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小强 中房报记者 李叶丨北京报道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继“造价人”电脑蓝屏风波之后,广联达又陷入了软件技术问题的舆论漩涡。
近期,网上流传的一份红头文件,将广联达工程计量软件存在算法缺陷的问题曝露于众。
从文件得知,这一算法缺陷导致广联达土建算量软件计算的工程量错误,进而造成虚增结算金额的情形出现。
红头文件显示出自成都市审计局。日,该局工作人员向山海新财经证实,“函件确有其事,我们在审计工作中发现了广联达土建算量软件多计工程量的问题,根据工作职责提示了市属企业和区县内审计关注这一情况。”
“文件只是一个工作函件,仅发给了特定对象,并未广而告之,但现在未经容许被转载发布到了网上。”该工作人员解释。
事实上,这并非是广联达近期以来首次因软件问题受到外界关注。今年月,广联达就曾因“造价人”电脑蓝屏一事引发热议
作为中国建筑工程软件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广联达有着极其庞大的研发团队,不仅在全球建有大技术研发中心,巅峰期研发人数一度超过4700名。
而今蓝屏风波刚过,公司软件又因算法缺陷遭到地方审计局点名关注,外界不免有些诧异。
━━━━
“算法缺陷”致虚增结算金额
根据网传信息,成都市审计局发布的红头文件标题为《关于关注工程造价软件计量计价风险的提示函》。该函件提到,近年来,随着建筑信息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工程造价类软件已成为各参建单位计量和计价的重要工具,在提升工作效率、工程造价计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过,就在近期,成都市审计局对某大型公共工程项目审计时发现,广联达土建算量软件在工程量的计算上存在一定错误,影响工程量计算结果,造成虚增结算金额。
具体表现为,参建单位使用广联达土建算量软件计算工程量,在软件输入设置均一致的情况下,同一个混凝土工程量模型使用广联达土建算量软件升级后的不同版本,工程量计算结果存在显著偏差。
导致这一计算偏差的原因是:GTJ2025.1.0.36.5版本软件在体育馆项目特定、复杂的造型结构下,产生了多算工程量的结果,最终虚增了结算金额。
经成都市审计局函询广联达,后者对深层原因进行了技术溯源,最后明确了问题源自该版软件的几何数学布尔运算等复杂算法存在缺陷
这一问题暴露了建筑信息化过度依赖单一软件的痛点,同时针对建筑工程类软件的质量监控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建筑业软件领域深耕近30年,广联达软件在土建计量板块的易用性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其透露已为39万企业客户提供应用产品及服务。成都市也在公共工程项目结算项目方面对广联达软件使用广泛。
为确保成都市内项目结算的准确性,成都市审计局特发函提示市属国企、各区县审计局,要求在项目结算办理和项目审计中,对广联达相关软件的问题予以关注。不曾想,该工作函件在未经容许的情况下被转载并流传于网络。
前述成都市审计局工作人员表示,“经广联达公司反馈,针对上述软件存在的问题,广联达已进行了技术升级,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整改。”
针对软件算法缺陷导致虚增工程结算金额一事,山海新财经于日致电广联达品牌相关负责人了解情况,对方表示,“不方便接受采访”,后续会安排专门负责此事的媒介人员回答疑问。
不过,山海新财经截至发稿未收到广联达方面的回复。
━━━━
曾陷“造价人”电脑蓝屏风波
事实上,这已并非广联达近期以来首次因软件技术问题受到外界关注。
今年22日,“造价人”的电脑遭遇蓝屏危机,部分用户在启动或使用广联达软件时,遇到系统蓝屏,此事在网络及社交媒体引发热议。
根据网友的反馈,蓝屏事件主要波及了建筑造价、施工预算等岗位人群,尤其是依赖广联达 GCCP 产品进行日常工作的预算员、造价工程师及工程咨询人员等。
“我是在做PPT时电脑蓝屏了,刚开始重启了几次,但持续蓝屏,没法进入正常界面。本来打算第二天找人来修。晚上了解到造价行业普遍出现电脑蓝屏,然后得知是广联达软件的问题。我很多年前装的,近几年没有使用。”某建筑央企华南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据该人士透露,公司针对广联达公司软件造成的蓝屏问题进行了信息统计,整个公司共有136人的电脑受到波及
有人认为,这次广联达软件蓝屏事件或与微软系统升级有关。22日,大洋彼岸的微软公司更新了Windows 11系统,此番更新带来了多项功能改进和问题修复,其中Windows 11企业版和教育版 22H2 Windows 内核易受攻击的驱动程序阻止列表文件进行了更新。
一位曾经参与过Windows系统研发的技术人员表示,“广联达写的程序没有太大问题,微软系统的升级可能导致接口名字换了,进而造成了广联达软件的崩溃。”
在他看来,这种情况下责任难以明确归属,只能说广联达可能运气不太好。不过,这也反映出广联达在异常处理方面的意识和技术能力的不足,如果广联达的程序足够严谨,或许就能避免此类问题发生。异常处理(Exception Handling),是指一种编程中处理用户、外界或者程序自身错误的机制,而蓝屏是计算机操作系统发现驱动等内核态进程面临极危险错误,可能给用户造成数据丢失、硬件损坏等重大损失时“自我了断”式的保护措施。加之,广联达在蓝屏事件中的应急处理方式缺乏专业预案和应急流程,且未及时向用户说明情况和提供解决方案,以至于引起了部分用户不满。
事发后,有用户就曾吐槽,此次蓝屏问题严重影响了项目进度和投标效率。
针对蓝屏事件和此次软件算法缺陷问题为公司造成了哪些困扰及影响?山海新财经于日致函广联达,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前述技术人士建议,广联达应重视服务连续性,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置流程,主动与微软等相关公司合作进行兼容性测试。同时,软件技术开发和质量保证过程应严谨,以避免类似技术问题再次发生。
━━━━
研发费用和人员下降
广联达深耕多年的建筑业,一直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但近年来在行业增速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诸多挑战之下,行业已从过去粗放式的高速发展,逐渐向精细化管理的高质量发展转变。
更为关键的是,建筑业未来面临严峻的老龄化挑战,自动化和数字化无疑成为解决之道,AI 驱动的智能建造将逐步替代部分劳动力,倒逼行业通过数字化渗透重构生产力体系。
如今,各大建筑企业为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正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这为广联达等深耕建筑业的软件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值此发展关键当口,广联达软件产品出现前述技术问题,无疑是对公司品牌及产品信任度的一种莫大冲击。然而,翻阅广联达年报会发现,公司每年投向技术研发的费用其实并不算少
2017年广联达提出“二次创业”和打造“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以来,公司研发投入逐年稳步提升,从2016年的亿元一路飙升至2023年的19.63亿元,年时间翻了近倍,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了30%
同期,广联达研发人员的数量从不足1700人扩容至4702,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一度超过45%。研发人员在年时间增加了3000多人平均每年新增近430。至2024年末,广联达已在全球建立大技术研发中心,研发团队颇为庞大。
不过,面对不堪重负的人力成本、资产减值等情形,广联达2023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大降近成,于是公司在2024年加强费用管控,并出手缩减人力成本。其中,研发投入同比减少8.05%18.05亿元一年裁掉的研发人员也多达1109人,研发人数降至3593人,降幅近24%
让外界诧异的是,研发人员大幅锐减后,广联达相关软件在2025年便不合时宜地频出技术问题
如今,AI时代已然到来,建筑业正从“人力依赖型”向“数字驱动型”的价值跃迁,AI 正在重塑建筑行业成本管理体系。
广联达想要在新一轮技术竞争中抢占先机,巩固自身市场地位,则需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唯有如此,才能为行业创造更多价值。
值班编委:苏志勇
责任编辑:徐凡淋
审读:戴士潮
中国房地产报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了解规则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