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央视网丨“硬核科技”背后的产业新生态 应急救援装备产业一线观察

央视网丨“硬核科技”背后的产业新生态 应急救援装备产业一线观察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12990c48b761a5abd30b3fc7d6520af.png

央视网消息(记者 徐偲)5月15日,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拉开帷幕,全球1806家企业携创新成果齐聚星城。本届工程机械展特别设置了1.6万平方米的应急装备专区与应急装备展演区,集中展示106家省内外企业在高端装备研发、智能技术应用及产业链协同创新上的硬核实力。

记者探展发现,面对灾害场景复杂化、救援需求多元化的挑战,应急救援装备正经历从“单一功能”到“多维协同”、从“概念验证”到“规模应用”的深度变革。在政策红利、技术迭代与市场扩容的三重驱动下,中国应急救援装备行业已迈入从“规模扩张”向“价值跃升”的转型关键期。

驾驶员轻推操纵杆,遥控舱内置的控制器即刻传达指令,270度环绕屏幕实时演示挖掘机的作业进程。在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河智能”)的展区,一台科技感十足的智能挖掘机远程遥控舱引起了众多观众的好奇,不少人排起队,等待亲身上机体验。

“过去救援人员需直面坍塌现场,如今操作员可在安全区远程‘隔空’作业。”山河智能特种装备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第五研究院副所长王军涛向记者介绍,山河智能新一代智能遥控挖掘机具有本地操作、近程遥控器操作、远程遥控舱操作三种作业模式,通过5G通信模块即可实现超视距远程操控,配合多模态传感器实时反馈环境数据,是复杂地形救援的“安全屏障”。

“自2021年以来,山河智能遥控挖掘机已广泛应用于隧道施工、交通抢通、应急救援等复杂作业环境,在遥控挖掘机国内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第一。”王军涛说。

山河智能的案例表明,智能化应急救援装备正从“概念验证”迈向“规模应用”。在多元化场景需求的驱动下,应急救援装备行业开始全面拥抱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时代。

高分子复合材料船体、多种智能路径规划模式、多终端独立或协调控制……在展览E5馆的全国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创新成果展区,一艘黄白撞色涂装的应急监测无人船格外瞩目,这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合科技”)带来的最新产品。

“以往发生地质灾害后,灾区流域的水质测量只能依靠人工,耗时长、成本高,监测无人船集成水质智能采样装置、ADCP流速剖面仪、水质监测传感器等,可实现即采即测,将水质检测周期大大缩短。”力合科技市场部行业经理丁巧蓓向记者解释。

以应急监测无人船为代表的系列产品背后,是力合科技日渐深厚的技术护城河。公开数据显示,公司2024年研发费用0.93亿元,同比显著增长,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其自主研发的国产化智能监测系统仪器部件国产化率超95%。

技术迭代重塑应急救援范式的同时,行业专家指出,应急救援技术转型升级的“蝴蝶效应”已突破行业边界,成为产业生态跃迁的催化剂。

在应急救援装备馆内,多家非传统应急救援装备产业链企业的亮相,使得这种产业生态的跃迁逻辑愈发清晰——高端化、智能化。在中国联通湖南省分公司(以下简称“湖南联通”)展区,记者看到,由联通集团研发的应急行业大模型已拥有类案智能匹配、“随手拍”智能上报、安全隐患识别等面向多元场景的定制功能。

展区工作人员介绍,该模型基于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在应急领域十余年行业积淀形成的不同专业场景、亿级全要素数据资源进行垂直训练,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事前预警-事发响应-事中处置-事后复盘’,该模型构建了覆盖全流程的闭环管理体系。”工作人员补充介绍道,目前,该模型可实现智能问答、数字人、风险智能预警、AI交互指挥调度等核心功能,可加速推动应急指挥、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消安防等场景的智能化应用,以数智融合全面推动应急管理业务向“精准防控、科学决策”的新范式演进。

CICEE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社交媒体矩阵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