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经验谈|中铁十四局:以链为媒,价值创造攀新高

经验谈|中铁十四局:以链为媒,价值创造攀新高

“上半年通过四维集采节资率超5%,云链平台境内项目应用率100%,闲置资产盘活创造价值超3亿元……”

在中国铁建2025年二级单位负责人研讨班上,中铁十四局亮出上半年供应链管理“成绩单”。作为企业降本增效、固本培元的“关键抓手”,该公司以穿透式管理破局传统模式,以创新举措构建现代化供应链体系,为基建行业供应链升级提供了“十四局方案”。

穿透式管理

筑牢供应链“四梁八柱”

“供应链管理不是单点优化,而是要像钢筋贯穿混凝土一样形成有机整体。”近年来,该公司以“三级联动”机制为骨架,构建起覆盖全层级、全流程的供应链管理体系,让“四梁八柱”既扎得深、又连得紧。

“以前项目采购业务标准不统一,现在有了‘说明书’,基层办事心里亮堂多了。”这是项目管理人员对供应链制度升级的直观感受。中铁十四局以中国铁建供应链管理制度体系为纲领,成立“领导小组+工作专班”,优化6项制度办法,实现权责利“一张图”统筹。

中铁十四局编制的《设备物资管理标准化业务手册》和《设备物资管理风险防控手册》

为进一步提升业务标准化、集约化、穿透式管理水平,该公司编制《设备物资管理标准化业务手册》和《设备物资管理风险防控手册》,理清了“前后台”的职责分工和业务标准。组织16次全级次宣贯培训,确保各层级管理人员应知尽知。

组织开展铁建云链平台应用培训会

作为中国铁建“云链码”首批试点应用单位,该公司依托“铁建云链”平台,建立“培训-考核-提升”良性循环,已累计上线项目信息968个,境内项目应用率、合同备案率均达100%,物资电子采购率98.4%。该公司运用“云链码”技术,通过合同编制直接引用平台数据,财务单据实时同步,实现“无合同不结算、无结算不支付”的管理目标。

中铁十四局重构供应商管理体系,评价出优秀供应商230家、A级供应商2536家,优秀供应商享受采购评审加分等激励政策,打造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供应链生态圈。

制度如纲,标准如目。通过“四梁八柱”的有机咬合,让供应链从“松散链条”变为“刚性网络”,为企业降本增效筑牢了根基。

四维集采

按下降本增效“加速键”

“同样的钢材,通过战略采购每吨能省100多元,小额物资在商城下单,当天就能到货。”在物资业务“每周一讲”培训会上,这样的“省钱账”让参会人员眼前一亮。近年来,该公司以战略采购、框架采购、商城采购、撮合交易为四大支点,构建“四维一体”集采体系,用规模化、集约化扎紧成本管控的口子。

战略采购“刚性执行”是降本的“重头戏”。该公司将年度52亿元战采目标分解到具体项目,与物资集团组建工作专班实时对接,以“成本最优”原则增补10余家战采厂家。上半年通过物资集团实施采购17.58亿元,节资5.11%。其中,系统内首单工业油品战采落地,实现节资18%,为同类项目提供了可复制的“战采样本”。

业务人员在铁建商城进行比选

框架采购“拓展品类”持续释放规模效应。该公司按照“统谈、统签、分采、分付”原则,整合52类常用物资需求,实施集团级框采,形成供应商名录。螺栓、塑料管材等物资的采购价较市场价平均低10%左右。

商城采购“应采尽采”让便捷与节资兼得。通过“首单加分、月度排名”激励机制,该公司畅通商城运营方与用户沟通渠道,对首单采购项目给予通报表扬和考核加分。上半年完成商城采购1.3亿元,节资3250万元,从办公文具到小型机具,都能实现“指尖下单、快速到货”。

水泥“撮合交易”首单成功落地

撮合交易“快速响应”破解了紧急采购难题。在30个水泥项目、35个锚具项目试点中,该公司通过每日调度加速落地,目前已实施28个项目的撮合交易。这种“供需直连”的采购模式,成功将采购周期从3天缩短至24小时,供应商响应速度提升了66%,水泥、锚具分别节资约12%和10%,让项目“急用料”不再犯愁。

从“分散采购”到“集中发力”,从“线下议价”到“线上协同”,中铁十四局的四维集采模式激活了供应链的成本潜力,将资金花在“刀刃上”,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资产盘活

唤醒“沉睡资源”的价值潜能

“设备闲着是成本,用起来才是资本。”近年来,该公司跳出“重采购、轻管理”的传统思维,通过跨区域协同、政策精准对接、产业模式创新,让盾构机、铁路专线等“沉睡”的资产重新焕发生机,探索出一条“存量挖潜”的新路径。

整修改造铺轨设备应用于海外项目

针对大型设备“项目完工即闲置”的痛点,该公司组建专业盘活团队,建立“内部调剂优先、外部租赁补充”的跨区域协同机制。他们将闲置的盾构机、运架梁、焊轨设备通过市场化出租,实现创收超亿元;为匹配海外项目需求,他们对20余台套铺轨、养护设备进行适应性改造,节省设备投入8000余万元;通过云链平台跨项目调剂2.38万吨周转材料,实现价值1.17亿元,让“压箱底”的资源变成了“活资金”。

紧跟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该公司成立专项工作组,主动对接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把政策“利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效益。累计获批设备更新补贴2.3亿元,在系统内位居榜首;争取低息贷款10.57亿元,为老旧设备升级换代注入“金融活水”。

运营中的兖州国际陆港物流园

面对兖州铁路专用线的闲置困境,该公司打破“单一运输”的功能局限,规划了“厂区变园区、库房做仓储、专线发班列”的盘活思路。如今,这里已建成集仓储物流、产业孵化于一体的园区综合体,孵化的物流公司累计营收达36亿元,让曾经的“闲置专线”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的“黄金通道”。

从设备“醒过来”到资产“活起来”,这种“向存量要增量”的智慧,正成为中铁十四局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

中铁十四局以供应链管理的系统性变革,走出了一条“向管理要效益、向创新要动能”的发展路径,不断推动供应链管理从“降本增效”向“价值创造”跃升,为中国铁建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提供更坚实的支撑、贡献更鲜活的实践。

推荐阅读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