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长白山脉,层峦叠翠,草木葳蕤。列车驶过老岭隧道,铿锵的车轮声不仅诉说着可歌可泣的历史和不屈不挠的英雄故事,还浅唱着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传承红色基因、服务地方发展的新时代乐章。
老岭隧道位于长白山深处,由第一、第二、第三隧道组成,全长4.1公里。1937年3月,日本侵略者修建通化至辑安铁路,妄图利用这条铁路将东北三省丰富的木材、粮食、矿产等重要战略资源运回日本,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同时快速将日本国内的兵力和武器弹药运输到杨靖宇所部的活动区域,加强对抗联战士的“讨伐”。日本侵略者毫不掩饰其狼子野心,把通辑铁路看成其侵略东北乃至全中国的战略性铁路。老岭隧道工程是通辑铁路全线贯通的关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破坏日军修建铁路、掠夺中国资源的计划,1938年3月,杨靖宇率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在老岭隧道工地发动破袭战斗。他们兵分三路,采取里应外合、声东击西的战术,完成破坏老岭隧道工程设备设施和解救劳工两个作战任务。
随后,杨靖宇率领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对通辑铁路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打击,破工地、炸桥梁、袭军车、砍电杆,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坚持和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今,硝烟散尽,青山依旧,老岭隧道仍在运行,每日多趟客货列车穿行其间,成为连接山里山外、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通道。
春防融雪落石、夏抗酷暑洪涝、秋除枯枝倒树、冬战严寒冰雪。通化工务段通化桥隧车间继承和发扬伟大抗战精神,把这条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病害多发的“担心线”守护成了“放心线”。
红色血脉源远流长,红色薪火代代传承。在老岭隧道巡守点一侧,是老岭抗日纪念馆。馆内悬挂着老岭隧道修建历史、老岭隧道破袭战经过等爱国主义教育展板。通化工务段将每年的7月1日定为“感悟日”。每到这天,干部职工都会自发走进纪念馆,聆听工长讲述杨靖宇将军和抗联战士英勇战斗的事迹,重温历史、铭记初心,把红色基因转化为敬业奉献、保障安全、服务发展的实际行动。
郁郁葱葱的老岭,风笛嘹亮。沈阳局集团公司坚持以红色精神为引领,不仅在隧道维护上下足功夫,而且持续优化区域路网,提升运输效率,支持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使这条铁路成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动脉。
从烽火硝烟中的抗争之路到新时代的安全畅通之路,穿越时空的老岭隧道承载的既是一段荡气回肠的民族抗战记忆,又是一代代铁路人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的生动实践。这座隧道的历史和东北抗联精神,将激励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
素材:《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辽宁记者站(沈阳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文字:刘乐乐 赵耀 姜虹宇 张超
图片:王强
编辑:李雪琪审校:高珊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