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本文选自《商品混凝土》杂志2024年第6期
T 梁混凝土表面气泡产生原因分析及防治简析
杨勇,叶鸿宏,张毅
[摘要]本文针对 T 梁施工过程中的腹板、马蹄两个施工部位出现的气泡情况,对 T 梁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生产浇筑工艺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配合比优化、浇筑工艺调整和振捣设备的合理布局以及振捣时间的优化,可以有效减少 T 梁中的气泡产生。
[关键词]梁;气泡;配合比;施工工艺
引言
2022月至月宾鹤高速公路某工区一号、二号梁预制梁厂浇筑的预制梁模板拆除后发现,梁马蹄、腹板、横隔板等不同部位均有大小不一的气泡。两个梁厂均采用同一拌合设备拌制C50混凝土,通过外观检查及测量,发现混凝土表面不规则气泡较多。气泡较多时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严重影响混凝土耐久性,不仅耽误交工检测进度,后期修补也较为困难,影响梁的表观质量。
梁外观的气泡现象的原因分析与调整措施
对原材料、配合比、生产浇筑工艺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作相应调整,以预防气泡的产生。
1.1梁生产所用原材料调整
)碎石:对实际生产所用的碎石进行物理指标检测,筛分结果如表1所示,物理性能指标如表所示。
目前C50等级混凝土生产采用巴齿山石料厂的碎石,由石灰岩反击破加工而成,筛孔尺寸4.759.5.0mm9.519.5mm两种粒径碎石双掺混合使用(0.83:0.17)。其各个粒径碎石累计筛余均满足JTG/T F 502011中对4.7526.5mm级配要求。碎石针片状含量较低,但碎石颗粒扁平状颗粒较多。用这种碎石制备的混凝土容易离析、泌水,硬化后强度较低。为避免梁后期回弹强度低,经与石料加工场进行协商,在粗集料生产线增加了整形设备。经试验室检测,石的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颗粒也更加近似于正方形(图1)。
)河砂:永胜星星马商贸有限公司生产的桃园河砂,河砂的筛分结果如表3所示,物理性能如表所示。
通过检测可知,河砂含泥量已经达到规范规定的上限值,细集料含泥量增加不仅会增加外加剂的用量、也会使混凝土和易性变差、经时损失大,在振捣过程中气泡不易排出,因此必须更换含泥量较低的河砂进行施工作业。
)外加剂:云南明成建材科技有限公司MCH-A高性能减水剂(缓凝型),推荐掺量为1.2%,固含量满足规范要求。外加剂物理性能指标如表5所示。
外加剂配方调整方向为:增加降黏、保坍组分和消泡组分。根据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经时损失时间及28d抗压强度等指标调整外加剂组分,最终确认外加剂保坍组分为每吨用量为110kg、消泡组分为4/万、引气组分为2/万。通过外加剂功能小料的调整,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原材料调整后,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进行测试,调整前后的对比数据如表所示。
由表可知,通过对原材料的调整,可以使混凝土工作性能更佳,同时降低了混凝土的经时损失,更好的适应现场实际情况,混凝土工作性能良好,后期振捣时气泡更容易排出。
1.2施工工艺调整
调整前工艺:梁原来分两层浇筑、振捣器的功率为24kW、振捣时间为1520s,振捣人员为人。附着式振捣器的配置数量不满足要求。
分别从浇筑分层厚度、振捣器的功率、振捣时间、附着式振捣的数量以及振捣人员的数量进行调整。
(1)施工工艺调整:梁共分三次进行,第一层浇筑至马蹄顶面10cm以下、第二层浇筑至腹板顶面位置处、第三层浇筑顶板。
(2)振捣器的调整:附着式振捣器振捣时间为2030s,间隔时间为1020s,每层振捣不少于次,附着式振捣器功率不小于30kW,手持式振捣棒每一片梁不少于根。
(3)振捣人员数量调整:人员也应相应的进行配置。
停止振捣以混凝土表面泛浆、无大气泡产生为主,具体调整工艺见表所示。
施工工艺调整前后梁表面质量对比见图
1.3模板质量
模板质量由专人、专项验收。重点检查模板横隔板位置、马蹄位置处。要求对模板进行打磨处理,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打磨过程中使用砂纸进行打磨,见图
1.4更换脱模剂
将原来的油性脱模剂更换为喷洒型水性脱模剂。相比油性脱模剂,水性脱模剂可以使模板表面张力降低,能降低混凝土表面的大气泡,使混凝土表面气泡更少。水性脱模剂喷洒在不同模板上,都能有效降低混凝土表面气孔,降低模板表面张力,有利于气泡,尤其是大尺寸气泡的排出。在振动过程中,气泡容易沿着模板与混凝土表面的界面排出,因此,混凝土表观质量相对较好。
效果
通过对外加剂功能小料用量进行优化、骨料整形、振捣设备以及振捣时间进行调整,脱模剂种类的更换,梁气泡得到了控制,调整后梁外观质量如图所示。
结论
混凝土表面不规则气泡产生受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及施工工艺的影响较大。本工程通过对碎石整形、更换含泥量较低的河砂、调整外加剂配方,对浇筑工艺的振捣设备的布置以及振捣时间的优化,更换脱模剂种类,有效减少梁中的气泡产生。经过对比分析及实验可得到以下结论:
)使用整形后的粗骨料、含泥量较少的河砂,调整外加剂配方,增加降黏、保坍组分和消泡组分,能够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振捣时气泡也更易排出。
(2)合理的进行分层厚度控制更有利于混凝土内部气泡的排出。
(3)缩短振捣间距和延长振捣时间有利于混凝土内部气泡的排出。
(4)马蹄等部位受波纹管以及钢筋密集程度等的影响,气泡排出主要依靠附着式振动器,并且附着式振动器配置数量对气泡的影响较大。
(5)喷洒型水性脱模剂比油性脱模剂更加利于气泡的排出。
参考文献
[1] JTG/T F 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S]
[2] JGJ 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S]
[3] 郭开伟.预制梁混凝土表面气泡产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交通世界,2023(19): 145-147
[4] 宋欣,倪涛,汪咏梅,等.水性脱模剂对混凝土外观气泡影响的研究[J].四川建材,2024,50(08): 32-34
[5] 高峰,王俊杰,黑金龙.保施高速公路梁气泡问题的分析与处理[J].价值工程,2024,43(17): 1-4
供稿人:杨勇,叶鸿宏等
编辑员:李海亮
审核人:孙继成,宁夏
【标准规范】
【会议培训】
第十届全国建筑固废和尾矿泥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大会暨中国砂石协会建筑固废利用分会年会
2025第二十一届全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2025中国商品混凝土年会
【咨询服务】
预拌混凝土质量追溯研究
高速公路及桥涵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咨询
课题研究
研发中心建设
[绿满庭院]《HJ建筑围护结构自保温技术体系》推广等
【建材“双碳”业务】
低碳胶凝材料研发与制备
复合掺合料和再生复合掺合料研发与制备
建筑垃圾处置与资源化利用
建筑垃圾再生砂粉应用技术
建筑垃圾再生轻粗骨料技术
碳化再生骨料制备技术
【期刊著作】
《常见预拌混凝土质量事故分析百例》图书
《预拌混凝土企业标准化试验室建设指南》图书
混凝土技术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隶属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主要职能是跟踪分析和研究国内外混凝土行业科技前沿动态,为全国混凝土行业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包括出版技术期刊、研究制定标准、开展技术咨询、举办技术会议、承担行业培训、从事认证评价和开发研究等,中心是建材情报所主要业务部门之一。中心拥有员工10人,其中博士3人,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4人。中心挂靠的行业协会分支机构包括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混凝土专业委员会、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预制建筑产业专业委员会、中国砂石协会建筑固废利用分会、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双碳研究中心。依托中心成立的平台有预拌混凝土质量追溯公共服务平台、混凝土行业数字化服务平台、中国商品混凝土行业企业专家委员会(拥有200余名行业一线专家)、北京砼享未来工程技术研究院(会员制技术和管理服务)。
中心每年参与多个混凝土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项目,包括雄安新区混凝土项目咨询、河北省多个高速公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咨询、固废基胶凝材料和再生复合掺合料研发和制备技术,以及数十个混凝土企业的技术服务工作。开展预拌混凝土绿色产品认证和科技成果评价工作。
咨询电话:孙继成 焦素芳 李海亮 13520073698 13521286915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