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同校同班同宿舍!两名“00后”女孩,毕业后一起来到戈壁小站

同校同班同宿舍!两名“00后”女孩,毕业后一起来到戈壁小站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在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

哈密工务段红柳河线路车间

有一对“00后”新人姐妹花

她们曾是形影不离的校园闺蜜

现已成为并肩作战的同事

在戈壁小站

努力绽放青春之花

初到戈壁小站

2024年10月,刚从大学毕业的马蓉和刘艳琴被分到红柳河线路车间。一下火车,刺骨的寒风和荒凉的戈壁让她们瞬间打起了退堂鼓。

马蓉(左)和刘艳琴(右)的毕业合影。

红柳河线路车间所在的红柳河站区地处兰新铁路百里风区腹地,常年风沙肆虐,干旱缺水。

“冬天的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生疼。当时我们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难道以后真的要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吗?”回想初到红柳河的情景,马蓉和刘艳琴心生感慨。

红柳河线路车间负责红柳河、照东、大泉、河西四个站区共计208公里线路的养护工作。车间共有46名职工,其中35岁以下青工占了一大半。

红柳河站是火车进出新疆的咽喉要道,每天有100余对客货列车经过,其中,中欧班列通过量有40多对。红柳河站区的职工们,就肩负着守护这段线路安全的重要职责。

马蓉和刘艳琴都是甘肃人,曾经是大学同班、同宿舍的闺蜜。“其实刚开始我们心里也没底,但是既然已经来了,总要试过才知道自己到底行不行。” 刘艳琴说。

就这样,怀揣着对未来的忐忑与期待,两人互相打气,开启了在戈壁小站的工作与生活。

感受小站温暖

这是红柳河线路车间近10年来第一次分来女职工。车间提前为马蓉和刘艳琴精心布置了宿舍,更换了新的热水器、烧水壶,还特意准备了一顿迎新火锅大餐。

车间还给她俩各自分配了师傅,传授业务知识的同时,帮助两人快速适应小站生活。

师傅们会在休班回来给她们带好吃的,施工之余帮她们修理、更换宿舍的电器,食堂师傅也特意为她们做合口的家乡菜…… 一件件小事,温暖和鼓舞着马蓉和刘艳琴。

红柳河站区虽然偏远,但充满了青春气息。哈密工务段团委每季度会邀请其他车间青工代表,与站区的“红柳青年工作室”成员开展业务竞赛、交友联谊、烧烤音乐节……大家一起交流工作经验、畅享未来生活,日子过得丰富多彩。

与小站同成长

今年4月,马蓉和刘艳琴顺利通过定职考试,成为线路工。正值2025年兰新铁路新疆段第一阶段集中修期间,车间工作量是日常的三倍,她们主动要求上线,边学边干,锤炼业务技能。

“我们学的专业就是铁道工程,虽然有一定业务基础,但等真正上线才知道,每个螺栓的松紧与否都关乎着行车安全,我们要学的还有很多。”刘艳琴说。

白天在烈日下测量轨距,夜晚在台灯下复盘手账,两人工作服上的机油与尘土,渐渐晕染成一幅幅特别的“成长地图”。

工作之余,在车间党支部书记张彦云的带领下,马蓉和刘艳琴还了解了很多红柳河站的历史故事,感受前辈们的艰苦奋斗精神。

“以前红柳河水资源没有枯竭的时候,还是一个热闹的镇子。后来河水干枯,镇上居民陆续搬走,只剩下铁路人依然坚守,守护铁路运输安全……” 张彦云对她们说。

红柳河站站史室。

随着气温逐渐变暖,红柳河站区内的杏花开始绽放。马蓉和刘艳琴利用休息时间挖坑栽树,看到新栽不久的小树苗抽出嫩芽,刘艳琴笑着说:“等这些小树苗长大了,我们也该成为‘老师傅’啦。”

“我们会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向师傅们学习,做好本职工作,让每一趟列车都能安全、平稳地驶过我们守护的线路。”望着荒凉又不失生机的戈壁滩,马蓉坚定地说道。

扎根小站,热血青春

祝愿马蓉和刘艳琴

能像戈壁滩上的小树苗一样

茁壮成长,顽强向上

在平凡的工作与生活中

收获不凡的人生果实

供稿:《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新疆记者站(乌鲁木齐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文图:关拥军 时聪颖 摆风亮 徐倩雯 李目沙

视频:王乾坤 熊泽亮

编辑:林飞翼

审校:高珊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