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央视网丨“四大天王”“四脉宗师”齐聚展会 多款产品展现中国高质量发展新气象

央视网丨“四大天王”“四脉宗师”齐聚展会 多款产品展现中国高质量发展新气象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12990c48b761a5abd30b3fc7d6520af.png

央视网消息(记者 欧峰)5月15日至18日,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在湖南长沙举行,全球1806家企业参加本次展会,其中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中的35家品牌参展参会。与此同时,有55个国家驻华使节、5个国际组织代表、45家国际国内商协会负责人、20多个国家760家国际采购商等参会采购。

“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为全世界工程机械领域的各方主体,为湖南乃至中国的工程机械‘走出去’和将国外的先进技术、产品‘引进来’,搭建了一个国际化、市场化、开放性的全球交流平台。在展会期间,湖南的企业毫无保留地将各家最新、最前沿、最尖端的产品和服务都热情地向全球客商进行展示展览,充分体现了它们作为东道主的自信、格局、眼界、态度和责任。”与会的业内人士如此评价。

记者发现,在湖南工程机械领域被称为“四大天王”和矿业领域被誉为“四脉宗师”的8家企业,带着自己的“看家本领”和“独门秘籍”亮相展会,展示了湖南乃至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成就。

湖南“四大天王”“看家本领”惊艳客商

在湖南工程机械这一方“江湖”里,业内一直流传着“四大天王”的说法。在工程机械业内人士看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和铁建重工被称为湖南的“四大天王”。本次展会,“四大天王”首发多款产品,惊艳了全球客商。

5月15日,三一集团以“根在三湘 质赢全球”为主题,携旗下18个事业部和子公司、85件/套设备(含71台主机)参展,以10800平方米的超大展位稳居展会第一大参展商,全面呈现公司扎根湖南、辐射全球的高质量发展成果。

三一展区内人头攒动,全球客商纷纷驻足,近距离体验三一最新产品技术及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沉浸式了解企业的产业纵深。

展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次展会,三一集团首次全方位展示在湘的产业布局,涵盖工程机械、能源装备、应急装备、环卫装备、材料处理、商用车、风光氢储等新能源产业、核心零配件和金融服务等全产业链,集中彰显“湖南智造”的硬核实力。

作为三一集团“全球化”战略重要支撑,面向全球市场的产品在此次主场参展中进行了重点展示。

250吨全地面起重机SAC2500E面向全球高端市场,符合欧盟E-Mark及CE法规要求,并且在带全套主臂的工况下,仍满足海外严苛的12T轴荷限制,给客户转场带来十足的便利性。

三一集团展会负责人表示,此次展出的设备中,电动化和新能源产品占比43%,展现三一在数智化、低碳化领域的领先技术,充分凸显三一“第二发展曲线”。

其中,三一SAP90C-10A摊铺机装配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高精度贴边,能减少1-2名辅助人员。全球首台全电无人概念挖掘机E-MOVE,以“纯电驱动+无人智控”双核技术重塑工程机械生态,通过场景化智能施工系统,可适用于矿山开采、抢险救援等多维场景,较传统模式综合效率提升40%以上。

5月15日,作为全球高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中联重科全面展示了在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等方面的创新成果,并在首日就接连交付三台全球最大吨位4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成为展会最亮眼的参展商。

此次展览,中联重科旗下工程起重机械、混凝土机械、建筑起重机械、土方机械、矿山机械、高空作业机械、应急装备等9大类别100多台/套高端产品联袂精彩亮相,以充满科技感的设计、领先的产品与技术成为此次展会的实力担当、颜值担当、门面担当。

走进中联重科的“机甲世界”,高端产品应接不暇:全球最大吨位4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正张开双臂欢迎着各位观众的到来;行业首款氢能源泵车长臂高举,向来往的嘉宾致敬。此外还有全球首创最大百吨级混动矿卡、全球最高直臂云梯消防车、国内最大喂入量小麦机,以及兼具智能与安全的R代塔机、高端绿色的高空作业机械、行业领先的挖掘机,无一不在向全球观众展示高端制造的标杆实力。

5月15日展会一开始,中联重科就在现场投入了一个“重磅炸弹”——3台全球最大吨位4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批量交付。

此次批量交付的中联重科全球最大吨位4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ZAT40000H,不仅是本届长沙展最高、最大的展品,更是中联重科继2000吨级、2400吨级产品后再次刷新世界纪录的标杆之作,引领全球全地面起重机进入4000吨级的新时代。

展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上市以来,中联重科全球最大吨位4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凭借起重性能强悍、行驶转场灵活、作业便捷高效等核心优势,精准破解风机安装施工痛点,受到市场广泛认可。

5月15日,作为工程机械湘军代表,山河智能携7大类近60款“明星”产品亮相,这些产品涵盖地下工程装备、土方机械、高空机械、应急救援装备、矿岩设备、破碎筛分设备、通航设备等版块,参展规模和展品数量创公司历届参展之最,全方位展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成果,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绝佳的“机甲盛宴”。

山河智能展会现场负责人介绍,此次参展设备突出“绿色+智能”,超20款新能源产品集中亮相,占比近50%,包括电动旋挖钻机、电动挖掘机、电动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等设备,应急救援装备智能化产品占比近80%,包括复杂地形灾害应急救援机器人、破拆机器人等设备,展示了公司在新能源、智能化、节能环保关键技术上的最新突破。

在合作伙伴的见证下,山河智能在展会现场重磅发布十款新品:

采取双能驱动的SWDM320EE电动旋挖钻机,纯电模式综合工况续航4小时,满油满电综合续航14小时,综合工况能量回馈再生率近70%;

能够实现智能操作的SWDE152NF潜孔钻机,钻孔数据实时监控,孔深、角度自动测量,作业更加高效;

依靠气电混合驱动的SWK125R燃气增程宽体自卸车,发电效率提升20%,续航突破245公里;

采用“四节臂架+四边形截面”组合设计的SWT34JE-P电动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实现34.35米最大工作高度;

……

“这次我们看到有很多电动化、智能化的产品,山河智能对市场的响应速度还是非常快的。”在现场观展的业内专家表示。

5月15日,铁建重工以“大国重器提供商 美好生活建造者”为主题,携高端装备制造与服务整体解决方案亮相星城长沙,带给全球观众与众不同的观展体验。

铁建重工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届展会,铁建重工共设有两个展区。公司本次带来的参展产品,有代表行业前沿技术、适应复杂工况的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有助力国家隧道智能建造的钻爆法隧道装备,有高效开采实现多场景应用的矿山装备,其中包括我国自主研制最大直径盾构机“江海号”、国产首台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纯电动高原型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滚刀式岩石掘进机、4MZ-2箱式采棉机等行业领先技术水平的创新产品,整齐列队接受现场观众的观摩。

展会上,铁建重工不仅带来了实打实的硬核产品,还提供了沉浸式的数字化产品体验。以四联屏与裸眼3D视频结合、VR体验、案例触摸屏、沙盘和模型等多种展现形式,向全球客户、行业内专家充分展示铁建重工世界一流现代化高端装备制造与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的企业形象。

矿业“四脉宗师”“独门秘籍”各显神通

在湖南矿业这片风云激荡的天地中,中钨高新、湖南矿产资源集团、湖南有色集团以及长沙矿山研究院堪称“四脉宗师”。它们历经岁月沉淀,由不同企业整合蜕变而来,在“矿业江湖”地位尊崇。此次盛会,“四脉宗师”纷纷拿出自家“独门秘籍”,亮出前沿成果,以深厚底蕴与崭新力量惊艳众人,续写矿业高质量发展传奇。

中钨高新是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钨产业上市公司,是集钨矿山采选、冶炼、硬质合金及工具制造全产业链优势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培育出了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4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本次展会,中钨高新带来了其核心企业解决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多个拳头产品,涵盖金属切削工具、矿山及油田钻探工具、硬质材料、钨钼制品等六大系列。其中,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机械加工、冶金、石油钻井等重点领域的硬质合金,被称为“工业的牙齿”,引起广大客商的热切关注。

下属核心企业株硬集团自主研发的两款产品——新一代超深井球齿和复合片基体,成为今年2月份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深地塔科1井刷新世界钻探万米深井最快纪录的“秘密武器”,推动中国继俄罗斯之后,成为全球第二个掌握万米科学钻探技术的国家。

展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展出的每个新一代超深井球齿和复合片基体,只有50-60克重量。这些看似小巧的“利齿”,凝聚着突破性的技术创新:新一代球齿采用革命性的非匀质材料设计,实现了外层超高硬度、内部高韧性的完美统一,能在600℃高温环境下持续稳定作业;自主研发的复合片基体则通过显著提升界面结合力,将金刚石层牢固结合,打造出坚不可摧的切割利器。

在展区里,比新一代超深井球齿和复合片基体更轻、更细的铣刀,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铣刀是一种多齿旋转切削工具,它如同“工业的雕刻刀”,既能在金属上啃出整齐的齿痕(加工齿轮),又能雕琢流畅的弧面(切削球体),甚至开凿精密的T型迷宫(铣削槽道),是机械制造中兼具刚性与灵巧的“多面手”。

展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本次展出的极小径铣刀直径只有0.01mm,是世界最小直径铣刀。利用这种约为人类头发丝直径1/8的极小径铣刀,在一根头发丝上能够铣出7个字母,在一粒米上能够铣出56个汉字。

中钨高新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齐申表示,该产品和技术打破了国外对超精密刀具的垄断,使我国在微型加工领域实现自主可控,减少对进口设备的依赖,同时可以广泛运用在电子信息、航空航天以及医疗等领域的精密制造,推动高端产业升级,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

长沙矿山研究院(以下简称“长矿院”)组建于1956年。近70年来,该院一直聚焦于金属矿山开发领域,专门从事矿产资源开发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研究,积累了诸多行业领先研发成果,具有深厚的技术底蕴和雄厚的人才队伍,拥有“金属矿山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金属采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十五个科技平台,在我国金属矿床开发技术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享有“中国金属采矿第一院”的盛誉。

本次展会,长矿院带来了矿区应急运输机器人、智能运矿机器人等矿用多功能系列智能机器人。其中一款矿区应急运输机器人以及针对有轨运输无人化的智能提升运矿机器人,入选工信部及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优秀机器人应用场景名单。

展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往在矿难等应急抢险过程中现场存在的人员安全和物资运输问题。矿区应急运输机器人具备全地形通过能力、高承载量、智能跟随、智能调度、无线通讯及语音交互等众多功能,可以实现灾后恶劣环境下被困人员自主搜寻、抢险作业无人化、紧急救援物资运输高效化的应用目标,打通救援通道“最后一里”。

智能运矿机器人则实现了矿车与进出罐提升系统无缝衔接,实现矿车自主摘挂钩与自动进出罐,同时在传统远程放矿的基础上引入防撒矿机器人臂技术,结合AI自主学习策略在无人装矿、大块识别和防撒矿环节研发了满载率专家控制策略,显著提高了装矿效率;系统实现装运提卸全过程无人运矿,提升矿山本质安全水平。

本次参展的湖南省矿产资源集团,是2024年8月经湖南省委、省政府批准,以原湖南有色产业投资集团为主体组建成立的。集团拥有全资、控股包含湖南黄金和湖南白银两家上市公司在内的19家二级子公司,业务遍布省内10个地市和湖北、甘肃、西藏等省区及海外厄瓜多尔等地。集团主营业务为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的勘探、采选、冶炼、深加工、贸易及投融资,有色金属新材料研发制造,有色金属工业循环经济及技术服务。

与中钨高新和长矿院带来产品参展不同的是,湖南矿产资源集团参展的是矿产的冶炼工艺——湿法炼锑工艺。

新邵辰州生产车间

新邵辰州生产车间

据展区工作人员介绍,传统的锑矿冶炼工艺为火法炼锑。该工艺存在高污染、高能耗问题,不符合绿色低碳环保发展理念。

而湿法炼锑工艺是以氯化铁为氧化浸出剂,在酸性环境下对硫化锑精矿进行高效浸出,通过浸出——电积双工序协同实现锑资源循环利用。浸出阶段,氯化铁与硫化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锑以氯化物形式进入电解液,硫则转化为单质硫分离,浸出渣含锑率低于1.5%;电积阶段,浸出液在隔膜电解槽中通过阴极还原析出高纯金属锑(纯度≥99.9%),阳极同步再生氯化铁循环利用,实现“零药剂外排”。

据悉,其自主研发的酸性湿法提锑工艺于2022年斩获中国黄金协会科技成果类一等奖。集团下属企业新邵辰州锑业是国内首家实现酸性湿法提锑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几乎零污染、低能耗,这是我们的独门‘制胜术’。”展区工作人员很有信心。

与湖南矿产资源集团带来矿产冶炼工艺不同的是,湖南有色集团围绕矿山采选智能化、冶炼加工智能化,打造“矿石流”全流程智能化场景,通过数智化生产安全态势感知系统赋能矿业全产业链安全。

公司所属水口山有色康家湾矿打通矿山地、测、采业务数据共享,实现矿山生产从“人找事”到“事找人”的智能协同转变,矿山装备逐渐由“人工”变“人控”,由“人控”变“智控”,其建设成果获评湖南省首家智能化示范矿山。

株冶智慧中心

株冶智慧中心

公司所属株冶集团参与完成的“有色冶金高效转化精准调控与智能自动化系统”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智能工厂建设成果被授予“2024年湖南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锡矿山锑业锑锭原料码垛存储转运自动化系统正在作业

锡矿山锑业锑锭原料码垛存储转运自动化系统正在作业

公司所属锡矿山锑业精细冶金厂成功打造“锑锭原料码垛存储转运自动化系统”“锑白炉自动进料系统”“锑白包装自动化生产线”三大智能化生产系统,成为锑行业第一条全自动生产线标杆项目。

【记者手记】

通过本次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我们不仅看到了湖南工程机械“四大天王”与矿业“四脉宗师”的卓越表现,更深刻感受到中国制造业整体的崛起与进步。展会中,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企业带来的电动化、智能化设备展现了中国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而中钨高新、长沙矿山研究院等企业的前沿成果,则彰显了中国在新材料、新能源及智能技术方面的深厚积累。

这些企业只是中国制造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从智能制造到绿色转型,“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迈进。无论是工程机械还是其他领域,中国企业都在不断突破核心技术壁垒,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技术优势。

此次展会不仅是湖南企业的舞台,也是全球1806家企业的竞技场。参展商中包括35家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以及来自55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和760余家国际采购商。这表明,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从未停止,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选择与中国合作,共同开拓市场、共享发展机遇。同时,中国也在积极“引进来”,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此次展会虽是对外开放的“小舞台”,但其背后折射的是中国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的决心。未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以及更多国际合作平台的搭建,中国制造业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从湖南走向全国,再从全国迈向世界,“中国制造”正以更高品质、更强技术、更优服务参与全球竞争,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未来,类似的国际经贸交流活动将更加频繁,成为中国与世界双向奔赴的重要桥梁。

CICEE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社交媒体矩阵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