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6月,全路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

6月,全路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报告,发现一处安全隐患!”近日,南京动车段“我身边的安全隐患”微信小程序上,一条新的上报信息弹出。一名铁路职工在日常巡查时发现一处隐患,当即掏出手机拍照上传。这个看似简单的举动,构成了铁路安全生产防线中的重要一环。

从按规作业的劳动者,到主动守护安全的“吹哨人”,这一身份的悄然转变,是全路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的生动写照。

  今年6月,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为主题,部署开展“安全隐患排查、隐患辨识科普、隐患攻关整治、隐患消除演练”系列专项行动。从机关到基层,从高原到海岛,一系列务实有效、贴近一线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将安全防线牢牢筑在广大铁路干部职工心间。

“随手拍”激发全员参与热情

  “周对接、月公示”,这6个字成了南京动车段全体职工的安全行动指南。该段开发“我身边的安全隐患”微信小程序,实现了隐患上报、处置、反馈、奖励的闭环管理。“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他们累计收集隐患信息1900余条,奖励人员300余人次。“发现问题随手一拍,既能帮助解决问题,又能拿奖励,大家的积极性都特别高。”一位工作人员的话,道出了该段一线职工的心声。

  这种“隐患随手拍”的创新模式,已经在全路推广开来。在东北,牡丹江机务段的“牡机智慧安全隐患管控平台”让潜在风险被及时拦截;在山西,侯马北车辆段的“安全隐患随手拍”微信小程序激发了全员参与热情;在云南,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车务系统通过“昆铁+App”进行安全关键检查,对发现隐患情况开展统计。

  要会查隐患,先要懂规则。“安全生产月”活动中,铁路各单位创新培训方式,把枯燥的安全规章变成生动易懂的教学内容,让知识入脑入心。

  “原来施工安全有这么多学问!”近日,上海工务段微信公众号的一则AI动画科普视频收获数千点赞,以年轻化表达让安全知识“破圈”传播。包头工务段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典型事故案例为内容,精心制作视频课件。鹰潭站依托微信公众号开辟《鹰站V视界》专栏,设置“隐患曝光台”。新乡车务段以“情景模拟+AI辅助+规章解析”形式,拍摄隐患科普微视频。

  在齐齐哈尔供电段安全警示室里,青年职工们看着事故照片陷入沉思。青岛客运段安全生产及应急处置抢答赛上,响亮的答题声检验着职工们的学习成果。《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积极宣传“排查身边安全隐患”系列行动,引导全路深入开展隐患排查。

把演练场当成“第二课堂”

  安全防线,既要防微杜渐,又要敢打硬仗。各铁路局集团公司瞄准“确保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目标,全面打响隐患歼灭战。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针对西康线秦岭隧道消防管道安全隐患,倒排工作计划,加快隐患整治进度;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全力排查人员密集场所、外租场所等消防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中国铁路武汉、济南、南宁、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等,以安全隐患问题库、安委会挂牌督办等未销号的隐患为重点,明确责任、制定措施、确定时限,加大攻坚力度,做到闭环销号;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积极与武汉铁路公安局、属地应急管理局等单位沟通协作,深化路地联动机制。

  隐患排查讲究“早”字当先,应急处置则强调“快”字为要。国铁集团在成都东站组织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带动各单位把演练场当成“第二课堂”,让职工在实战中练本事。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在丰沙线三家店至斜河涧区间,模拟轨道区段红光带、信号机无显示防洪安全隐患,组织开展多专业联合处置演练,现场检验应急处置、隐患消除能力,补强薄弱环节;中铁特货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在广州北物流基地开展消防应急演练活动,让职工掌握消防器材使用方法和逃生要领。

让安全知识走进百姓心中

  6月16日,“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的热浪席卷全国各大站车,将安全生产的理念传递给旅客。“原来站台安全线有这么重要的作用。”旅客李女士在参加活动后感慨。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在川、渝、黔三地同步开展活动,向市民讲解《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邀请公安民警、消防人员、旅客等百余人在广州南站参与安全倡议,向旅客讲解安全常识;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深入沿线村屯、学校、道口,向群众宣传铁路外部环境安全、消防安全、铁路沿线警示标识等知识……安全宣传走出站段、走进千家万户,安全理念从站台延伸到更远的地方。

  随着“安全生产月”活动收官,各项创新举措正在转化为长效机制。安全防护网守护着钢铁动脉,让流动的中国行稳致远。

文字:陈梦竹

图片:韩俊理 葛飞 张腾鸣 聂立港 秦国威 王鹏

编辑:齐美华

审校:高珊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