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端午安康丨感悟端午佳节承载的中华文明精神内核

端午安康丨感悟端午佳节承载的中华文明精神内核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当艾草的清香萦绕门楣,五彩丝线轻系腕间,粽叶裹藏的软糯香甜唤醒味蕾,端午佳节便如约而至。作为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不仅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记忆,更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密码与时代价值。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充满魅力的传统节日,探寻其背后的故事与意义。

千年溯源:端午的历史印记

端午预告封面.png

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众多,其中以纪念屈原最为人熟知。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抱石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便以划龙舟、吃粽子的方式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但端午的起源实则远早于此,据考证,它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也与夏季驱邪避瘟的习俗密切相关。在历史的长河中,端午不断融合各地文化,逐渐演变成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民俗大节。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习俗大观:传统里的文化符号

01

龙舟竞渡

赛龙舟又称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在中国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人们组织龙舟队伍,在江河湖海上竞相划行,场面热闹非凡。一条条龙舟在水面飞驰,划桨者动作整齐划一,展现出齐心协力、勇往直前的气魄,体现了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协作、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如今,龙舟竞赛发展成为现代体育项目,热潮席卷全球30多个国家。201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赛龙舟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龙舟.jpg

《竞渡歌》(节选)唐·张建封

鼓声三下红旗开,

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

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

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

竿头彩挂虹蜺晕。

02

粽香传情

粽子是端午不可或缺的美食。粽子,又叫“角黍”“筒粽”,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糯米搭配红枣、豆沙、咸蛋黄、鲜肉等馅料,用粽叶包裹,经小火慢煮,清香四溢。从南到北,关于粽子馅料口味的“甜咸之争”从未停止,但无论哪种口味,都承载着人们对家人、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也是游子们记忆中家的味道。

粽子.jpg

《皇太后阁六首·其五》宋·苏轼

上林珍木暗池台,

蜀产吴包万里来。 不独盘中见卢橘,

时於粽里得杨梅。

03

配饰祈福

端午时节,人们会佩戴香囊、系五彩丝线。香囊内填充艾叶、藿香等芳香药材,既有驱虫防病之效,又寄托着辟邪驱瘟的愿望;五彩丝线象征五方神力,能保佑佩戴者健康平安。这些小巧精致的佩饰,将传统医药知识与民俗文化巧妙融合,寄托了人们对健康平安的美好祈愿。

挂饰.jpg

《扬州端午呈赵帅》宋·戴复古

榴花角黍斗时新,

今日谁家不酒樽。 堪笑江湖阻风客,

却随蒿艾上朱门。

04

挂艾驱邪

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空气潮湿,蚊虫滋生,疫病增多。艾草与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可充作防治病虫害的农药,所以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菖蒲,利用其特殊的香味来驱病、防蚊、辟邪。

挂草.jpg

“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东京梦华录·端午》宋·孟元老

05

涂雄黄酒

在端午习俗中,雄黄酒也是重要的一环。雄黄酒由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而成,雄黄具有解毒杀菌的作用,古人相信饮用雄黄酒或在孩童额头用雄黄酒写“王”字,能够驱邪避瘟、强身健体。不过,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雄黄含有砷化物,不宜大量饮用。如今,饮雄黄酒的习俗更多作为一种文化象征被保留,人们通过这种方式,延续着对健康生活的美好祈愿。

端午节是一个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的节日,它所倡导的健康生活理念,如挂艾驱邪、佩戴香囊等,也与现代养生观念不谋而合,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传统智慧。此外,端午文化走出国门,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进一步提升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无论是历史长河里的文化积淀,还是新时代的创新发展,这个节日始终传递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值此端午佳节,愿我们在品味传统、感受民俗的同时,将这份文化瑰宝代代相传,让端午的魅力在时代浪潮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尾.jpg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