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8·15直播预告丨绿色矿山学术论坛·第一期

8·15直播预告丨绿色矿山学术论坛·第一期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挥《绿色矿山》平台赋能作用,构建资源共享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破解矿山绿色发展的技术与管理瓶颈,推动矿山领域向“绿色、安全、智能、低碳”新范式迭代升级,《绿色矿山》编辑部联合煤炭智能开采与岩层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于2015年8月15日召开“绿色矿山学术论坛·第一期”活动。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主办单位

《绿色矿山》编辑部

煤炭智能开采与岩层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

会议时间

2025年8月15日 下午 14:00—16:40

观看方式

(1)手机端: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视频号,或点击“直播预告”即可预约观看直播。

(2)电脑端:电脑端登录微信,关注视频号,点击头像即可观看直播。

会议议程

开放10个名额参与会后交流讨论环节,可联系编辑部报名

联系方式:

journalofgreenmine@163.com

13031021601

联动媒体

《煤炭学报》、《煤炭科学技术》、蔻享学术、科研云、青要之约视频号、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

主持人简介

康红普

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煤科工集团技术委员会主任,中煤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开采研究分院党委书记、院长,《绿色矿山》主编。长期从事矿山岩体力学与岩层控制科研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煤炭行业重点科研项目60余项,取得了多项重要科研成果,30 余次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通过20多年持续研究,提出预应力支护理论,开发出基于地质力学测试、以锚固、注浆与卸压为核心的煤矿巷道支护成套技术,取得重大、系统创新性成果,为煤矿高效、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研究成果已经大面积推广应用于我国20多个省、50多个矿区,涵盖我国煤矿绝大部分复杂困难巷道类型,解决了大量支护技术难题,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煤矿岩层控制理论与技术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报告人简介

鞠建华

自然资源部咨询委员,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原司长,博士,研究员。长期从事自然资源管理、战略研究、规划编制和政策及标准规范等制定,组织编制了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全国国土规划、国土资源规划等重要规划工作,先后主持国士资源大调查、矿产资源国情调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等国家重大工程专项,创建、设计和推动绿色矿业发展和绿色矿山建设等。

姚 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环境科学与工程中心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耶鲁大学访问教授;德国国家UFZ环境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环境与能源国际联合基地”主任,中国-匈牙利政府间“环境与健康”联合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13、14、16届学科评审组成员,资源环境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专家组成员(2015年任副组长),国家奖评审组成员,联合国环境署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关村绿色矿山企业产业联盟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际节能环保协会专家委员会执委,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可持续发展会理事,北京市科学道德及学风建设宣讲团成员,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Part A、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及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多个国际期刊编委。

王 亮

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家注册审查员,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资源经济与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矿业科学协同创新联盟副理事长,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专家,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双碳”服务与认证工作委员会委员,内蒙古地质环境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学会副会长,内蒙古地质学会副会长,煤炭精细勘探与智能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中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七所高校硕士生校外导师,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励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九个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行业标准结构主要起草人之一,《智能矿山建设规范》起草人之一、绿色矿山系列丛书主编之一、高校教材《绿色矿山概论》主编之一。

申新山

高级工程师,现任北京华夏绿洲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技术总监,天津中联格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高级顾问、久鼎生态环境(四川)有限公司技术总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矿山生态修复国家创新联盟理事,中国林学会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工程绿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技产业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创面生态修复绿色产业发展平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关村绿色矿山联盟矿山生态修复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关村众信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北京生态修复学会会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外指导教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合作指导教师,深圳市立体绿化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深耕生态修复二十余年,专注新技术、新材料等引进开发与成果转化,获授权专利三十余项,参编多项标准,参与十余项课题研究,发表论文十余篇。荣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荣获绿色矿山突出贡献奖。

编辑丨李莎

审核丨常明然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期刊出版公司拥有科技期刊21种。其中,SCI收录1种,Ei收录5种、CSCD收录6种、Scopus收录7种、中文核心期刊9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1种、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4种,是煤炭行业最重要的科技窗口与学术交流阵地,也是行业最大最权威的期刊集群。

期刊简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搭建绿色矿山建设领域高端学术交流平台,2023年5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主办的中文科技期刊——《绿色矿山》(Journal of Green Mine)应运而生。《绿色矿山》为季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1912/TD,ISSN号:2097-3357,由《绿色矿山》编辑部负责策划、出版、发行。

刊登范围

绿色勘查、绿色开采、矿山地下空间利用、绿色选冶、矿山环境保护、低碳技术及节能减排、数字矿业、绿色低碳经济政策与评价等。

期刊主页

http://www.lsks.org.cn

投稿网址

https://lsks.cbpt.cnki.net/EditorAN/index.aspx?t=1

联系:常明然

电话: 010-87986452

邮箱:journalofgreenmine@163.com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