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在动力总成事业部“忆往昔、感党恩、争先锋”七一座谈会上,来自无锡、长春、大连三地的老中青党员代表依次发言,回忆入党经历,表明入党初心,讲述成长历程,围绕党员责任担当和事业部当前任务,表达了肩负使命、奋勇拼搏的决心。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心声。
张瑜辉
长春工厂箱装配车间主任
我是张瑜辉,作为一名具有27年党龄的党员,心怀崇敬和感慨参加了“忆往昔、感党恩、争先锋”七一座谈会。
向身边的榜样看齐
1991年参加工作,到1998年入党,这七年在变速箱厂生产科的时光,让我读懂了“党员”二字的分量。那时的生产科,外协库班长李晓华、毛坯库班长云宝林,是我眼里最鲜活的榜样——我几乎没见过他们休息,车间里永远有他们忙碌的身影;外协件的库存数据、毛坯的周转周期,他们张口就能报出精确数字;领导安排的急难任务,从没有一句“不行”,只有“马上办”。
他们让我明白:党员不是喊出来的,是干出来的。所以当身边同事鼓励我入党时,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想法,就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业务过硬、担当在前,让领导放心、让同事信服。1998年7月,当我在党旗下宣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从此,我也要用行动擦亮胸前的党员徽章。
组织给我前行的底气
我是土生土长的一汽人,从上学到工作,人生的每一步都与这片热土紧密相连。但我更清楚,没有党的培养,就没有今天的我。
当我还是一名普通员工的时候,组织上就为我提供了多种管理岗位锻炼的机会,在生产系统从事计划、调度工作期间,我从初入工厂的青涩学生,蜕变为能独当一面的综合计划员。在这之后,组织又培养我走上二级经理岗位。轴齿中心成立之初,组织给予我沉甸甸的信任,让我牵头变速箱划转团队的过渡期生产搬迁,在面临困难时,是组织的托举和领导的指导让我啃下这块“硬骨头”。
之后的十年,我从二级经理到车间主任,干过人事、党群,也管过制造物流和生产车间。如今54岁的生日快到了,34年的工龄记录着我的成长,更镌刻着组织的信任:是党教会我“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是组织让我明白“党员干部就是要在关键时刻顶上去”。
党员的肩膀要能扛事
解放倡导“七种气”,我认为作为车间主任,深耕一线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我将带领车间员工围绕七大任务干出“精气神”,通过严格管理、规范操作、精细组织、提升能力等措施为实现三年质量攻坚战目标奋力前行。
我不善言辞,但认准一个理:党员的担当不在表态里,而在行动中。接下来,我会带头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带头转改工作作风,到现场去、到工人中去,帮班组解决生产难题,把员工的急难愁盼记在心上、办在实处。我相信,只要党员冲在前,群众就会跟上来,再难的坎儿,咱们也能迈过去。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