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炭行业生产程中,矿井生产条件持续变化,创新工作方法成为提升生产效率的核心关键。山西焦煤西山煤电西铭矿直面井下运输难题,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凭借“集装箱组合运输”模式,成功突破运输资源紧张困局,为矿井生产有序推进注入强大动力。
在西铭矿综采一队48700工作面回风顺槽,清渣作业正如火如荼。巷道内,矿工们忙着煤渣装车,现场一派繁忙景象。随着清渣作业全面铺开,吨车需求急剧增长。以往,该矿吨车日均使用量20—40辆,清渣期间需求量激增,导致矿井吨车循环使用资源紧张。该矿综采一队负责人深有感触:“那段时间,每天都和矿调度反复协调吨车使用,但各家都有需求,需按需分配,对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面对困境,西铭矿主动对标行业先进,联合西山煤电机电部门开展技术创新。该矿利用七里沟修理厂闲置的四个集装箱与平板车进行组合运输,并由修理厂加工专用固定装置,确保运输稳定安全。
这种创新运输方式极具灵活性与适应性。当48700工作面完成清渣作业后,进入质量标准化建设阶段。即便吨车供应不足,集装箱与平板车的组合运输方式也迅速“转型”,顺利承担起沙子、水泥等物料的运输重任。这不仅确保了物资及时供应,还从根本上解决了运输资源调配难题。
该矿准备一队队长李连平介绍,以往使用吨车运输物料至井下165换装站时,由于井下部分区域高度限制,常需中途卸货或转运,既耗时又增加工人劳动强度。而集装箱组合运输方式完美避开了高度限制,实现从165换装站到工作面的一站式运输,减少人工二次搬运,有效降低了职工劳动量,装卸作业时间缩短了50%,大幅节省了运输时间,安全性能显著提升。
从实际成效看,集装箱组合运输方式的单车运输承载量提升至传统吨车的两倍多。这意味着在相同时间内,能够运输更多物料,实现了运输效率的跨越式提升。
如今,西铭矿巷道间,集装箱与平板车的组合运输车辆往来穿梭。这场因时制宜的运输系统革新,切实解决了矿井当下的运输难题,展现了矿井在改革创新、降本增效方面的探索活力,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能。
作者:李淑娟
编辑:李倩
转载西山煤电微信公众号内容,须申请授权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