆行驶噪音更小、刹车更平稳。装饰装修中新增的电子门匾显示屏和多媒体站台屏,实时推送车站导引、末班车等信息,帮助乘客便捷高效出行。

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三期、17号线二期开通后,高效串联起成都市多个城市交通枢纽,将大幅提升市民出行效率,对成都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阅读

图片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