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你肯定会唱!这首响彻中国的歌曲,竟然是在火车上写的

你肯定会唱!这首响彻中国的歌曲,竟然是在火车上写的

70多年前,在一趟从北京开出的列车上,一位音乐人望着窗外的景色,哼出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的旋律。70多年后的今天,这首在火车上诞生的歌曲响彻天安门广场。

2025年9月3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当大会进入尾声,《歌唱祖国》的激昂旋律骤然响起,无数人跟着齐声高唱,歌声响彻云霄。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这一刻,人们或许不知道,这首不朽作品的诞生,与铁路有着不解之缘。

列车启程,灵感骤临

1950年9月的一天,一列从北京开往天津的火车上,坐着一位特殊的旅客——王莘。他当时是天津音乐工作团的团长,刚在北京购置了一批乐器,身上挂满了长号、圆号、小号等乐器。

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他忽然想起此前在天安门广场看到的一幕:五星红旗在风中飘扬,小朋友们正在为迎接国庆节进行唱歌排练。

灵感如泉涌般突然降临,王莘情不自禁地轻声哼唱起来:“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来不及寻找纸和笔,他随手拿起一个烟盒,迅速将脑海中跃动的歌词与旋律记录下来。在行进的列车上,他一遍遍地反复哼唱,旋律在心中回荡,他也感动得热泪盈眶。

王莘在抗美援朝战场和慰问团排练《歌唱祖国》(左二为王莘)。(素材:共产党员网)

望着车窗外飞速掠过的山川田野,他继续唱出“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这壮丽的景象,或许正是他笔下恢宏歌词的最好注脚。

从烟盒到报纸,歌声传遍神州

回到天津后,王莘迫不及待地将这首歌完整地创作出来。为让更多人了解这首歌曲,他组织工作人员,到工厂、农村、码头、学校去教唱。功夫不负有心人,这首歌很快就在群众中传唱开来。

一年后,1951年9月1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歌唱祖国》的歌词与曲谱,并刊发了《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关于国庆节唱歌的通知》,要求全国范围学唱这首歌。

1951年9月15日的《人民日报》。(素材:共产党员网)

七十余载光阴流转,《歌唱祖国》的旋律早已响彻神州大地每一个角落。这首诞生于驰骋列车之上的歌曲,已深深烙印于几代人的集体记忆之中,成为真正意义上家喻户晓、凝聚民族情感的国民之歌。

新时代的歌声,唱响伟大复兴

在此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阅兵现场,当《歌唱祖国》的激昂乐曲再次响彻天安门广场时,无数人挥舞国旗,深情跟唱。

新华社记者 孟涛 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歌声穿透历史,将人们带回抗战时期的烽火岁月,也让大家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蓬勃发展的中国铁路,正是这段辉煌历程的见证者。

柴娜 摄

抗战胜利时,中国仅存约7000公里的残破铁路网;而如今,壮丽的铁路线已在神州大地纵横交错,复兴号列车奔驰在广袤的原野与城市之间。截至2024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16.2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超过4.8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人民的出行变得更加安全、舒适、高效,生活也越来越富足、美好、幸福。

孙立君 摄

从绿皮火车到复兴号列车,车轮驶过的每一公里,都见证着祖国的变迁。而《歌唱祖国》的旋律,依然在每一节车厢、每一寸土地上传唱。

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正如王莘先生所言,“时代的步伐是节奏,祖国的脉搏是音符,人民的心声是旋律”。这首从铁路旅途孕育出的歌曲,早已超越了时空的界限,成为几代中国人共同的情感纽带和精神共鸣。

它唱响了人们对过往峥嵘的铭记,对今日繁荣的自豪,以及对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

文字:唐克军

编辑:金炫美

审校:高珊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