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制度改革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举措之一。近期,国务院批准在10个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试点实施方案已经全文向社会公布。值得关注的是,在10个地区的方案中,加强资源环境市场制度建设、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以及提高资源环境要素与其他要素协同配置效率是重要内容之一。虽说目前只是试点,但矿业企业要引起足够重视。因为对于矿业企业而言,这场改革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
记者初步梳理,至少有5个地区的方案涉及矿业行业。如《合肥都市圈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提出,完善矿业权竞争出让制度,推进矿业权“净矿”出让。建立健全严格的勘查区块退出机制。《福厦泉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提出,全面推进矿业权竞争性出让,严格限制矿业权协议出让,完善与竞争性出让相关的矿业权审批方式。实施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以协议方式出让矿业权的,矿业权出让收益按评估价值、市场基准价就高确定;通过竞争出让矿业权的,矿业权出让收益底价不得低于市场基准价。建立健全严格的勘查区块退出机制,探索“净矿出让”制度。推进探明储量统一确权登记。《郑州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落实矿业权竞争出让制度,健全严格的煤矿勘查区块退出管理办法。在电力、油气等领域向各类资本公平开放。《重庆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研究支持天然气(页岩气)开采企业开展天然气销售业务。《成都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深化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探索天然气开发利益共享。
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制度改革的核心是让资源环境要素的真实成本和稀缺性通过市场机制得到充分体现。这意味着过去那种“资源无价、环境无成本”的发展模式彻底终结。
在国新办近日举行的介绍全国部分地区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有关情况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进行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要完善资源市场化交易机制,重点解决市场机制建设等问题。
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制度改革对矿业企业产生的具体影响,可以从挑战和机遇两个维度来分析。
从改革带来的主要挑战与压力来看,一是显性成本大幅增加。在资源成本方面,矿业权竞争性出让(招拍挂)、权益金制度改革等,使得矿业企业获取矿业权的初始成本显著提高。矿业企业不能再以极低的价格获得资源。在环境成本方面,矿业企业需为排放的污染物(如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缴纳环保税,多排多征,少排少征。在碳成本方面,被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矿业企业需要购买碳排放配额,未来碳价预计将逐步上涨,直接增加矿业企业的运营成本。在生态补偿与修复方面,严格的“谁破坏、谁治理”原则,以及更高的修复标准,使得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成为一笔巨大的预算支出。二是合规与监管压力空前。在监管方面,改革伴随着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卫星遥感、在线监测等“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现代化监管手段,让违法排污、越界开采等行为无处遁形,违法成本极高。在信息披露方面,ESG(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披露逐渐成为硬性要求,矿业企业需要公开其环境表现,接受公众和投资者监督。三是融资约束加剧。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政策指引下,对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融资审批更加谨慎,甚至逐步抽贷。矿业企业的贷款成本可能因环境风险较高而上升,上市融资也可能面临更多障碍。四是技术升级与人才挑战。面对新的环保和效率标准,矿业企业必须投入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如采用节能设备、高效的选矿工艺、废水循环利用技术等。同时,矿业企业需要引进既懂矿业又懂环保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传统粗放管理模式难以为继。
尽管挑战巨大,但改革也倒逼矿业企业走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为积极主动求变的企业创造了新的机遇。一是推动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成本压力迫使矿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来降本增效。例如,开发应用自动化、智能化采矿技术,提高资源回收率;研发尾矿、废石的综合利用技术,变废为宝。二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兼并重组。成本上升会淘汰一批技术落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的中小矿企,行业集中度将提升。有实力的大型矿企可通过并购重组,获取优质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实现规模效应,提升市场话语权。三是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单纯出售原矿的利润模式将越来越难以为继。矿业企业会更有动力向下游延伸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生产高纯材料、新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提升盈利能力。四是布局绿色矿业,塑造品牌形象。率先建成绿色矿山的矿业企业将获得政策支持、信贷倾斜和社会认可,这成为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良好的环境表现和ESG评级则有助于吸引国际投资和合作,开拓高端市场。五是抢占新兴矿产赛道,实现战略转型。改革方向与能源革命紧密相关。矿业企业可以结合实际,从传统黑色、有色矿产向战略性新兴矿产转型,如锂、钴、镍等新能源电池材料,稀土等关键金属,这些领域未来需求旺盛,政策支持力度大。
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制度改革对矿业企业的影响是结构性和根本性的。它标志着行业游戏规则的改变:从“资源导向”转向“技术和效率导向”,谁拥有更先进的技术、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和更低的环境成本,谁就能赢得未来;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单纯追求产量规模的时代过去了,绿色、安全、和谐、智能成为新的发展关键词。
矿业企业要主动适应,提前布局,深入研究政策趋势,将环境成本纳入长期战略规划,主动申请绿色矿山认证;加大科技投入,拥抱数字化,投资节能降耗技术、循环经济技术和智能化矿山系统,从根本上提升效率和环保水平;管理升级,重视ESG建设,建立完善的ESG管理体系和信息披露制度,将其提升到公司治理的核心层面;战略转型,放眼长远,评估自身资源禀赋,适时向新能源、新材料所需的关键矿产领域拓展和转型。总之,矿业企业必须彻底告别原有发展模式,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升级,才能在全新的市场规则下生存壮大。
(来源:中国矿业报)
-----------------------------------------------
免责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中矿协所有,转载需取得授权,中矿协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中矿协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有关问题,请联系中矿协(010-87767390)处理。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or回到文章顶部,点击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微信公众号ID:mmac2014)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