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资源紧缺挑战的背景下,物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鞍山钢铁主导制定了ISO/TC 344“创新物流”技术委员会成立以来的首项国际标准——ISOTR 25326《绿色物流活动应用案例》(以下简称ISOTR 25326),为全球物流行业注入可持续发展新动能。这一举措不仅展现了中国企业的技术智慧与责任担当,也为全球供应链绿色变革树立了新标杆。
破局之路:从传统模式到绿色革新
物流行业长期因高能耗、高排放面临严峻挑战。据世界银行统计,交通运输产生了全球约四分之一的温室气体排放,其中大宗货物运输占据重要部分。面对这一现实,鞍山钢铁并未局限于局部节能减排,而是着眼于系统性变革。依托其庞大的生产体系与复杂供应链,率先实施绿色物流实践:通过智能调度优化运输路径,引入新能源车辆替代燃油货车,推广循环包装材料减少一次性浪费,实施“一箱制”多式联运等创新举措。这些实践不仅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ISOTR 25326的制定奠定了扎实基础。当这些案例升华为标准化文本,便从企业个体行为转化为全行业可共享的公共资源。
标准之力:构建全球协同绿色框架
ISOTR 25326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普适性与指导性。该标准系统梳理了绿色物流技术的应用场景与实践案例,为全球企业——特别是高能耗、流程复杂的行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施路径。标准研制过程中汇聚多国专家共识,跨越地域与技术边界,目前已进入FDIS阶段。未来正式发布后,无论是欧洲港口还是亚洲工厂,均可依托该标准实现高效协同,规模效应将显著加速全球物流绿色升级。
生态共赢:重塑绿色价值链
绿色物流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力。鞍山钢铁通过与供应商共建绿色采购体系、优选环保合作伙伴、实施运输结构优化,以及联合客户开发低碳物流方案等方式,推动全链条绿色转型。例如,“一箱制”多式联运模式有效降低了卷钢类货物的运输排放。实践表明,执行该标准的企业在碳排放强度和运营成本方面均实现显著优化。更为深远的是,“绿色”正成为新的商业语言:环境绩效逐渐纳入投资决策,消费者也更倾向于选择绿色品牌,一场源自供应链的绿色消费革命正在形成。
未来展望:数字赋能绿色物流新阶段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绿色物流正迈向智能化新阶段。鞍山钢铁已在部分基地部署智能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控运输能耗,物联网技术实现碳足迹可追溯、可透明。这些创新不仅强化了ISOTR 25326的落地能力,也为其未来迭代提供技术支撑。
鞍山钢铁主导制定的ISOTR 25326不仅是一项国际标准,更是面向未来的绿色通行证。它印证了可持续发展是竞争力的新源泉,绿色转型是必然之路。随着更多企业加入这场绿色变革,我们终将迎来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好明天。
撰稿 王晓光
微信编辑 石浩
责任编辑 张雷
校对 郝天皓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