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无人机飞跃群山
打通山区配送“最后一公里”
电力巡检无人机自主飞行
“精准把脉”识别线路设备故障
无人机基站飞临险境
为受灾地区架起“通信桥梁”
测绘无人机开启“上帝视角”
掀起工程勘察效率革命
……
低空经济
这一以低空空域为依托
以通用航空和无人机产业为核心的
战略性新兴业态
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
重塑生产与生活图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特别强调,要“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推动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指出,新兴产业要突出“以新求进”,因企施策、分类推进,超前谋划低空经济等新领域新方向。 中国铁建积极发挥资源整合优势,以开放姿态拥抱前沿科技,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技术破壁,勇当生态建设“先行军”
技术突破与生态建设是经济业态腾飞的重要基石,中国铁建多措并举发挥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参与多个城市低空经济规划编制,参与相关技术攻关和课题研发,开展专业人才技术培训,为低空经济夯基助力。
铁五院依托中国铁建机场院已先后参与全国十余座城市的低空经济规划编制工作,与雄安国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赤壁低空经济区相关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昆仑集团联合申报的《无人机仿真适航验证平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将面向eVTOL及中大型无人机混合运行需求,建设仿真适航验证系统,为后续适航审定与检测业务提供技术支撑。
中铁二十三局针对高海拔复杂地形造林难题,联合攻关高原物资运输技术在拉萨南北山3800多米高海拔林区,定制开发耐低温、抗强风运输无人机,成功突破电池续航短、精准起降难等技术瓶颈,单套设备日运输量高达1.4万至1.6万斤,为极端环境下的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技术新范式。
低空经济热潮下,中铁二十局技工学校率先按下新兴产业发展 “加速键”,成功申报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举行“无人机应用技术+低空经济” 融合创新宣讲大会,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并共建无人机飞手培训基地,企业专家全程参与技能人才培养,为低空行业发展源源不断贡献人才。
02
基建筑基,担当低空网络”主力军“
作为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通用机场是指专门为民用航空器从事除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而使用的机场。服务对象包括直升机、无人机、小型私人飞机等。中国铁建发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主力军作用,肩负起“筑巢引凤”的重任,深度参与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网络的构建。
中铁十五局承建的高邮高新区通用机场项目是“十四五”期间江苏省内首个获批并开工的通用机场项目,作为地区级A1类生产服务型通用机场,以生产作业和消费服务为主导功能,建成后将构建起丰富的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能够满足医疗救护、城市消防短途运输、公商务飞行、空中游览等各种民生服务,为江苏省低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中铁十二局聚焦“低空经济”,立足企业在机场航道专业的技术储备和比较优势,快速从民用航空市场切入通用航空市场,先后参与山西乡宁通用机场安徽砀山梨园通用机场洛阳龙门通用机场、沧州中捷通用机场、砀山通用机场、内蒙古突泉县通用机场等多个省份的通用航空项目建设,在航空市场领域打造了“新增长极”。
中铁二十五局承建的青岛市即墨通用机场项目于2024年7月11日正式开航,飞行区主要包括1条800米长跑道、3条垂直联络道和4.7万平方米停机坪。该机场与即墨综合保税区位置紧邻,优势互补,突出“通航+保税”特色,重点发展飞机总装交付、飞行培训、作业飞行、应急救援、通航旅游、展览销售等通航领域业态,是青岛市乃至山东省发展“低空经济”通航产业的重要基础设施。
中铁上海院设计的启东东部航空低空直升机机场改造项目对现有低空直升机机场开展全面改造,旨在进一步优化机场整体布局,完善相关基础配套设施,打造功能齐全的现代化低空飞行枢纽。项目建成后将助力启东市低空旅游常态化运营,在应急救援、医疗救护、消防灭火等方面提供有效支持。
资本集团所属诚合保险依托中国铁建的全产业链资源与工程实践经验,深耕低空经济保险领域,在该领域形成了精准的风险识别、灵活的方案定制高效的理赔服务保障三大核心优势。作为专业的保险经纪服务商,诚合公司已为行业二十六家无人机品牌提供风险保障解决方案,覆盖物流运输、应急救援、海上巡检、施工基建、风险查勘、吊装运输等场景,累计承保规模超10亿元。
工程赋能,挺进技术应用”主战场“
近年来,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逐步延伸至中国铁建重大项目勘察设计、建设运营一线。在重点铁路项目踏勘一线,在运营高速公路巡养检管中,无人机既可协助大幅提高勘察勘探效率,也可发挥体型小巧、灵活机动的优势运输材料,为传统设计施工安装智能引擎,全面提高了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
铁一院技术团队基于无人机非接触测量技术的既有线复测方法,利用无人机搭载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仪、高分辨率相机,快速获取高密度、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点云和影像数据,通过智能算法提取、人机交互识别等手段,实现铁路既有线复测要素的高效提取。该技术已在临额铁路既有线改造、将淖线复测、陇海铁路扩能改造等项目中成功应用。
额哈铁路扩能改造项目中,铁五院创新采用低空无人机LiDAR航测制图技术,集成机载三维激光扫描、北斗导航与惯性测量单元,快速构建额哈铁路全断面毫米级三维点云模型。相比传统勘测手段,外业作业效率提升4倍,人工既有线作业时间及天窗资源占用减少80%,告别“人海战术”与“盲区困扰”,以无接触式制图保障了营业线铁路勘测作业安全。
在重庆合安高速,昆仑集团无人机飞控平台正在有序起降遥测无人机。依托自主研发的“高速公路空天自主检测系统”,昆仑集团构建起“外业智控飞行+多源数据采集+智慧化分析”一体化解决方案,将路段巡检管养从“人工二维”向“智能三维”迭代,缩短60%的异常情况巡检时间,切实提升“铁建高速”智慧运营能力。
中铁十一局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站前7标项目白马山隧道施工现场,建设者采用重载无人机进行混凝土吊运,无人机配备了高精度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和施工安全风险,满足短距离、高落差、多频次的作业需求。
中国铁建大桥局在津潍高铁项目中应用AI智能无人机,构建起一套覆盖10公里的立体安全防护网系统。该系统采用“算法+硬件”双驱动模式,能精准识别不安全行为、侵线预警等。通过每日自动分析数据优化巡线方案,结合BIM技术将现场情况数据可视化,整体巡检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3倍,人工成本降低80%,隐患识别准确率超过80%。
在济南黄岗路穿黄隧道,中铁十四局依托行业级无人机,为基坑监测装上“智慧眼”。以厘米级航测精度扫描基坑全貌,用15分钟完成传统人工2小时的巡查覆盖。测绘人员借助无人机实时回传高清影像,通过AI算法快速比对历史数据,及时发现被破坏的测点或周边堆载变化,从“被动查问题”到“主动防风险”,筑牢基坑施工安全防线。
中铁十六局承建的广东省首批“山水工程”——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废弃矿山治理及华城镇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与修复工程(一期)项目建设中,团队采用“无人机航拍+3D建模技术”,为现场施工提供数据指导,同时,针对崩岗山高坡陡、地形复杂、大型机械难以进入的难点,采用农业无人机进行材料吊运和播种施肥等工作,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
中铁十七局巴布亚新几内亚输变电项目,无人机飞越原始森林,牵引导绳往返于铁塔之间,仅用时10分钟便完成放线作业。无人机放线技术通过“空中作业”模式,从效率、成本、安全、环境适应性等方面全面优化了输电线路施工流程,尤其在跨越复杂地形区段施工中,其优势更为突出,已成为推动电力工程智能化、绿色化的重要力量。
中铁十八局西中环快速路跨海河桥工程项目引入高频次无人机巡检机制,对全线关键工点作业状态、安全规范执行以及沿线物料的规范堆放情况,进行全覆盖、无死角的动态空中监控,极大提升了安全风险识别速度及隐患整改效率,为项目高效、安全推进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中铁十九局在矿山施工中积极使用无人机三维建模技术利用红外热成像、激光雷达、摄影等模块对露天矿进行数据采集,实现远程施工监测与调度。通过周期性航测生成三维实景模型,结合InSAR(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可识别地表毫米级位移真正推动矿山管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范式变革,有效提升了矿山行业的安全管理、生产运营及生态治理效果
中铁二十三局针对70°以上陡峭山体,在龙泉山项目首创“无人机+陡坡造林”智能施工体系,运用无人机开展树苗精准投送、肥料定点喷洒,替代传统人工攀爬作业,极大降低安全风险;搭载高分辨率摄像头和多光谱传感器的无人机,能快速识别出缺水、病虫害等问题区域,工作人员根据报告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新造林地管护效率,施工和管护效率大幅提升。
中铁二十四局漳汕高铁枢纽项目引进无人机自动巡航系统,远程规划航线实时采集现场数据,通过云端建模有效监测路基段、桥梁段等重点区域施工情况,让现场各项数据一目了然,实现施工进度、安全质量管理可视化展示,为项目施工组织提供决策依据。
推荐阅读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