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决战决胜十四五 | 中铁十二局:实干争先立潮头

决战决胜十四五 | 中铁十二局:实干争先立潮头

5年,标记着一个成长的时间周期,也镌刻着一次“破茧成蝶”的蜕变。

订单质量稳中趋优,任务结构更趋合理,战新产业实现突破,精细化管理成效显现,风险管控明显提升……这是中铁十二局5年来改革发展成就最直观的变化。

龙龙高铁开通运营,我国铁路总里程突破16万公里

翻开近5年的“账本”,能清晰地看到:产值连续在中国铁建名列第一,经营承揽、完成产值连续3年站稳“双千亿”平台,其他各项经济指标在综合工程局中保持领先,综合实力稳居第一梯队。

数字背后,是他们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机遇,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锤接着一锤敲,在持续践行国资央企担当使命、服务国家战略中对企业转型发展、做强做优做大、迈步高质量的不断探索和尝试。

势头好:企业高质量发展“成色十足”

炎炎夏日,湖北保康,目前国内水利工程应用的最大直径单护盾硬岩掘进机“江汉开拓号”正徐徐推进,主隧洞施工正式进入提速新阶段。

国内工程应用最大直径单护盾硬岩掘进机“江汉开拓号”TBM

在远距保康1300公里的漳汕高铁长乐隧道内,“一隧十二线”的全工序机械化施工布局,正为加快培育和发展铁路新质生产力、加快铁路建设转型升级探索新路径。

坚持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5年来,中铁十二局凭借资源禀赋、全链布局、品牌建设等优势,着力提升战略功能价值,积极发挥产业控制、科技创新、安全支撑作用,为服务国家战略、保障安全发展发挥强有力支撑作用。

雄安新区首个大规模建设的集中安置区——容东片区安置房

——从市场布局来看,重点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等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布点、开局、深耕”,抢抓“两新”“两重”“一带一路”市场机遇,调结构、优布局,促转型、稳增长。5年来,新签合同额超8000亿元 。

——从目标导向来看,用好考核“指挥棒”,树立高质量发展“风向标”,锚定“一率五利”目标,在适度做大规模的同时,在提质增效上狠下功夫,坚持高质量经营,强化项目精益管控,聚力“三金”压控,强力扭亏治亏,持续提升创誉创效能力,扎实推动高质量高效益的稳增长。

西藏高原首条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开通运营

——从履约能力来看,把加强项目管理作为品质发展的着眼点、夯基固本的着力点,坚持以项目为中心,聚焦价值创造和效益提升,强化项目全周期管控,焕新项目管理效能。95个铁路项目、742个路外项目顺利交付运营,年均交付项目近170个,充分展现了企业高效的管理协同优势和强大的履约攻坚能力。

巫镇高速东溪河特大桥,高度创中国西南地区同类型桥梁之最

——从专项优势来看,以宜兴、西康、康渝等时速350公里高铁“四电”集成项目为重点,全力打造企业“四电”品牌新高地;强化桥梁施工能力,在大跨、高墩、斜拉、转体等复杂桥梁施工上取得新突破,打造了巫镇高速东溪河特大桥等知名工程;依托津兴铁路、深江铁路、引江补汉等盾构工程,持续培育和提升企业大盾构施工品牌。

产业优:传统新兴产业“两翼齐飞”

山西永济,黄河岸边,在总占地45亩的中铁十二局永济装备科技分公司内,生产线正繁忙有序运转。

从一家钢模板回收再利用的周转厂“蝶变”为以多元合金共渗防腐预埋件和高速铁路声屏障钢结构研发生产等为主的核心产品的战新产业平台,成为中铁十二局培育未来产业、抢滩战新赛道的生动注脚。

2024年6月,中铁十二局自主研发的空陆两栖混凝土质量检测机器人亮相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因稳定的产品性能和高效的作业表现受到国内外客户的青睐,实现现场成交,现场交付。

自主研发的预制桥梁产品检测巡检机器人

抢抓战新产业发展机遇,引领产业变革,中铁十二局结合企业专项优势,着力培育壮大检验检测、运维养护、特殊作业机器人等既有特色战新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创新引领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其自主研发的多源平台智能安防机器人、智能巡逻机器人、预制桥梁产品检验智能巡检机器人等多项产品,为建筑行业推进智能化建造提供了强力支撑。

坚持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两端发力,在巩固铁路、公路、房建、城轨、市政等五大传统市场“压舱石”地位的同时,大力探索企业转型发展的“第二曲线”。

亚洲首座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机场

在安徽、山西、西藏等地布局通用航空市场,持续发力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等生态环保领域,进军光伏、风力、储能等新能源产业……5年来,中铁十二局从顶层设计出发,成立海外事业部、工程总承包事业部,组建新兴业务总部,积极布局高质量发展产业链,稳步拓展多个新兴市场领域。

海南东寨港(三江湾)生态修复项目

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同时,同步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和工艺升级,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更多绿色低碳示范项目,加快推进“六化”转型,实现“老树发新芽”。

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

樟吉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挖掘低碳建造潜能,创新推动固废资源重复利用,实现了工程集约高效、低碳耐久,在高速改扩建细分赛道,树立了智能绿色低碳建造的“十二局标杆”;在创下10项世界之最的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建设中,建设者综合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通信技术,使其一举成为“行业领先、世界一流”兼具安全、智慧、舒适的跨海新通道。

活力足:改革创新激活发展“新引擎”

完成产值13.6亿元,完成投资计划165%,人均年产值1238万元,整体经济效益超过预期。漳汕高铁项目的一组数据充分显现了期效激励实施带来的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中铁十二局已累计在564个项目推行期权激励,合同额近1866亿元,行权项目共计58个,责任预算指标4.94%,上半年预期收益率6.48%,责任预算执行偏差1.54%。

期效激励成果获评“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最高评级“一等奖”

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经济环境,深化改革和管理创新是有力提升企业活力效率的关键之举。中铁十二局坚持“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总体思路,企业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突出释放活力抓改革。探索实施“全员、全级次、全口径”薪酬管理体系,建立统一的纵向20级、横向5档、共计100岗级的宽带薪酬标准,岗变薪变、动态调档、能高能低,激励机制更加科学公平。

宝中铁路临建建管协同签约仪式

刀刃向内,挖潜增效。发挥全集团产业链整体合力,推行“设计院+工程公司+项目部+集团公司经管部”的临建建管协同机制,深挖临建工程节本创效。

坚持数智化转型,成立数字土木研究院,组建智能运营管控平台,持续推进施工协管平台、数字管理大厅开发和应用,自主搭建项目管理基础台账数智系统,初步建成管理决策数字化支撑体系,数字化管理理念、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日趋深入人心。

智能运营管控中心

深挖企业产业链“价值创造低洼矿区”,全面推行设备管理目标责任制,加快大物资“四链”建设,推动集采管理改革提升、降本增效。2024年,全集团各类材料集采节资率4.47%,其中水泥直供节资2.35亿元。

围绕增强核心功能和提升核心竞争力,5年来,中铁十二局聚焦价值创造和能力提升,坚持以增强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有力破除影响企业高质量运营的各类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提升资源配置、管理运营、激励约束等方面效能,推动企业稳健发展。

厚积而薄发,乘势而有为。中铁十二局将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在爬坡过坎中提质增效,在夯基垒台中积厚成势,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把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为中国铁建打造“最值得信赖的世界一流综合建设产业集团”贡献“十二局力量”。

推荐阅读

图片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