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能源与智能化的变革浪潮席卷工程机械产业格局时,长城重工以两年时光,在行业转型的关键赛道上确立了属于破局者的坐标。
这不是对新兴趋势的简单追随,而是一场关于 “如何用技术重新定义机械生产力” 的主动探索——从首台矿车点火时的技术验证,到如今成为绿色矿山装备的标准示范者,这家年轻企业的成长轨迹,恰是重工行业向新而行的微观样本。
01
技术硬核:让绿色矿山从概念到现实
工程机械绿色革命
矿山装备的“绿色革命”,从来不是口号。
2024年,长城重工自主研发的纯电宽体矿车GT105E上市,搭载蜂巢矿山专用电池与“一矿一策”智能电控系统,将能耗较竞品降低10%。这组数据背后,是对“新能源不是简单替代,而是系统升级”的深刻理解——从电池到电驱,从电控到无人驾驶,长城重工构建起纯电、混动、氢能三轨并行的技术路径,让矿山运输全生命周期零排放从概念落地。
技术的严谨,更体现在对标准的敬畏。2025年6月,长城纯电动矿车率先通过GB/T45048-2024国家标准验证,成为行业首家达标企业。而此前一年获得的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早已为这份“标准引领者”的底气埋下伏笔,以严苛标准筑牢产品生命线。2年时间,长城重工用167项专利申请(含67项发明专利)构筑的技术壁垒,正让“绿色智能矿山”的蓝图愈发清晰。
02
市场突围:用生态思维做透场景
在川渝地区的矿山工地上,长城纯电矿车的规模化运营已成为常态——从2024年四川双三水泥的10台订单,到一年后登顶区域市占率TOP1,这不是偶然的爆发,而是“场景化渗透”战略的必然。
长城重工的市场破局,这两步让前进的步伐更加坚定。
01
产业协同拓市场
2025年3月,与准格尔旗政府达成的1400台矿车合作协议,以及同步在新疆市场锁定的近千台需求,背后是“产业协同拓市场”的深度实践——通过与区域核心资源共建绿色矿山生态,将产品能力转化为场景化解决方案,实现从单一设备供应到全链条价值共生的跨越。
02
资本注资验证市场
资本市场的认可让长城重工的模式更坚实。2025年4月,由招商局集团、山东能源集团两大世界500强产业资本领投的5.2亿元A轮融资落地,不仅是对企业发展潜力的肯定,更印证了“产品+体系+金融”生态模式的可行性——以资本为纽带,嫁接产业资源与市场需求,让技术创新与商业落地形成良性循环。
从客户集群到战略区域布局,长城重工正在证明:工程机械行业的增长,从来不是简单的销售扩张,而是对产业生态的深度理解和参与。
03
成长密码:在初心与迭代中前行
“释放机械生产力”,这七个字刻在长城重工的基因。两年来,从“平台化+模块化+定制化”的敏捷开发模式,到嫁接长城控股森林生态体系实现“技术复用”,其成长的底色,是“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务实。
员工的研发笔记里,记着“如何让无人驾驶系统适配复杂矿山地形”;客户的反馈单上,写着“能耗降低10%带来的年度成本优化”;两周年,肩膀还略显稚嫩。当绿色矿山的需求持续升级,当智能化技术不断迭代,长城重工正在用下一个创新,回答“机械生产力的未来”——这里,有技术的温度,有市场的深度,更有与所有伙伴同行的坚定。
长城重工的每一个创新,早已不是对“过去”的延续,而是对“未来”的畅想——阐述如何让机械更有温度,让技术更适配场景,让每一次矿山中的轰鸣,都成为推动产业转型的回响。
两载同行,感恩每一位客户的信任、每一位伙伴的携手、每一位员工的坚守;未来已来,长城重工将继续以 “释放机械生产力” 为初心,在新能源与智能化的浪潮中,与时代同频,与产业共进。因为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独自奔跑,而是带着使命与信念,和所有同行者一起,向着更绿色、更智能、更高效的未来,坚定前行。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