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曾经的“国防第一线”,如今横贯东西的大动脉!

曾经的“国防第一线”,如今横贯东西的大动脉!

三秦之地、渭水之滨

陕西不仅有门迎万邦的盛唐气象

更有中国革命的燎原星火

今天,我们把目光聚焦于

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最早的铁路之一

陇海铁路

追寻这里的铁路抗战记忆

1937年3月,历经重重困难,陇海铁路向西延展到宝鸡,成为连接中国东西部的“金腰带”。同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硝烟四起,陇海铁路成为运输供给的生命线

陇海铁路洛潼段沿路开凿黄土山沟。

1937年9月,川军奉命开赴抗日前线。司令邓锡侯率领第22集团军从成都启程,经川陕公路徒步至宝鸡,再乘火车沿陇海铁路东进,最后进入山西境内对日作战。

1938年,日军沿同蒲铁路由北向南,占领了晋南,关津要地风陵渡落入敌手。风陵渡位于黄河沿岸,地势居高临下,日军占领此地后,从河南陕县到陕西潼关的100多公里陇海铁路沿线全部暴露在北岸日军炮火之下。

陕西潼关民国铁路17号遗址。

为进一步扩大战局优势,日军企图摧毁陇海铁路,掐断抗战补给线。1938年3月8日,《申报》报道:黄河北岸发现敌军,7日开炮向对岸射击,试图轰我陇海列车,我无损失。自此,日军开始了长达7年向铁路线路、车辆的炮火轰炸。

为破坏运输线,1938年至1944年,日军飞机3次轰炸长安车站,站舍损毁,车体、钢轨破坏严重,死伤平民百余名。

宝鸡作为战略大后方,在此期间遭受日军轰炸26次。1940年9月,日军两次各出动36架飞机,分三批轮番轰炸宝鸡。车站被炸得面目全非,候车室坍塌,行车设施被破坏,钢轨全部被炸毁。

铁路工人临危不惧,冒着枪林弹雨及时抢修被炸毁的线路。司机们采取“白天停运,夜间熄灯运行”的办法“闯关”,源源不断地向抗日前线输送人员和物资

“当时为了不暴露目标,整个司机室都拿帆布遮盖住,窗户焊着钢板防弹。听我姥爷讲,火车开行的时候,经常能听见旁边的炮弹爆炸,弹片炸到钢板上,飞到轱辘上‘啪啪’响。”西安机务段退休职工、“闯关车”司机杨万有后人回忆道。

铁路工人和百姓为保障铁路运输,同心抗击日军的佳话广为流传。1939年,敌人炸坏了陇海铁路上的一座桥,交通中断。西安煤炭紧缺,就连火车头用煤也成了问题。

那段时间,东来的运煤列车只能停在远望沟口。潼关火车站装卸队长韩登云组织当地百姓用肩挑、用牲口运,把煤炭一筐一筐地送到西关火车站,再装车西运。

当时70多岁的张胜义老人义愤填膺,编了个顺口溜:“小日本,真可恶,大炮扎在风陵渡,大炮打得震天响,火车照样常来往,不管炮弹打多少,‘闯关车’夜夜照样闯,炮弹打了千万颗,火车一辆没打着,火车跑得不停点,小日本气得干瞪眼。”

陇海铁路的“闯关车”。

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占领风陵渡的日军先后发射炮弹5400余发,炸毁钢轨36根,枕木650余根,击毁机车12台,车辆34辆,造成列车3次脱轨,先后有100余名司机和司炉、30多名抢修线路桥梁的工人在日军炮火下壮烈牺牲。

不怕枪林弹雨往前冲,铁路人就这样以血肉之躯守住了陇海铁路这条抗战补给线。重庆《新华日报》记者陈克寒实地采访后,撰文称赞:陇海铁路是国防第一线

缺资金、少技术、多战乱……回忆起解放前的岁月,“艰难”成了铁路工人们心里共同的记忆。即使如此,他们也没有放弃,在困境中,凭着满腔热血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克服技术障碍、冲破日军防线,一点点铺就钢轨,一寸寸打通线路,让这条交通动脉成为烽火岁月里物资与人员流动的命脉。

如今,历经岁月洗礼的陇海铁路早已焕然一新。它与京沪、京九、京广、兰新等众多铁路干线相连 ,是全国铁路网中重要的一横,也是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一带一路”重要通道。

陇海铁路的客货运输量不断攀升,承载着东西部经济交流与人员往来的重任,见证着沿线城市的发展与繁荣,持续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供稿:《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陕西记者站(西安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文图:申琦 张绘宏 柯航 王金龙 贾智炜 闫竹青 李永攀 西安局档案史志室

编辑:谢琦

实习编辑:吴锦钰

审校:高珊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