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小程序即可订阅
编者的话: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在这片成吉思汗金戈铁马踏过的土地上,新时代的筑路人,用另一种方式诠释着“征服”的画面。他们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他们克服各种困难,用奋斗与拼搏书写着筑路英雄的赞歌。当您驾车从G1816荣乌高速公路乌海至玛沁联络线乌海巴音陶亥至石嘴山惠农段工程项目(以下简称“乌石项目”)呼啸而过,一定会在《敕勒歌》的尾音里,感受到筑路人的坚韧与情怀。有这样一个人,他风雨兼程,技艺精湛,心念公众,受到大家的赞誉,他就是内蒙古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管理分公司乌石项目办主任白亚杰。
▲白亚杰工作照
人物介绍:
白亚杰,1968年7月出生,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1991年参加工作,现任内蒙古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管理分公司乌石项目办主任。34年来,白亚杰担任过技术员、项目总工、项目副经理、乌海市交通局科长、乌海市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站长、工程建设副部长等多个职位,面对岗位的变化,他从不畏惧、全力以赴。白亚杰在项目管理方面经验丰富,获得了多项荣誉,被内蒙古公路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评为“2022年度实绩突出管理人员
▲白亚杰被内蒙古公路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评为2022年度实绩突出管理人员
座右铭: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白亚杰
▲白亚杰(左)组织开展党员集中学习
打造多个品质工程
“宁可百日紧,不可一日松。”白亚杰从与公路工程结缘开始,就把“质量”与“安全”刻在脑海里,时时注意,事事留心。正是这份责任,令他捧回多项“平安工程”“优良工程”的荣誉。这些荣誉,像珍珠般镶嵌在白亚杰的生命里,绽放出耀眼的光芒,璀璨夺目,熠熠生辉。
作者聆听白亚杰的故事时,他正在办公室工作。安静的办公室里,只有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白亚杰坐在办公桌前,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电脑屏幕的蓝光映在眼镜片上,手中的黑色签字笔悬在纸面上方,迟迟没有落下。他一会儿揉揉眉心、一会儿把眼镜摘下闭目思考,最后笔尖重重地在文件上划出一条红线。“这里必须改。”同时他迅速在纸上写下修改建议。这只是白亚杰的一个工作瞬间,他细致而专注,认真对待自己签署的每份文件。
有梦想,才会有目标,有目标,人们才会竭尽全力去实现。白亚杰上大学时选择的是公路与桥梁专业,多年来,从梦想诞生开始,他一直兢兢业业,最终将梦想照进了现实。
白亚杰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区一个偏远的矿区,在他的记忆里,矿区三面环山,地理位置偏僻闭塞。矿区不通班车,只有一条土路通向外界。如果要出门,必须走7至8公里的土路,才能到柏油路上坐到班车。因此,白亚杰从小就渴望家乡有一条平坦宽敞、通向外界的路。
小学四年级时,白亚杰的家乡来了一支朝气蓬勃的筑路队伍,他们要改造那条泥泞不堪、尘土飞扬的土路。翻斗车、压路机等大型施工机械发出的隆隆声,让白亚杰羡慕又感动,他知道,家乡的路要通了。从那时起,“修路架桥、造福人民”的想法就在白亚杰的心里扎下了根。
“您经手的许多项目,都获得了优质工程奖和平安工地奖,能讲一下国道110线海勃湾至麻黄沟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的项目情况、主要攻克难题、取得的突出成果吗?您是如何抓好质量与安全工作的?”
“我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施工建设、概预算编制及工程建设管理等工作。2008年,我调整至国道110线海勃湾至麻黄沟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开展建设管理工作,当时担任项目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该项目是当时乌海市境内建设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地方投资力度最大的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内蒙古自治区交通厅及乌海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白亚杰说道。
在工程建设中,白亚杰及团队牢牢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不安全不生产”的理念,将安全工作抓实做细,确保了3年工期“零事故”。国道110线海勃湾至麻黄沟段是乌海市海勃湾区至乌达区的唯一通道,且日均交通量超2万辆,只能边通车边施工,施工建设和过往车辆行驶的矛盾尤为突出。白亚杰和同事们在布设周密完善的警示牌、指示牌、限速标志、护栏、水马等交通安全设施的基础上,成立了交通指挥小组24小时指挥交通,安全救援队全天候待命。经过所有参建者的共同努力,该项目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平安工地示范工程”。
为了实现“品质工程”的目标,白亚杰和同事们在质量管控小组加大检查检测频率的基础上,创立了QC小组,以科技创新带动新技术新工艺在项目的应用,提高了工程质量。同时,为保证路面平整度,规定一律采用福格勒高性能沥青摊铺机,最终实现了车辆行驶高度的舒适性和安逸性,通车后获得了沿线公众和当地政府的高度评价。
“荣乌高速棋盘井至乌海段工程在2015年到2017年连续三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平安工地示范工程和‘乌海市优质工程‘奖,是怎么做到的呢?”
“您看我的座右铭便知道,生活与工作中,只要尽心尽力,有问题总能解决。我负责管理的荣乌高速棋盘井至拉僧庙段工程,原设计方案里中央分隔带采用的是土质植草防护。结合乌海市异常干燥且大风频繁的恶劣气候条件,以及以往高速公路建设运营的实际状况来看,在这样的环境下,植物根本难以存活。为了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我深入调研,还奔赴其他项目进行实地考察。最后找到了工程硬化这个办法,一次性解决了风沙污染路面的困扰。”白亚杰说道。
2015年至2018年,荣成至乌海高速公路棋盘井至乌海段工程三年的施工建设中,白亚杰带领项目团队明确和制定了项目创建“品质工程”、获得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杯”的质量目标。首先,在质量管控小组加大检查检测频率的基础上,创立了QC小组,以科技创新带动新技术新工艺在项目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工程质量。充分利用当地的宕渣废料填筑路基,不仅实现了固废利用,而且大大提高了路基的稳定性。大力推行粉煤灰在结构物混凝土中的应用,改善了水泥混凝土浇筑时的和易性,大大提高了混凝土后期强度,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混凝土结构物的外观,实现了结构物内实外美和低碳环保的双赢。
同时,路面面层摊铺均采用了高性能沥青摊铺机,大幅提升了路面平整度,实现了路面行驶的舒适性和安逸性,荣成至乌海高速公路棋盘井至乌海段工程通车后获得了沿线公众和当地政府的高度评价。白亚杰获得了乌海市人民政府授予的“2009年度全市交通工作先进个人”和“乌海市公路交通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不仅如此,2009年白亚杰负责完成的海拉线海南城区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获得了乌海市“优质工程奖”;2010年至2012年,白亚杰负责建设完成的海勃湾至海南城际间快速通道一级公路项目也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平安工地示范工程”和乌海市“优质工程奖”。白亚杰严谨而细致,正是这样的责任心,让他管理的工程获得许多赞誉。
▲白亚杰在汇报工作
修筑多条惠民路
人们说:“路通则百业兴。”牧民们说:“白亚杰修的路,比胡杨活得还长,沙漠埋不住,骆驼知道方向!” 拆迁户项大爷说:“这可把我们心里的大石头搬走了。”数年来,白亚杰修筑的路不计其数。“扶贫修路办实事,心系牧民助振兴。”是对白亚杰的高度赞誉。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地广人稀,部分村道年久失修,严重制约了当地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当地牧民出行的一种真实写照,为了改善交通环境,2023年,白亚杰主导修建了阿左旗扎罕乌素嘎查的1.3公里乡道。在修建乡道期间,他不辞辛劳,多次往返于施工现场,严格把控工程质量和进度。他引入高标准施工工艺,让坑坑洼洼的土路焕然一新。通车当日,牧民们骑着摩托车在平坦的道路上畅行,他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说道:“这条路修到了我们的心坎里!”白亚杰修筑的乡道,不仅解决了牧民出行难的问题,更成为连接乡村与外界的经济纽带,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动力。
“您为什么数年来都在为牧民修路?哪一条路的情况令您记忆深刻?这条路未修和建好后的对比情况是怎样的?”
“作为一名长期扎根于公路建设领域的从业者和管理者,‘修路架桥,为民造福’早已成为我心中坚定不移的信念。对我来说,为当地公众修建高质量、高安全、绿色环保的放心路是我的本职工作。在项目建设期间,尽最大的努力改善沿线公众和厂矿企业的出行条件、提高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质量,是我一直以来的坚持和追求。”白亚杰说道。
2021年,白亚杰负责修建荣乌高速乌海至银川联络线巴音呼都格至巴彦浩特段公路工程项目(以下简称“乌银高速”)时,发现阿拉善的居民居住地非常分散,恶劣的气候条件对居民出行影响巨大。加之乌银高速沿线的基础设施极其薄弱,牧民的出行基本上依靠长期行走形成的自然小路。遇到大风天气,狂风呼啸,黄沙漫天,牧民们根本不敢出门,一出门就迷失方向。
2003年6月的一天,白亚杰像往常一样在乌银高速项目进行巡视,他看到在路线西侧出现两个身影,他们牵着骆驼,在高低不平的丘陵上艰难地行走着。当时白亚杰的心里涌出一阵酸楚,身体也微微颤抖起来。看起来很近,实则要走很远的路,一老一少的牧民走了将近两个小时,才到了白亚杰的附近。他赶忙走过去,和牧民交谈起来。通过交谈了解到,他们一直这样出行,早就习惯了这样艰难的方式。那一刻,白亚杰被触动了,他决心一定要为当地的牧民做点什么。
次日,白亚杰立刻召集乌银高速项目二标段施工单位——内蒙古交科路桥建设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进行研究,最终决定由内蒙古交科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免费为牧民修建一条连接附近柏油路的道路。很快,伴随着轰鸣的作业声,施工队伍迅速行动起来。不久之后,一条笔直的“爱心路”就修建完成了,它不仅将牧民的生活区域和外界的柏油路连接起来,更在当地牧民和建设者心中架起了一座温暖的桥梁。
此外,白亚杰还牵头在阿拉善左旗民俗文化村道路两侧安装了约600余米路灯,为当地村民夜间出行提供了安全保障。从此,每天下晚自习回家的学生们,再也不用小心翼翼摸黑回家了。当路灯亮起,灯火通明,孩子们骑车回家的欢声笑语洒满道路时,白亚杰悬着的心放下了。
除了为民修路,在道路改扩建工程前期,涉及拆迁难题,白亚杰多次找拆迁户谈话,解决他们担忧的问题。白亚杰的做法不仅推动了工程的顺利开展,还解决了拆迁户的担忧。
2008年6月,白亚杰任乌海市交通局科长。当时国道110线海勃湾至麻黄沟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因前期征地拆迁工作陷入僵局,迟迟无法开工。为了做好拆迁工作,白亚杰从村里德高望重的“主心骨”七旬老人项大爷入手,利用午休和夜晚走访,经过多次努力,终于叩开了项大爷家的门。“你们征了地,我们全家喝西北风?”项大爷用烟袋锅重重地磕着桌子角。
“项大爷,真是对不住。您放心,补偿这块,我们绝对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给您补偿。等路修好了,您剩下的田地紧挨着公路,到时候运送农作物也不用绕七八公里的土路去国道。”白亚杰说完,又拿出随身携带的文件,一条一条给项大爷解释,直到他眼里闪出希望的光芒。
“白科长,这些天你们跑断腿,我们也不是不讲理。谢谢国家为我们考虑得这么周全,这下可算把我们心里的大石头给搬走了。”项大爷说道。
不久后,项大爷一家率先签订了拆迁协议。拆迁工作顺利开展,为国道110线海勃湾至麻黄沟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顺利开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谈及未来的打算和计划时,白亚杰告诉作者,他将一如既往地关注沿线公众和厂矿企业的困难,尽最大可能帮助和改善当地公众的出行条件,积极筹措资金,为那些没有通公路的边远山区修路架桥。
▲乌石项目场站建设及现场施工图
▲白亚杰(左三)前往工地督查指导工作
以匠心树标杆
“心中的引路人”“职业道路上的榜样”“他像一盏明灯,他是我的良师益友。”“他总是未雨绸缪,他严谨而细致,他总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这些高赞,都是乌石项目的同事给白亚杰的。
乌石高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荣乌高速联络线乌海至玛沁高速公路(G1816)的“最后一公里”,是西北地区连接中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一条重要运输通道,项目建成后将是区域内黄河两岸生态治理的生态要道,也是实现区域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对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互联互通、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地区公路基础设施及公路网的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乌石项目地处内蒙古和宁夏交界处,串联了两个自治区,前期用地手续办理和征地拆迁工作涉及两个自治区不同的政策,这不仅加大了工作量,而且还增加了工作难度,给工作带来了诸多的挑战。
虽然只共事过短短一年时间,但在乌石项目办副主任张军的眼中,白亚杰干练果断,不怕挑战和困难。2024年12月31日6时30分,为了能在早会前见到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白亚杰一早就出发赶往宁夏银川,协调乌石项目建设用地报批手续事宜。因为乌石项目涉及生态红线、基本农田、黄河等国家重点监管领域,报送材料、审核部门较多,各环节之间逻辑紧密。为了加快建设用地手续办理进程,白亚杰几乎跑遍了宁夏所有的相关单位。12月31日8时,白亚杰到达了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8时20分见到了相关负责人。“您好,我是乌石项目办白亚杰,我们建设的项目是乌玛高速‘最后一公里’,同时也是‘十四五’国家公路网规划‘71118’中的163条联络线之一,更是交通运输部督办的重点项目。目前建设项目用地手续办理情况如下……”白亚杰从乌石项目的背景、概况,到项目的进展态势,有条不紊地介绍着。该负责人听完后说道:“白主任,您来这么早,想必昨晚没怎么休息吧。这‘最后一公里’的联通,可是大家期盼已久的事情。我们一定会积极配合,全力支持……”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白亚杰是这么对作者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34年的工作生涯中,他用钉钉子的精神,把每件事情落到实处,徐徐推进工作中的每件事情,自然取得了想要的效果。
对于乌石项目办政务综合岗、青年突击队队长杨倩倩来说,白亚杰是她心中的引路人。“我初见白主任时,他穿着整洁的工装,眼里透着沉稳与坚定,说话思路清晰,举手投足间展现出令人信赖的气场,简短的问候让我紧绷的神经一下子放松下来。后来,通过工作中的深入接触,白主任成为了我职业道路上的引路人。”杨倩倩说道。
通过杨倩倩的讲述,作者看到白亚杰平易近人的一面。为改善职工环境,他带头清理院内的杂草,监督更换老旧电线和水管,排除安全隐患。考虑到职工日常洗衣服不便,他为每间宿舍配备洗衣机。为缓解大家的工作压力,他又规划设置健身房、乒乓球、羽毛球等活动区域,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他像个大家长一样,关心着项目上的每个人。他的许多美好品质,温暖了职工的心。杨倩倩表示,在与白亚杰共事的日子里,不仅专业上得到了提升,还学到了许多宝贵的品质。
“在乌石项目办工作期间,您记忆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乌石高速于2024年进场完成智慧梁厂、无人值守拌和站、智能钢筋加工场及驻地建设等场站建设,于2025年4月先后取得了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用地手续的批复,目前已全面开工建设。我感觉在项目办的日子,像一本值得珍藏的画册,每一页都有珍贵的回忆。”白亚杰说道。
安全生产是乌石项目施工建设期间的第一要务,项目团队以安全防护为核心,严格管理、精心施工。乌石黄河特大桥引桥处于粉砂、细砂的地质结构段落,存在地下水位高、土体抗剪强度低等问题,原方案风险极高,安全度低。为解决这些难题,乌石项目团队开启了一场技术革新。他们组织专家现场勘察,提出了环形封闭式轻型井点系统降水的施工方案。经过模拟验算,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性可靠性极强的施工方案。事实证明,这次方案的调整非常成功。风险等级从Ⅱ级降至Ⅲ级,边坡稳定性系数从1.05提升到1.35,最大位移从50毫米减至18毫米,且节约了120万元成本。这场技术革新,不仅降低了能耗,还缩短了工期,同时,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作为高风险降为低风险典型案例在全区推广。白亚杰说,这次经历是他职业生涯中宝贵的经验。
白亚杰还记得在征地拆迁中的点点滴滴;在炎炎烈日下,他与工作人员一起穿梭在阡陌交错的田野间,手持测量工具仔细丈量每一寸土地。为节省时间,大家席地而坐,匆匆扒几口盒饭,便又投入到工作中。遇到居民矛盾纠纷,他们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调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真诚的态度和扎实的工作,推动征拆工作顺利开展。这段并肩奋斗的时光,不仅让白亚杰看到了基层工作者的担当,更感受到团结协作攻克难关的力量。
在白亚杰的心里,随着项目高质量完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目标逐步实现,一座雄伟壮观、笔直平坦、美观大气的乌石黄河大桥将横跨天堑,气势恢宏。大桥东侧,绵延十多公里的绿色长廊宛如一条精心镶嵌在丘壑间的绿色绸带,随风轻轻摇曳,充满生机与活力;大桥西侧,灰色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如同坚固的长城,稳稳地坐落在绿油油的麦田之中。微风吹过,它又仿佛一个威严的钢铁战神,静静地守护着广袤的宁夏大地,为这片土地带来繁荣与安宁。
坚守、创新、奉献,是白亚杰34年工作生涯的总结。34年,他一直坚守在公路一线,在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提高工程质量,为交通运输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未来,他将一如既往地奋战在公路建设一线,利用多年积攒的施工管理经验,培养更多的专业和管理人才,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关链接:
为达成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一体化的目标,内蒙古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于2022年成立了内蒙古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管理分公司,主要承担内蒙古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以及建设期间的党的建设、人力资源、建设资金、计划进度、安全生产、工程质量、合规建设等管理工作。内蒙古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管理分公司按照“三层次、两界面”管理模式,以打造全区一流、全国领先的项目建设管理团队为目标,以标准化、信息化为抓手,积极发挥内蒙古自治区公路建设主力军作用,推动项目管理分公司总部、项目办两个管理体系高效协同发展,充分激发项目管理一体化效能,全面构建现代化项目建设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多次获得“李春奖”“草原杯”“优质工程奖”“钢结构金奖”“平安工地示范工程”“桥梁钢结构示范工程”“绿色典型示范工程”“科技进步奖”等荣誉奖项。
推荐阅读
作者/任燕 通讯员/罗杰 杨倩倩
供图/内蒙古交通集团项目管理分公司乌石项目办
责编:闫可欣
校对:程子研 马紫璇
审核:余大鹏 陈露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本文由《中国公路》杂志社数据与新媒体发展中心整理编辑,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转载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公路”
商务合作:010-84990709
投稿邮箱:zggl_xmt@163.com
觉得文章精彩,点个在看 吧!↓↓↓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