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封面人物·李志鹏 | 车间里的 “革新者”

封面人物·李志鹏 | 车间里的 “革新者”

早上八点半,神东设备维修中心的早调会刚结束,记者便往李志鹏的办公室赶。

推门一看,办公室空无一人。

“你找李经理?他早去车间了!”办事员笑着说。

在维修三部,想找李志鹏不用去办公室,得去车间——

高风险作业区,他可能正盯着安全规程执行;天车轨道旁,他或许在俯身检查螺栓隐患;抛丸机地坑中,他又蹲在地上查看设备运行……

7万平方米的厂区,哪儿有活儿,哪儿就有他的身影。

“99.9% 的达标率还不够,差这0.1%,可能就是安全和质量的分界点。” 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扎根车间多年的“执念”。

采访、撰文 | 乔娜

神东新闻中心出品

让老车间

跑出 “新速度”

封面人物·李志鹏

01

跟着办事员往立柱检修区走,远远就听见机器的嗡鸣声。

立柱班的吕明正守着一台抛光机床,金黄的火花顺着立柱表面滑落。

不过30分钟,一根原本带着锈迹的立柱就变得光亮如新。

“以前哪有这效率?”

见记者惊叹,吕明放下手套,指了指角落里闲置的角磨机,“从前全靠手拿着磨,一天磨个五六根,胳膊酸得抬不起来,腰也直不了,还总担心钢丝刷头飞出来。”

话音刚落,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吕师傅,今早那台机床的螺旋纹路问题解决了?”

这正是李志鹏——他刚从另一处设备区赶过来,工装袖口沾着灰,手里还攥着记满参数的笔记本。

“解决了!拆开防护罩检查了一下,是Z轴滚珠丝杠的润滑脂乳化了,卡了些铁屑,清理完加了专用润滑脂,现在一切正常。” 吕师傅指着机床汇报。

“10年前,我在维修一厂三部支架班,修设备靠的就是一把榔头、一根撬棍,我心里急啊。”

李志鹏俯下身,摸了摸刚抛好光的立柱表面,不禁感叹:“咱不能一直‘靠力气吃饭’,得让机器替人‘扛活儿’。”

那阵子,他天天泡在车间,跟工人聊痛点,跟技术人员查资料,一次次往设备厂家跑,终于引进了抛光机床、自动拆装架等一批设备。

如今,单是立柱抛光效率就提高了3倍,工人们不用再跟角磨机“较劲”。

“现在活儿轻松了,出活儿还快,李经理这‘变’的思路,真是变到我们心坎里了。”

边走边聊间,一行人来到立柱检修区的另一边。

李志鹏指着远处的超高速熔覆设备说道:“过去我们检修液压支架,尤其是在修复立柱密封槽和底阀孔这类精密部件时,只能依赖外协加工,一个流程动辄半个月以上,不仅周期长,还常常导致车间组装‘断线’,严重影响整体进度。”

李志鹏回忆起从前维修工作中的痛点。“让我们更头疼的是以往焊接外缸缸口的工艺——传统焊丝焊接不仅光污染严重,而且因热输入过大导致缸口变形,修复质量难以保障。”

这些长期困扰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促使李志鹏带领团队下定决心要走出一条自主研发的道路。

团队以需求为导向,紧扣检修实际,最终创新性地采取“自主设计+厂家代工”的研发模式,成功研制出超高速激光熔覆设备。

“这台设备是为我们量身打造的,它采用先进的表面改性技术,具备超高速、低稀释率、高精度等多重优势,扫描速度远超传统熔覆设备,效率大幅提升。”

李志鹏语气中透着欣慰,“缸口修复的热影响非常小,几乎不再发生变形。更关键的是——密封槽、底阀孔的修复我们全部可以自主完成,工期比原来更短,车间生产衔接顺畅了,修复质量也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02

把标准刻进每道工序

封面人物·李志鹏

“你们看过F1赛车进站吗?松螺栓、卸轮胎、装轮胎、紧螺栓,三个人精准卡位,1.923秒就能完成换胎——这就是‘标准’和‘协作’的力量。”

在维修三部的班前会上,李志鹏常拿这个例子给大家“上课”。而他主导的“1461 管理法”,正是把这份“赛车智慧”搬进了车间。

“核心就是‘把对的人放在对的岗’。”

李志鹏解释,“全员培训懂标准、轮岗测评定岗位、严格执行用标准”,不是喊口号——

新员工入职,先学3个月标准流程;老员工定期轮岗,通过测评找到最适配的工位;每道工序都有“操作手册”,连拧螺栓的力矩都标得清清楚楚。

去年夏天,车间接到超大采高液压支架的大修任务,零件多、工序杂,按以往进度至少要20天。

李志鹏带着团队把顶梁组装、油缸检修、管路连接等工序分为8个专业工位,像流水线一样环环相扣。

负责顶梁修复的班组完工后,直接交接给下一道部件组装工位,中间不浪费一分钟;每个工位都有“质检员”,上一道工序不达标,下一道工序绝不接手。

“最后提前3天完工,质量过关,还实现了零返工!”

回忆起这事,李志鹏眼里闪着光,“你看,只要标准清晰、协作顺畅,再难的活儿也能‘啃’下来。”

如今,车间里的每个工位都贴着“工艺流程图”,每个工人都能说出自己岗位的“标准动作”。

这份从F1赛车里学来的智慧,早已成了维修三部的“工作密码”。

以脚步

丈量责任与担当

封面人物·李志鹏

03

室内的情况解决了,大家才松了一口气,新的挑战接踵而至,那就是露天作业的问题。

维修三部负责承接的199台纯水液压支架自今年4月18日起陆续进厂检修,须分4批于今年9月中旬全部完成出厂配套。

纯水液压支架对水质要求极高,常规复用水无法满足使用条件,只能依托大露天场区中的清水泵开展作业。因此,全部检修工作必须在露天环境下进行。

此外,该型号支架液压胶管连接头采用不锈钢防锈工艺,安装难度大,需借助辅助工具并耗费大量人力,进一步增加了作业强度。

199台纯水支架,技术难度大、没经验、战线长……一系列困难就像一座大山一样摆在眼前。

没有天时地利,但好在有“人和”,这成为整个检修工作的关键转折点。

李志鹏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检修方案,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实施三班倒生产模式,明确各阶段关键节点,持续优化工序衔接,提升整体作业效率,以确保按时完成纯水支架配套任务。

三部一共218个人,涉及设备275台,管理起来谈何容易。

不过,李志鹏心里如明镜一般,之前引进的超高速激光熔覆设备,还有正在调试的导向套打磨万能支撑装置,什么时候能投入生产……他都了如指掌。

采访走过三个车间和一个露天作业场所,记者手机微信步数都已经超过一万步了。

可想而知,在这片占地7万平方米的车间,李志鹏来回穿梭在车间的各个角落,得走多少步。

他用行动诠释了“变则通,通则久”的道理,把创新当作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将管理当成确保效率与安全的基石,用自己的辛勤付出和智慧,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贡献着坚实的力量。

来源图说神东(ID:tushuoshendong)

作者| 神东全媒体记者 乔娜

通讯员| 神东设备维修中心 蔡亚 高丽娟

编辑| 喵小图

校对| 惠小图

往期回顾

封面人物·牛涛丨低采高下弯腰啃硬茬

封面人物·李建光丨掘进线上闯出新“巷”途

记得点「在看」和「赞」呦↓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