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绿城中国召开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
未来绿城中国将锚定长期价值,保持战略航向,以客户为中心锻造产品力,进一步苦练内功、精益管理、创新变革、主动作为,为绿城持续健康发展和长期稳健经营筑牢坚实根基。中国房地产行业正在深度调整中展现出新的成长力。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8日,A股两市共有72家房地产上市公司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整体来看,市场仍处于调整期,多数企业出现亏损,但少数“绩优生”却保持正向盈利,展现出一定的经营韧性。
8月25日,绿城中国(03900.HK,以下简称“绿城”)召开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绿城中国执行董事、行政总裁郭佳峰,执行董事、执行总裁耿忠强,执行董事、副总裁李骏,执行总裁、董事会秘书周长江等管理层出席会议现场。
根据绿城8月22日披露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期内该公司取得总合同销售约1222亿元,居行业第二,销售均价较行业均值溢价超40%;总营业收入533.68亿元,销售回款率维持96%高位,期末现金储备667.95亿元,创历史新高;债务结构显著改善,一年内到期借款占比降至16.3%,创历史新低;融资成本同比降40个基点至3.6%。这份业绩呈现了企业规模与质量的双重突破。
对于2025年上半年成绩的取得,绿城中国表示,2025 年上半年,企业紧扣市场节奏和政策机遇,从年初坚持以流速优先、量价平衡为基本原则发展,在行业承压的背景下,一手抓首开兑现,一手抓存量去化,取得了领先的销售业绩,这也充分体现了公司经营韧性和相关策略的有效性。
“公司守住了经营基本盘,发展动能愈发强劲。”绿城中国执行董事、行政总裁郭佳峰在业绩会上表示,未来绿城中国将锚定长期价值,保持战略航向,以客户为中心锻造产品力,进一步苦练内功、精益管理、创新变革、主动作为,为绿城持续健康发展和长期稳健经营筑牢坚实根基。
2025年上半年房地产企业销售额排行榜显示,百强房企全口径销售总额为18364.1亿元,销售总额超千亿房企4家,分别是保利发展、绿城中国、中海地产、华润置地。其中,绿城中国以1222亿元销售额位居行业第二,在市场深度调整期,凭借高品质的产品力及高品牌美誉度,引领性不断向前。
━━━━
销售韧性凸显
去化、回款保持高位
在行业普遍承压的背景下,绿城中国的销售表现相对稳健。
根据绿城中国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期内公司取得总合同销售约1222亿元,居行业第二;自投项目销售约803亿元,权益销售额约539亿元,均位列行业第五,这一排名相比过去又前进了一个位次。
这样的销售业绩在当下的地产行情下显得尤为不易。众所周知,房地产行业正处于止跌回稳的关键阶段,但房企销售水平并未明显改善,机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Top10房企销售平均降幅依然有14%。但对比之下,上半年,绿城中国的销售降幅仅为3.4%,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彰显出较强的抗跌性。
在销售结构上,绿城中国更加聚焦,持续巩固在核心城市的优势。一二线城市占较去年同期提升6个百分点至86%,长三角地区占比约69%;并在杭州、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18个城市稳居当地前十,市占率保持领先。
这些成绩背后,是绿城中国坚持“流速优先,量价平衡”为基本原则,在行业整体业绩承压背景下,首开兑现和存量去化“两手抓”,持续推进全周期管理升级,实现新老项目指标的双重突破。
今年上半年,绿城中国推出的17个首开项目中,价格兑现的项目兑现率达到88%,去化兑现率达到82%,均优于2024年全年水平。例如2025年上半年,北京和樾玉鸣项目首开去化率达98%,杭州咏湖云庐“八开八罄”,动态货值交底增加6亿元,利润率交底提升7.8%。
在存量去化方面,绿城中国针对2021年及以前库存采取多措并举,去化指标完成率达104%。值得注意的是,绿城中国不以盲目降价换取销量,而是坚持“流量安全”前提下的分类管理,新项目力争溢价,存量项目全力止损回款。
正因如此,截至今年上半年末,绿城中国的回款率仍保持96%的高位。高回款率不仅反映出产品竞争力与客户认可度,更是绿城中国运营效率与风控能力的直接体现,为其再投资和现金流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下半年,绿城中国自投可售货值达1763亿元,其中首开货值714亿元。截至7月底,绿城已经实现了自投项目销售857亿元,预计2025年度销售业绩可能会与去年基本相当。
━━━━
精准投资策略锚定优质资源
拿地节奏张弛有度
长期以来,绿城中国在投资端向来有独到见解,也是业内的投资风向标。今年上半年,在行业投资普遍收缩的背景下,绿城中国依然保持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坚定的投资纪律。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绿城中国新增35个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55万平方米,权益土地款362亿元,同比增长135%;新增货值907亿元,同比增长172%,位列行业第三。
按照投资区域分布来看,其中杭州市占比47%,除杭州以外浙江省占比14%,长三角除浙江省以外占比21%,一二线城市占比88%。在巩固高能级市场的同时,绿城中国亦在品牌优势区域如台州、嘉兴等浙江三四线城市获取7宗地块,新增货值106亿元,体现出差异化布局思路。
郭佳峰表示,上半年所获项目年内都可以首开,预计销售转化率可达55%,践行“一年两熟”的高周转策略,保障流动性安全。截至8月20日,绿城中国年内新增货值已超1200亿元,全年新增项目预计可贡献当年销售约500亿元。
绿城中国管理层判断,当前土地市场仍然是在筑底过程当中,分化空前加剧,三四线城市仍然比较冷,一二线城市地王频出。在当前形势下,公司依然维持较高的拿地标准,要求是做一成一。下半年的土地市场整体热度或许不如上半年,但稀缺性强、潜力大的优质地块仍将受追捧。
基于此,下半年绿城中国将采取更为谨慎和精准的投资策略,对项目要求更高,确保安全底线。
除了业务层面的发展与规划,业界也高度关注绿城中国的财务状况。
由于上半年投资力度加大,因此绿城中国有息负债阶段性增多,但即使如此,绿城中国的债务结构明显得到优化,尤其是一年内到期的借款为232亿元,占比16.3%,较去年年末下降了6.8个百分点,创历史新低。期内公司平均融资成本较去年同期的4%下降0.4个百分点至3.6%,期末融资成本也大幅下探至3.4%。
对于降负债,绿城中国也有清晰的认识,其认为,公司整体优化负债结构、压降负债总额的方向不会变,预计到2025年年底,今年总的降负债幅度跟去年相当。但公司并不会一味地极降,而是会在去库存、降负债、谋发展之间做好平衡。
绿城中国的这份中期业绩答卷,不仅在于数字的稳健,更在于其背后一以贯之的战略定力与品质初心。在行业整体转向精细化、高质量运营的新阶段,绿城始终坚持以产品力为核心、以客户为中心,走出了一条具有绿城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纵观绿城中国发展历程,产品主义并非口号,而是深入企业基因的坚守,其所倡导的“优质土地、优质产品、优质服务”三角模型,不仅是对企业自身经营逻辑的总结,也体现出其对行业未来方向的深刻洞察。尤其是在国家“好房子”建设战略指引下,绿城中国这类企业的含金量还在不断上升,以产品立身、以信用筑基,绿城中国将不仅成为市场复苏的先行者,更将成为行业走向成熟与健康的重要力量。
值班编委:李红梅
流程编辑:刘亚
审读:戴士潮
中国房地产报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了解规则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