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基建遇上硬核科技,一场静默的智能革命正在上演。中国中冶研发的多类型智能机器人,正以“毫米级精度”和“24小时在线”的硬核实力,重塑建筑领域作业模式——磁吸式焊接机器人爬上90度垂直钢柱,喷涂机器人4小时完成人工2天的墙面作业,测温取样机器人让工人彻底告别1600℃钢水旁的高危操作……这些集成了AI算法、5G传输、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的“钢铁员工”,正在用“机器替人”的精准操作,为传统产业插上智慧化翅膀。
国内首条全智能钢结构部件生产线机器人集群
坐落于中国五冶(成都)建筑科技产业园的国内首条钢结构部件生产线由智能无人下料机器人、全自动坡口切割机器人、自动分拣机器人、部件装焊机器人组成机器人集群,可实现从原始钢板到成品部件全过程的无人化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较传统工艺大幅提高。机器人集群通过毫米级定位控制系统,让切割误差控制在±0.5毫米内,坡口精度达±1度,部件装焊均匀度符合一级焊缝标准,产品合格率达100%。机器人集群可替代人工完成钢板搬运、高温切割等高危作业,从源头消除安全隐患,实现生产本质安全。
熔融金属测温取样机器人
中冶赛迪熔融金属测温取样机器人系统针对动态非结构化、恶劣重载作业环境下作业的需求痛点,融合智能感知及识别技术、多源信息融合技术、路径规划及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满足长期、安全、稳定、可靠、低维护的使用需求,让工人远离3D岗位,达到优化人员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操作一致性的目的。机器人适应于铁沟、铁包、钢包、中包及电炉本体等熔融属测温取样,目前已应用于中冶陕压、宝钢德盛、重庆钢铁、新疆八钢、六安钢铁、云南仙福钢铁、山钢日照钢铁、云南德胜等国内大型冶金装备制造企业。
磁吸式高空焊接机器人
在西南最大的铁路客运枢纽改造工程——成都站扩能改造工程、四川省首条大规模“四改八”经营性高速改扩建项目——成乐高速扩充项目的钢结构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高空及有限空间作业风险高、施工效率低、质量稳定性差、可达性不足等难题。中国五冶下辖的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主研发出磁吸式高空焊接机器人,采用大负载磁吸爬壁技术,可实现90度垂直、横向爬行及360度旋转,并配备六轴、1200毫米超长焊接机械臂,定位精度±0.02毫米,能爬上高空、陡坡,更能深入桥梁密闭空间、船舶钢箱梁核心区“无人化”作业。机器人的“智慧大脑”依托五冶在钢结构领域的丰富经验,深度学习焊接专家数据库海量信息,可根据焊接需求、工作场景自动匹配最优方案,配备了焊接质量实时监测系统,以毫秒级速度捕捉焊缝偏移、电流波动等,识别人类无法察觉的缺陷并立即修正。已在四川多个重点项目应用并进入预备量产阶段,获得专利13项。
智慧电厂巡检机器人
中冶南方打造的智慧电厂应用轮式巡检机器人和轨道式巡检机器人,可对供电设备进行日常巡检。该机器人具有多维感知、自主巡检、图像识别的功能,可在第一时间发现设备跑冒滴漏,对故障实现智能预警,代替人工实现远程例行巡检,全方位保障安全,已应用在武钢有限等多个电厂。
智能砌筑机器人
针对大型焦炉砌筑工艺复杂、劳动强度大、耐火砖种类繁多、精度要求严苛等难题,设立在中国五冶的中冶干熄焦炉施工与维护工程技术中心自主研发了智能砌筑机器人,通过核心技术攻关,智能砌筑机器人实现大负载异型砖块精准抓取和异型砖面灵巧涂抹,确保耐火砖识别正确率达99%以上,砌筑精度稳定在±1mm范围内,且局部不能出现逆向错台。相对于传统人工作业,砌筑综合成本降低30%,效率提升20%。目前,正全力推进试验样机关键性指标提升优化与中试样机功能验证,确保2026年实现工程机应用推广。
电力巡检机器人
电力巡检机器人专注于提升电力设备管理的全面性与专业化,中冶京诚智能电网团队将电力自动巡检机器人集成到CERIGRID电网智能管控系统,妥善解决人工巡检会导致的漏检、误检及巡检效率低等问题。电力巡检机器人能够全面覆盖变配电房中的关键设备,并搭载多个先进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因素,一旦发现异常,系统会立即报警,确保事故的快速处理。机器人能够执行多种模式的巡检任务,实时共享监控数据并生成详细报告,为维护人员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
管廊巡检机器人
在中冶京诚承揽的南京扬子江大道综合管廊中,天创T3-S挂轨升降臂机器人承担着关键的日常巡检重任。该机器人综合运用大数据、边缘计算、AI识别算法、5G融合等前沿技术,运行稳定可靠。天创T3-S挂轨升降臂机器人通过集控平台,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实现对巡检工作的控制、数据接入、统计分析以及多维度可视化展示,有效提升了南京扬子江大道综合管廊的巡检效率与安全性,保障管廊稳定运行。
景区导览机器人
在中冶京诚承揽的野三坡智慧景区水毁修复重建项目的智慧中心里,一台名为“三坡精灵”的功能强大的导览机器人承担起为游客服务的重任。它集成了先进的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自主导航技术,以高效、智能的服务,助力游客畅玩景区。此外,机器人还具备强大的信息查询功能。游客想了解景区天气、交通路况,或是周边餐饮、住宿信息,只要提出问题,机器人都能依托实时数据接口,快速、准确地提供相关信息。不仅如此,它还能与小朋友互动,通过猜谜语、讲民俗故事,让游览过程充满乐趣,全方位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
智慧无人浇铸集群机器人
中冶赛迪智慧无人浇铸集群机器人采用工业机器人技术,结合视觉定位系统及先进的识别算法,具有自动完成更换长水口、测温取样、添加覆盖剂、安装滑板油缸、接插介质管线接头等功能,实现连铸关键岗位少人化操作,提升钢厂自动化水平。机器人适应于板坯、方坯、圆坯及异型坯等各类型连铸机,目前已应用于重庆钢铁、新疆八钢、六安钢铁、云南德胜、酒泉钢铁等多个国内大型钢铁企业。
钢包自动浇铸智能机器人
中冶南方自主研发的钢包自动浇铸智能机器人系统,深度融合亚毫米级伺服控制与连铸工艺,创新研发双水口智能机器人,可精准完成开浇引流、多炉连浇衔接、高温环境下快速更换长水口等多项复杂操作,实现零故障运行,以全自动浇铸稳定生产的优异表现,一举突破手动作业效率瓶颈,全面消除高温浇铸安全隐患。该机器人近日在广西钢铁上线,连续稳定完成24炉钢水自动化浇铸,标志着无人化浇钢平台关键技术突破,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成熟解决方案,为规模化应用创造条件。
测温取样机器人
中冶南方自主研发的测温取样、拆捆带、贴标、搬运等工业机器人作业系统,将创新设计的软硬件系统与机器人进行集成,信息交互无缝衔接,功能结构协同一体,使其完成一个柔性复杂的生产加工过程,最终实现“动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其中,机器人测温取送样作为明星产品,是以六轴工业机器人为基础,结合机器视觉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以及高容错机械装配技术于一体的炼钢生产应用辅助系统,代替人工实现自动装卸探头、自动下探测温取样,可配合风动送样系统,实现取样探头自动破碎、筛分、监测送料等一系列功能。已在新冶钢、宝武鄂城钢铁、河钢石钢、攀钢西昌钢钒、新余钢铁等项目累计应用近百台套,应用效果得到广泛好评。
通用智能运输机器人
为满足施工现场转运建筑材料和小型施工设备的需求,中国五冶下辖的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主研发出通用智能运输机器人,采用通用转换底座,满载重量1吨,通过搭载五冶首创的BIM与SLAM融合导航技术,可主动感知环境,实现无网络自动导航、智能避障,单次运载效率是传统人工方式的6倍,同时整机硬件标准化率超90%,大幅降低维护成本。五冶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智能调度管控平台依托BIM技术进行任务管理,选取起点与终点可自主规划运输路径,远程实时干预,轻松应对复杂环境,并通过集群调度算法统一管理,节约人工成本90%以上。目前,已在四川、上海多个重点项目应用,产品进入预备量产阶段,将有效提升工程建设效率。
5G+远程塔机机器人
在中冶重大工程——成都科创生态岛(独角兽岛)项目中,中国五冶依托5G网络,采用高摄像头实时采集塔吊数据,结合视频AI智能辅助,应用了5G+塔机机器人辅助建设。项目团队通过位于地面、可移动的5G塔机智能驾驶仓,可以“一键式”控制高空塔机,并通过各种传感器对塔机运行状态进行监控,辅以AI智能钩下人员识别,实现塔机及人员防碰撞多重保护。智能驾驶仓能实时监控钢丝绳监测、防碰撞预警、吊钩可视化影像及塔机作业状态(如力矩、风速、吊重等)关键数据,遭遇极端天气,作业人员也能借助系统实现远程接管,有力保障了作业过程的实时性、安全性与稳定性。
路面接缝切割遥控机器人
传统路面接缝切割工艺依赖两名工人手持切割锯进行人工操作,每小时施工进度仅20-40米,不仅效率低,还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针对路面接缝切割这一危险作业场景,中国二十二冶在路面施工时应用路面接缝切割遥控机器人,它搭载远程遥控微调功能,能让切割精度更有保障。凭借自动化操作,施工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3倍以上。此外,机器人自带的环保装置能有效控制扬尘与噪音,杜绝环境污染,实现绿色施工。
喷涂打磨、地面整平抹平抹光机器人
中国二十二冶唐山创智城项目引入多台建筑机器人,涵盖墙面喷涂打磨、地面整平抹平抹光等核心功能。墙面施工中,喷涂打磨一体机器人凭借智能导航,自动完成腻子喷涂与打磨全流程,无需人工反复操作。地面混凝土施工则通过专用机器人协同作业,精准实现整平、提浆、收面、抹光,让施工环节更连贯高效。四轮激光地面整平机进行混凝土整平,初凝后采用履带抹平机器人,对地面进行提浆、收面、压实,履带抹平机器人抹平处理后,采用地面抹光机器人对地面进行抹平、收光、压实,可节省50%以上的人工,日施工面积可提升50%以上,将工程质量稳定在高水准。
建筑钢结构智能模型驱动装焊联合工作岛
中国二十二冶钢结构智能装焊研究团队研发了建筑钢结构智能模型驱动装焊联合工作岛,它运用钢结构装配与焊接机器人深度集成技术、构建基于BIM技术的钢结构数字孪生体技术以及多机器人协同作业和联合控制技术,仅需1名工人在操控面板上规划好作业路线,机器人就可以包揽装配、焊接全过程,最大程度减少闲置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了一装两焊、一装一焊、单装、单焊等调配任务。该工作岛已在赤峰中唐特钢有限公司年产270万吨精品钢项目炼钢工程、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交通枢纽工程等项目中得到应用,助推了生产制造的数字化、智能化进程,大幅度提升了车间及项目的数字化水平,提高了相关产品的生产效率。
2025209409
来源丨中冶京诚 中冶赛迪 中冶南方 中国五冶 上海宝冶 中国二十二冶
在这里
美好中冶
第2478期
5860篇
与您相遇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