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论述,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打造中国品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十多年来,中国铁建以“三个转变”为指引,锚定“美好生活建造者”品牌定位,聚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致力于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围绕“建筑工程承包商、基础设施运营商、高端装备制造商、战新产业发展商”打造品牌新标签,瞄准“新基建、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新服务”打造品牌新赛道,全面强化顶层设计,大力推进品牌管理,加速品牌国际化进程,建设了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知名品牌。
中国铁建官微推出“品牌说”栏目,持续聚焦中国铁建的文创魅力、故事魅力、创新魅力、重器魅力、服务魅力、文化魅力、责任魅力
从填补铁建系统空白到技术达到行业最高标准,从月产42吨到年产超万吨,从默默无闻到广受系统内外客户信赖,中铁十五局用7年时间把“桥配”做成中国铁建第一、全国前五的硬核品牌。
从组建到快速发展,虽然只有短短7年,但悠久的历史过硬的产品、优质的服务成为“桥配”品牌的成长基石。
品牌历程
从贵州高原到大美黄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黄山这座绿色之城,在距离被誉为中国最美高铁的杭黄铁路不远处,有一座制造低碳绿色桥配部件的智能工厂。
这就是中铁十五局黄山通桥智能装配有限公司。
黄山通桥智能装配有限公司
与传统的以木材、石材、混凝土等材料为主的桥梁配件相比,智能工厂建造的钢结构桥梁配件性能稳定、强度高、可回收且装配式安装,无需现场支模、养护等,更绿色、更环保,减少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
如今,在业内“桥配”细分赛道,中铁十五局“桥配”品牌是中国铁建首家专门生产桥梁配件的“正规军”,其主打产品支座预埋板、防落梁预埋板等桥梁配件产品,在全国位居前五。
为什么是他们?
这还要从历史说起。1958年,原铁道部直属都匀桥梁厂为新中国最早期七大铁路混凝土预制品工厂之一。工厂下设预制厂、机械厂。2000年8月,原铁道部五大公司脱钩。次年,桥梁厂划归中铁十五局集团。
徐盐铁路
多年来,中铁十五局相继参建了京沪高铁、沪昆高铁、大西客专、哈齐客专、郑万客专、徐盐铁路、沪苏湖铁路等一批国家重难点工程。尤其是参建了当时亚洲最大高铁箱梁预制场—京沪高铁磨盘张梁场。一个个重难点项目建设,为“桥配”品牌的萌芽提供了先天条件。
2016年,中铁十五局产业链合并重组,将原铺架板块、都匀桥梁厂、南京混凝土制品公司整合成立新公司,即今天的装配科技有限公司,总部设在南京。并将桥配品牌定位为公司的核心主业之一,精心培育与打造。
江门科创公司
这一定位是科学合理的。这是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绿色低碳发展相关要求的需要。钢结构桥梁堪称绿色交通“脊梁”,全国铁路年均40万吨、中国铁建系统内15万吨。七年前,他们在调研中发现,在铁路桥梁附属钢结构产品领域,通过CRCC认证并获Q/CR749.3专利授权的企业名册中,中国铁建系统尚属空白。而他们,要凭借历史优势与技术优势,填补这一空白。
选准了,就笃定前行。2018年,黄山桥配分公司应运而生,彼时,中铁十五局内部桥梁配件需求量已突破1.1万吨,桥配市场单价一路飙升。为乘势而上,扩产能、建新厂,2023年5月经审批成立独立法人公司——黄山通桥智能装配有限公司,该公司成为系统内唯一桥梁配件法人单位。
品牌优势
打造返工率为零的优质产品
用品质拓市场、用诚信树口碑是“桥配品牌”的价值体现。
7年来,他们以智能化、绿色化、精细化“三化”融合为引擎,把品质刻进基因,把成本压到极致,打造出行业成本最低、质量最优的现代化流水线,让“桥配”成为客户心中绕不开的性价比之王。
自动控制系统的渗锌炉
工艺改革,一克锌也要算到极致。他们经数百次调试,优化渗锌配方,在满足标准的基础上,每吨工件节省渗剂10公斤,耐蚀寿命却提升20%以上;同时采用国内最大渗锌炉+实施全封闭悬链线喷漆,一条线贯通“清洗—钝化—烘干—喷漆—固化—下架”,节拍以分钟计,用工减半、能耗降三成,达到国际国内最先进水平。自主研发3.5米防落梁反力装置、自制校平工装,一次成型零变形,把返工率直接清零。
装备升级,效率提升实现毫米级精度。黄山通桥公司引进84台设备,尤其数控激光切割机取代老旧等离子切割机,切割误差控制小于0.03毫米,板材利用率几乎100%,效率翻番。8台焊接机器人同步上线,焊缝一次合格率99.8%,自动收尘让车间PM2.5浓度下降70%,职业病发生率趋零。
杭州机场钱塘管片厂管片水样池
绿色工厂,屋顶就是发电厂。8000平方米光伏板,年发电量100万千瓦时,年减碳950吨,相当于再造一片340亩森林;生产用电自给率超过35%,度电成本直降0.18元。
通过一系列举措,成本大幅下降,质量登顶。黄山通桥公司产品残次品率大大降低至千分之三以下,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赢得了客户的满意,“行业领跑、工艺精湛,质量过硬,服务周到”“价格公道,合作共赢”“质量可靠,值得信赖”成为客户共识,团队连续斩获“优秀供应商”称号。
工艺更精、设备更智、能耗更绿、价格更优——黄山通桥公司用一连串实打实的数据,把“质优价美”写进了中国铁建桥梁配件的新标准。
一次拿下铁路混凝土梁防腐配件CRCC六大单元认证;
高铁桥面钢栏杆、混凝土T梁、混凝土箱梁、梁缝钢盖板、人行道支架及栏杆五大单元获得Q/CR749.3专利授权;
专利、标准两项指标均列中国铁建第一,全国 36 家获证企业综合排名第五。
这正是验证了那句话:品牌是产品的灵魂,产品是品牌的宿主。
品牌服务
以良好信誉“开门迎天下”
产品即品牌,好产品自带“流量”。
在黄山,矗立在山顶的迎客松已达千年。从1958年延续至今的“桥配”品牌也有67年。要企业百年长青,凭的是优质产品、优质客户、优质服务。
如今,黄山通桥公司已位居中国铁建系统内桥梁配件行业“客户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双料冠军,以最高标准、最全品类、最大产能,为铁路桥梁预埋件市场提供了真正意义上的“一站式供给”,完成了由“内部配套”到“全面搏击市场”的华丽转身。产品足迹纵横四方——北达内蒙集通铁路,南抵广东深南铁路,西至新疆乌将铁路,东到黑龙江佳同铁路。
乌将铁路
策略升级,黄山通桥公司坚持由“内”向“外”的系统战法。2025 年初,公司发布《内部产品采供实施指导意见》,以制度形式固化“必采直供、刚性支付”,项目优先选用“桥配”产品,订单量纳入所属单位负责人年度绩效考核;同时,依托战略支持和自身积累,支座预埋板等六大产品单元一次性纳入中国铁建必采目录,锁定系统重大工程首选供应商地位。
品牌出圈,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双向奔赴。两年间,累计接待 20 余批次客户现场观摩,涵盖业主、总包、设计院及第三方检测机构。在沪苏湖铁路项目以自建标段为示范,打造全线“样板段”,直接撬动沿线标段追加订单;组织深南铁路专场推介会,一举拿下 5 家新客户。同时深化战略协同,以共有互联铁路(宁波)公司为桥梁,实现产品联合开发、供应链资源共享,合作粘性再升级,达到互利共赢。
沪苏湖高铁南浔制梁场
目前,黄山通桥公司系统内单位合作率80%,与系统外16个建筑单位签订合作协议,生产利润率连续三年保持增长,盈利能力与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成为黄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潜力之星”企业。
从“闭门造配件”到“开门迎天下”,黄山通桥公司把“桥配品牌”锻造成一张响当当的市场名片。
展望未来,黄山通桥公司将完善“桥配”品牌体系建设,将其纳入企业“十五五”发展规划,锚定“跻身系统内工厂第一方阵、勇当预埋件行业领头羊”的宏伟坐标。
以科技为翼——全面升级智能产线,同步布局海洋工程、风电塔架预埋件等高端场景;
以市场为桨——携手各路局深耕既有线维保蓝海,打造“制造+服务”双轮驱动模式,力争产值两年翻四番;
以品牌为旗——持续锻造“桥配”金字招牌,让“桥配”成为中国桥梁预埋件市场最可信赖的“国家队”,为中国铁建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企业贡献更强动能、更大增量。
推荐阅读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