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跨过沙海便是星辰大海,穿越撒哈拉沙漠修铁路是怎样存在?

跨过沙海便是星辰大海,穿越撒哈拉沙漠修铁路是怎样存在?

当地时间7月7日,一列重载列车呼啸驶过阿尔及利亚西部铁路矿业线项目优先段最后一个焊轨接头,中国铁建承建的阿尔及利亚西部铁路矿业线项目135公里优先段轨道铺通,标志着非洲首个沙漠重载铁路取得重大进展。

铺通现场

“中国铁建作为全球铁路建设领域的领军企业,阿尔及利亚政府的选择已被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阿尔及利亚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部长拉赫道尔·拉赫鲁赫在接受阿尔及利亚国家电视台等当地主流媒体采访时指出。

2023年12月,中国铁建与阿尔及利亚国家铁路投资设计与实施监督管理局正式签约西部铁路矿业线项目。该项目全长575公里,是落实两国元首会晤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阿两国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也是中国铁建在阿承建的最大单体工程和非洲首个沙漠重载铁路项目。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和非洲人民共同的愿望。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复兴号’上,非洲不仅是同行者,更是发展红利的分享者、受惠者。”中国铁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表示。

作为在阿经营时间最长、业务规模最大的中资工程企业之一,中国铁建以互联互通助推产业发展,通过打造更多“铁路+矿产资源”“铁路公路+工业园种植园”“铁路公路+港口+自贸区”等产业协同发展新模式,为两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了新动力,为“新阿尔及利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项目实施过程中,中国铁建调动多方资源,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确保按时保质完成西部铁路线项目,不仅体现了中国速度、中国质量、中国水平,还充分展现了中国企业在铁路等大型基建领域的实力、信誉,助力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持续走深走实。

驻守“撒哈拉”,挑战极限环境

恶劣的自然环境让所有初次踏上这片神奇土地上的参建人员不禁心头为之一颤。

没有通信网络信号、地面没有参照物,平均50摄氏度的地表温度能烤熟鸡蛋,进入施工区域需穿越800公里外的中转站运送物资,各类建材短缺、主材需要进口,物资运输调度难,距离北部最近港口1650公里……

项目航拍

西部铁路矿业线项目地处撒哈拉沙漠核心地带,属典型热带沙漠气候,降雨少,日照强,地表几乎没有任何植被,夏季地表最高温度能达到55摄氏度,冬季昼夜温差大,线路范围500公里的无人区内,无水、无电、无信号。

“恶劣的环境不仅给项目施工生产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严重威胁着参建人员的生命健康。”在这里,400公里以内没有医院,生活物资以及饮用水等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资源均需从1000公里以外地区运输……

资源匮乏,劳务短缺,物资、机械、生活补给的运输成为项目推进的巨大障碍。大自然的残酷衬托出参建人员的顽强,誓在“无人区”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铁路生命线的决心。

驻守撒哈拉,挑战无人区。面对重重挑战,项目团队开始逐个破题,建设职工之家运动场所和沙漠“蔬菜大棚”,项目部仅用时4个月就建成可容纳1000人的主营地,搭建起一座海外温馨家园。缺乏医疗条件,他们就在各标段设立专业医务室,并配备急救车,建立属地定点医疗与急救优先的航空线路。设备紧缺,他们立即调动中国铁建在阿205套设备,实现快速进场,并当机立断,从国内采购设备1328台(套),迅速打开局面,进入施工大干阶段。

咬定目标,不破楼兰终不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手握成套成熟技术经验的项目团队在漫天黄沙的撒哈拉也无计可施。

西部铁路矿业线项目需要的道砟多达360万吨。可最初勘察结果却让人一身冷汗——唯一一个道砟场在项目线起点350公里之外,最远达1100公里,光运输费一项就增加了1个多亿人民币。

“必须找到近的、优质的料源,越快越好!”寻找道砟场的任务落在了中国铁建阿尔及利亚西部铁路项目副经理吴海城身上。

从查阅设计文件和地质资料,到地矿局查找档案,研究谷歌地图上颜色的变化,学习识别火山岩的方法,到走访当地牧民、请教退休地质专员,吴海城从多个渠道发力。

工人正在作业

“苦寻无果”的吴海城带着司机、翻译和一名属地工程师将目标转向了几十公里外的沙漠深处。荒漠中没有参照物,靠的是司机的直觉、野外的经验,进去时大方向是找山丘,返回时是找公路,天黑返程时搜寻公路上偶尔行驶的车灯作参照。

一次踏勘后的返程途中,心有不甘的吴海城再次要求顺着地图上标着有火山岩迹象地方驶近沙漠,当车路过一处干涸的河床时,吴海城突然发现:冲刷处竟有裸露的岩块。停下车,拾起一块掂一掂——密度很大!敲一敲——声音很脆!敲碎看看质地——是花岗岩!

凭借“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意志,在历经两个星期的沙海跋涉后,吴海城找到了符合要求的料源,“连当地地矿局工作人员都纷纷赞叹中国人的能力和智慧。他们没想到中国人竟然能够找到他们都不曾知晓的火山岩资源”。

2024年10月,项目两条具备每小时500吨生产能力的道砟生产线正式投入运营,一粒粒道砟自10余米高的出料口倾泻而下,汇聚成座座小山。

生产出的道砟

殊不知在这背后,每一步都凝聚着项目团队大量的心血和付出。在这里,坚强的意志和决心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

今年6月,项目部收到消息:原计划7月12日铺通的135公里优先段,需提至7月5日前完工,向阿尔及利亚革命日庆典献礼。此时,剩余未铺轨路段仍有30公里,轨枕、道砟供应紧张,在50摄氏度的沙漠里,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中阿建设者正在进行轨道作业

“无论付出多大代价,也要保证完成任务!”100多名铺轨队员,24小时轮班倒。白天,钢轨被晒得滚烫,队员们衣服湿了又干,析出层层白碱,项目部便紧急调配冰镇矿泉水、功能性清凉饮品,并安排大巴车24小时跟随,作为临时休息站;夜晚,撒哈拉的飞虫如乌云般袭来,队员们在高效防虫面罩、长袖防叮咬工装的“全副武装”下继续作业。

从焊花飞溅的基地到热浪翻滚的铺轨前线,从精准调度的指挥中枢到保障有力的后勤网络,建设者们对抗荒芜,将“天方夜谭”变为现实。

标准融合,引领中阿“质”造

“每个节拍时间可生产轨枕10根,生产效能为当地轨枕厂的2.5倍,目前轨枕厂双线四班满负荷运转,日产量达5200根”,西部铁路矿业线的轨枕厂里,七月的太阳晒得铁皮顶棚发烫,项目青年突击队队长李祖礼穿梭于拉丝、脱模等核心工位。

2024年9月30日,中国铁建建设的阿尔及利亚首座现代化智能轨枕厂建成投产,该轨枕厂采用的中国设备集成了全自动模具出入窑码垛机、全自动轨枕码垛系统等,实现了中国重载铁路混凝土轨枕成套技术第一次创新性输出,连续刷新阿国和非洲生产纪录。

整齐码垛的轨枕

技术创新贯穿项目始终,成为推动工程高效推进的核心动力。“枕中瘦腰、预留排沙孔”新型重载铁路轨枕设计理念的开创性地应用,契合了欧洲技术标准要求,生产的改进型轨枕不仅在轨道稳定性、产品耐久性、铁路运行安全性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还延长了轨枕寿命、降低了铁路维护成本。

首次在阿采用CPG500长轨铺轨机铺设单根长达504米的钢轨,引进阿尔及利亚首台CPG500铺轨设备、首条自动焊轨生产线……中国铁建通过引入中国先进的铺轨、焊轨技术,带动中国设备、中国方案走进当地,高标准、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以“中国速度”重塑非洲基建标准。

CPG500长轨铺轨机

焊轨是铁路的生命线,合格率必须100%。施工中,中国铁建引入数字化焊接控制系统,实现了电流、电压及温度等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控;自动化打磨设备的投入运行,将单焊头处理时长由15分钟缩短至9分钟,日焊接接头数量最高可达120个。通过持续的工艺优化、设备维护保养以及焊接参数精细调试,最终实现上线长钢轨焊缝合格率100%,达到国际优级标准。

中阿职工足球赛

如今,在这片曾经荒芜的撒哈拉沙漠上,在7000余名中阿建设者协力攻坚中,钢铁巨龙正在一米一米向前延伸。展望未来,这条穿越沙漠的钢铁巨龙必将满载着资源与希望,为阿尔及利亚乃至整个非洲的发展腾飞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推动中非友谊与中阿合作迈向新的高度。

推荐阅读

图片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