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抓深抓实抓细!云南昭通老旧小区改造效果显著

抓深抓实抓细!云南昭通老旧小区改造效果显著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坚持“先规划后实施、先保护后利用、先地下后地上”原则,以“保护历史建筑、提升功能服务、拓展发展空间”为重点,序启动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修缮。

中房报特约通讯员左祥志

中房报记者栗文忠 李臻/云南昭通报道

云南省昭通市委、市政府紧密围绕国家关于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的决策部署,面对昭通古城文物古迹年久失修甚至损毁严重、配套基础设施缺失不全、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亟待改善等困境,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指挥长的古城保护工作指挥部,全力推进各项工作,通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和征求意见,确定了“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开启昭通古城保护工作。

改造中的云南昭通古城。

昭通市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期,指导和推动全市11个县市区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加强地下管网建设改造项目的策划和准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支持。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的大力支持下,昭通市共有43个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增发特别国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的扶持,项目总投资达到606969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及特别国债资金为308494万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251878.3万元,工程形象进度达到41.5%。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相关部门持续优化工作流程,强化监督管理,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透明,改造工程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为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树立了典范。昭通市昭阳区在2022年至2023年期间,被评为全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升级的优秀典型区;彝良县在2024年至2025年期间,被评为全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升级的优秀典型县。

改造中的云南昭通古城。

━━━━

聚焦重点,保护传承

打好项目建设“组合拳”

坚持“先规划后实施、先保护后利用、先地下后地上”原则,以“保护历史建筑、提升功能服务、拓展发展空间”为重点,系统谋划实施75个项目,总投资20.08亿元,有序启动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修缮、街区打造和市政功能配套等建设。

云南昭通古城。

(一)“三个一”整体推进古城保护

1.提质一张管网。对古城区2.3平方公里内56条街巷地下综合管网进行提质扩容改善群众居住环境。目前,已完成陡街、北正街等16条街巷地下综合管网提质改造,其余街巷正在抓紧建设中。

2.修缮一批文保。坚持“修旧如旧、最小干预”的原则,抢救性修缮保护了李氏支祠、陕西会馆、迟家大院、广东会馆等13处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

云南昭通古城。

3.改造一批民居。坚持微改造、一户一策的原则,严控建筑高度、最小干预修缮,按照“原形制、原风貌、原材料、原工艺”对街区内的建筑进行修缮,杜绝“拆真建假、拆矮建高、拆少建多、落架大修”,最真实、最完整地保留外观,有序启动大局街515户民居改造。

云南昭通古城中的雕塑。

(二)打造两条历史街区

遵循“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打造“北正街”“大局街”两条历史文化特色街区。完成北正街区改造,2024年7月“北正街”历史文化街区获得省人民政府批复,正在编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大局街”历史文化街区申报通过省级专家评审和现场核查。

云南昭通古城中的雕塑。

(三)提优三个片区

1.挑水巷片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停车场已交付使用,文物和历史建筑耿、胡、杨宅院已完工。

2.文庙片区。龙志桢公馆、文庙等文物已完工。

3.镇署四小片区。古城博物馆、抗战纪念馆、朱提记忆中心正在有序推进中。

云南昭通古城中的雕塑。

(四)配套建设四个停车场

在古城保护范围内新增东、南、西、北四个停车场,共640余个车位,有效破解老街区、古街道行路难、停车难的“古城病”。

云南昭通古城规划图。

━━━━

盘活资源,创新赋能

出好活化利用“关键招”

按照“文化进会馆、商业进街区”的思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社会参与”的原则,采取“招商+自营”模式,划分“文、博、市、商”四个片区对文保单位、历史建筑、特色民居等进行活化利用。

云南昭通古城规划图。

(一)打牢旅居基础

1.深挖文化内涵。深入挖掘汉孟孝琚碑、东晋霍承嗣壁画墓等文物价值,以文庙为中轴线,讲好朱提文化故事;计划打造古城博物馆、抗战纪念馆、朱提故城记忆中心;姜亮夫故居打造国学研究基地。全方位展示昭通历史变迁与文化底蕴,让古城“活起来”。

2.完善设施。整体遵循“小街坊、密路网”原则,重点优化路网等级结构,提升路网整体使用效率和通行能力,进一步优化古城生产生活条件。

3.酒店民宿建设。迟家大院正在打造高端花园酒店;广东会馆计划植入广东特色餐饮及昭通古典舞;下步工作中还将打造一批古城民宿等,用昭通行动为“旅居云南”添砖加瓦。

(二)引入文旅融合业态

1.打造演艺项目。李氏支祠现由市文化艺术剧院运营,昭通首部庭院剧《壹根扁担》在这里驻场演出,未来将创排多形式的演艺项目,打造休闲音乐吧等;拟计划在古城建设非遗展演中心,促进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播及活化利用。

2.探索多形式文化体验。计划以陕西会馆为试点,打造琴棋书画展及相关培训;在节日活动期间举办文创集市。通过书画研学、文创展示等,让市民及游客有更多文化体验;

3.打造民国影视拍摄基地。拟借助云南“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影视基地”的契机,在古城保护修缮的基础上,积极打造民国影视拍摄基地,不断丰富古城业态。

(三)定期举办文化活动

定期举办文化节、民俗活动、艺术展览等,结合传统节日和历史事件策划特色主题活动,营造浓厚文化氛围,提升古城吸引力和影响力。

值班编委:樊永锋

责任编辑:马琳 刘亚

审读:戴士潮

中国房地产报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了解规则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