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梁里鹏:用“智”守护智能矿山

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梁里鹏:用“智”守护智能矿山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梁里鹏在调度室远程监控井下智能化综采工作面。

  凌晨2时,吕梁山脉深处的斜沟矿井下,刺耳的警报声划破巷道。

  价值数千万元的进口采煤机突然“罢工”,德国工程师通知停产一天等待检修。一个戴着眼镜的瘦高身影挤进采煤机电控箱,手指和万用表在密密麻麻的电路模块间跳跃,突然定格在某个模块:“找到了!设备震松了通讯接口,导致信号丢失。”1个小时后,机器重新发出轰鸣声。

  这位 “设备医生”梁里鹏,现任山西西山晋兴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斜沟煤矿机电部电气服务中心主任、矿井维修电工技师、机电高级工程师。他在电气领域造诣深厚,十多年来,解决问题时总如庖丁解牛,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最佳方案解决问题,累计抢修故障千余次,为矿井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他的脑海里印有全矿328种设备的“经络图”,用一名产业工人的智慧守护着智能矿山。

攻坚:破译“黑匣子”密码

  2010年,梁里鹏从河北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怀揣着用自动化技术改变煤炭生产方式的梦想,来到偏远的斜沟矿成为一名矿井维修电工时,面对矿井众多的“洋设备”傻了眼:全英文和德文的图纸、加密的程序。“每次故障停机都要等好几天,每天损失2000万余元。”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解开这些“黑匣子”的秘密。

  这是一座日产原煤4万余吨的千万吨级矿井,拥有全球领先的采掘装备,由于进口设备厂家技术封锁和资料保密,一旦出现严重故障,只能停产等待厂家到矿维修。

  从此,梁里鹏的宿舍墙上贴满了翻译成中文的矿井设备英文和德文图纸说明书,手机里也装满了采掘设备元器件的图纸和照片。他每天都会挤出两三个小时查阅字典、标注图纸,熬到凌晨是常事,一年多时间里研究遍了所有图纸,让矿井摆脱了对设备厂家的依赖,攻克了进口设备维修技术难题,并于2013年成为以抢修设备故障为主的矿电气服务中心带头人。

创新:矿井里的“数字革命”

  早在2013年,梁里鹏就参与了国家“十二五”专项“智能工作面大采高液压支架及关键技术”项目研发和改进。经过他不断改进优化,斜沟矿在国内率先实现了支架智能化协同控制和自动跟机移架,项目被省科技厅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他十余年的不断助力,斜沟矿智能化水平达到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并于2020年入选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

  在斜沟矿入选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的同时,梁里鹏被委以重任,成为斜沟矿智能化建设的技术负责人。他刻苦钻研煤矿智能化技术,设计和参与建成了斜沟矿采、掘、机、运、通等共计29个智能化子系统。

  2021年寒冬,梁里鹏设计建设的18106工作面迎来历史性时刻。在安装调试阶段的1个多月里,他不分昼夜盯在井下、蜷缩在液压支架后调试智能系统、改进控制工艺。当时的气温让工装冻得都能立起来。

  “再试一次!”随着他按下启动键,采煤机自动规划截割曲线,液压支架如多米诺骨牌般依次跟进,工作面作业人员大幅度减少,该工作面成为全省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高级智能化综采工作面。2025年3月,斜沟矿凭借高分顺利通过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验收。

传承:点亮“创新星火”

  “梁师傅的培训比电视剧还精彩!”电工培训班的年轻电工温宝说。梁里鹏用电路板当棋盘,讲设备原理就像讲武侠招式,让大家印象深刻。

  走进“梁里鹏创新工作室”,墙上挂着特殊课程表:5月份培训PLC编程实战,6月份培训智能传感技术……这里走出了包括他在内的两名全国技术能手、两名煤炭行业技能大师、两名国赛银牌选手。

  自2019年工作室成立以来,他累计培训机电维修技能职工5688人次,培养高级电工300余人,主持32项科技研发和“五小”创新项目,获得两项专利,为企业创造效益5000余万元。

  梁里鹏将煤矿常见机电设备的工作原理、电气图纸、故障现象及多年抢修经验进行提炼总结,撰写的《煤矿进口采掘机械设备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是目前国内唯一讲解煤矿进口采掘机电设备故障处理方法的图书。由他编写的培训教材《斜沟矿机电设备技术手册》,成为矿井机电设备的“维修宝典”。

  刚刚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梁里鹏,不是在工作室研究技术就是在井下工作面解决问题。他的新目标是构建“矿山数字孪生系统”,书写新时代产业工人技能报国的传奇。(山西工人报记者陈秋莲)

全文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