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至一年教师节
老师们的口头禅是否还在耳畔回响?
离开校园 化身职场人
身边仍有指引前行的师父
他们是工作里的导师
也是生活中的挚友
今天一起来听听中建铁投
师父们常挂嘴边的话
和徒弟们的心得感受吧~
华南公司人力资源部
点击查看师徒合影
师:王欢(右) 徒:黄煜(左)
第一次做社保基数调整时,我核对完工资表就提交了。师父反复核实并指着一行数据问:“这位员工季度奖金怎么没算进去?”她翻出政策条文,带我逐人核对工资构成,连小数点后两位都没放过。后来社保局反馈申报零误差,她说:“细节藏着工作的底气。”现在我每次制表,都会把关键政策贴在旁边,再小的数也反复核查,这才懂了“零差错”不是运气,是抠出来的底气。
开发公司合约法务部
点击查看师徒合影
师:王照普(左) 徒:李文文(右)
师父在指导我处理案件时,特别注重帮我搭建清晰的案件类型框架,通过建设工程分包合同纠纷、买卖合同纠纷、实际施工人纠纷等典型案由,系统梳理工作要点,并针对我在书写答辩状等法律文书、把握案件处置思路等方面的不足,给予了细致指导。他常说:“严守合规于先,方能防控风险于后。”师父工作既严谨细致,又坚韧踏实,今后我将以他为榜样,努力提升业务能力,更好地开展法务工作。
西成铁路项目
点击查看师徒合影
师:姜文彬(右) 徒:宋腾驰(左)
那天巡检时我发现挂篮精扎螺纹钢没有按要求套管,正要记录却被师父拉住。他径直走向作业人员,从旁边材料中拿出套管说:“兄弟,这活干得急了吧?我也来搭把手。”阳光刺眼,他那坚毅的目光比阳光更加耀眼。收工时师父轻声跟我说:“安全大于天!”安全不是罚出来的。你站成他们的兄弟,才能站成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安全管理的温度,比规章制度更有力量。
麻阳项目
点击查看师徒合影
师:徐小伟(右) 徒:江骏(左)
师父徐小伟总爱带我在施工现场 “逛一逛”,路过钢筋绑扎处、模板拼接点时,他总会停下脚步,指着没焊实的焊点、差半厘的拼缝提醒我:“细节藏隐患”。从前我总觉得这些小问题不值一提,可跟着师父“逛”得多了,才慢慢明白,正是这些不起眼的细节,撑着工程的质量底线,现在我也会主动盯着细节查,这份严谨,都是师父手把手教我的。
沈阳地铁10号线三四工区项目
点击查看师徒合影
师:沈涛(左) 徒:朱春宇(右)
师父总说:“看十遍不如动手一遍!”每次在工地巡检,他都会指着关键节点让我亲手操作、反复演练。从钢筋绑扎的力度到混凝土浇筑的节奏,师父的手把手教导让我明白:施工现场没有“差不多”,每一个细节都关乎质量和安全。如今,我也养成了“动手验证”的习惯,师父的这句话早已刻进我的工作日常——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而师父正是带我走进这堂课的引路人。
烟台快速路项目
点击查看师徒合影
师:王延涛 (左) 徒:罗海波(右)
深秋的隧道里,潮湿阴冷。我正复核贯通前的最后一段测量数据,自觉万无一失。师父却打着手电,带我踩着泥泖走到掘进面,亲手校准激光准直仪:“你看,岩层有轻微收敛,基准点差1毫米,贯通面就可能错开10公分。“测量是工程的眼睛,差一毫米都不行!”他呵着白气,镜片蒙着水雾,眼神却锐利如刀。那一刻我顿悟:隧道是地下长龙,而我们测量者,是它不眨的眼睛。
值此教师节
致敬行业里的每位师父
感谢您传手艺、授匠心
愿这份师徒情与工匠精神
随一砖一瓦,长久传承
供稿:总承包公司 路桥公司 华南公司 城建公司 开发公司
作者:曹佳兴 王仔珊
编辑:刘文生
审核:李 敏 贾慧杰
我知道你“在看”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