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经过90分钟连续精准作业,由中铁六院设计、中铁七局承建的延安东绕城高速公路关键控制性工程——南泥湾机场大桥3号墩桥体顺利完成转体施工。该桥以毫米级精度成功实现对接,成为目前世界上跨越运营铁路中墩身最高、转体重量最大、跨度最长的上位墩中转体桥,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为延安东绕城高速全线年底建成通车奠定坚实基础。
南泥湾机场大桥全长638米,紧邻延安宝塔区南泥湾机场,依次跨越包西铁路、在建西延高铁及三条公路。本次转体的3号墩段采用平行铁路挂篮悬臂浇筑后转体工艺,为2×70米一体式单箱四室预应力混凝土T构,转体角度77.49度,建筑高度67米,桥面宽33.6米,薄壁空心桥墩高54.5米,转体总重量达2.5万吨。转体系统设置于墩身47.7米高处,属铁路营业线邻近施工,技术复杂、安全风险极高。
面对桥位处缓和曲线(R=1120米)、黄土沟壑地貌、铁路空间受限及交叉施工等多重挑战,项目团队坚持以“安全优先、技术创新”为原则,通过BIM建模、结构检算与动态模拟,成功攻克铁路高边坡深基坑支护、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浇筑、高墩液压爬模施工、0号块异形托架设计与搭设、宽幅连续梁挂篮浇筑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尤其创新采用带角度异形托架施工技术,有效解决了0号块支撑系统施工周期长、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问题。相关技术已获一项省级工法及一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转体施工采用国际先进的“球铰支座+智能控制”系统。重达33吨、直径4.75米的球铰作为转体核心装置,在数字化监控与BIM技术辅助下实现高精度安装,其高性能滑动面具备低摩擦、高承载力特性。转体过程中,梁端传感器实时监测应力形变,数据回传至指挥中心,实现全自动智能调控,最终在铁路“天窗期”内精准旋转77.49度,完成毫米级对接。
与传统墩底转体相比,本次采用的墩中转体技术有效解决了曲线段转体平衡与控制难题,大幅降低球铰承载负荷,增强转体稳定性,减少基础占地面积和埋深,最大限度减少对运营铁路基础的影响,显著降低转体失稳风险,实现了铁路运营安全、施工高效与转体精准的多目标协同。
延安东绕城高速公路北起姚店,经高新区、川口、燕沟、南泥湾机场沟门,终至甘泉县张岔村,是延安市“三纵两横一连接一绕城”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将与包茂高速、长延高速共同构成延安中心城区高速环线,打造榆林至西安间新南北纵向通道,分流约70%过境车辆,缓解城区交通压力,并有效串联红色旅游带与乡村振兴示范区,对完善区域路网布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END
执行主编丨李元、沈苏
责任编辑丨陈英栋
内容来源丨中铁七局、中铁六院
中国中铁融媒体中心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